环保论文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8-4-27 21: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罗辉(1983 - ) ,女,黑龙江铁力人,硕士研究生。  生态学意义上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罗 辉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 教育国际化促使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优胜劣汰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学校需要遵守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传统的生存发展模式转向新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从生态学的角度,运用生态学  的基本原理,分析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学校的人力资源———校长、教师、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限制因子”定律与校长的可持续发展;“共生与竞争”原理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花盆效应”与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在三者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学;学校可持续发展;限制因子;共生与竞争;花盆效应  [中图分类号]G40 - 05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1477 (2007) 03 - 0001 - 04  可持续发展是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个新  概念。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  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所谓的可持续  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针对传统  发展观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发展提出的,  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992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发展大会的决议《21 世纪  议程》中指出:“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  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极为重要。”《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指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  展的根本大计。”可见,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根本。因此,学校应摒弃以往短期的发展行为,转  向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把学校的  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具有长远生命力的举措上,从  整体上进行规划,使学校达到不断超越、创新的发  展目标。也就是说,学校要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  周期。  生态学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大系统,通过研究  各种生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各种生物达  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通过研究生态主  体自身与其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  的、生理的、心理的) 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各种  教育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对教育生态系统和教  育生态系统中作为生态系统主体的人的影响,来  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把学校视为一个系统,  它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传  递,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人类、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其中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其核心。因此,学校  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学校的人力资源———校长、  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限制因子”定律与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一)“限制因子”定律  在生态学中,限制因子是指当某种生物所需  要的营养物质降低到该种生物最小需要量以下的  时候,这种营养物质就会限制该种生物的成长,因  此,这种营养物质就成为该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1 ·  ·教育改革· 2007 年第3 期(总第157 期)  现代中小学教育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例如,谷类作物的产量,受到一些微量元素的限  制,如微量元素硼、镁、铁等,只要稍微加入所缺的  微量元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量马上明  显地提高。但是,许多生态因子的数量瞬息万变,  其影响也随之变化,很难确定哪一种生态因子是  限制因子,此后,限制因子定律又得到了补充和发  挥,将其扩大到生物自身所需营养以外的温度和  时间等生态因子。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达到  或超过了生物的负载力时,也会限制生物的生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教  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校长作  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其作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  的焦点。现实中“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什  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在人们的心目中  已达成共识。因此,校长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决  定着学校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校长处于学校管理  系统的核心地位,校长的个性、专业知识和能力、  办学理念、研究能力等都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  响,这些因子也成为校长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限制  因子。  (二) 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1. 校长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  校长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不仅包括校长自  身的能力、素质,还包括外部环境。  校长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限制因子包括个性品  质、组织管理水平、办学理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研  究能力与教学水平、科学的决策能力、人际关系能  力等。这些因子是缺一不可、不能相互替代的,缺  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校长的个性品质关系着校长能否成为一名出色的  校长,它要求校长成为一名“精神偶像”,具有公  平、公正的意识,平等地看待每位教师;平易近人,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观、大胆开拓、有不服输的  精神;宽容和理解他人等。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因此,校长的组  织管理水平、办学理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勇于  接受新观念、新思潮,使之不断更新;树立以人为  本的管理理念;并意识到管理是为学校和学生的  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的。  校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决定了校长专业化的  水平。校长的专业知识应包括教育领导、教育法  律与政策、学校管理、教育哲学、教育人员管理等。  专业能力涉及政治和文化意识、教学技能、管理技  能、领导技能等领域,这些因子都会影响校长的持  续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内部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  境等外部环境也影响校长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内  部环境包括人际关系(校长与教师间的关系、教师  之间的人际关系) 、办学物质条件、学生与家长的  知识水平、经济条件、政治背景、价值观;社区环境  包括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意识、文化习俗以  及对人才的需求等;社会环境包括人口、文化、经  济、地理、社会组织、领导体制、资源(时间、信息、  物力、财力) 等因素。校长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  展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外部限制因子,并根据这些  因子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  2. 校长的可持续发展:变限制因子为促进因  子  第一,正确认识内、外部因子,调适自己的角  色。角色是在社会上负责某些职责的人所期望的  和他们所表现的社会行为。谈论校长的角色,目  的是把握校长的职责,促进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扮演着多种角色:管理者、外  交家、研究者、人际关系协调者、经营者等,而这些  又是校长自身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经营、管理学  校,校长首当其冲;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的  沟通需要校长的外交家身份;校长要成为教师的  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  研究者。由于当今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我们无法  规定校长必须承担某一角色,而抛弃其他角色。  因此,校长应正确认识自身发展的内、外部因子,  适当地调适自己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  事。  第二,分析自身优势、劣势,使各种因子平衡  发展。校长应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所在,并认识  到各种因子是缺一不可、不可替代的。校长的个  性品质不能用组织管理水平来代替,办学理念的  缺失不能用研究能力来补充,人际关系好并不代  表其专业能力强。总之,这些因子只有平衡发展,  才能促进校长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 校长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学研究者。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校的教育质量不  仅是学校参与竞争的砝码,也决定着学校能否可  持续发展。作为教育者,校长要不断地学习并参  ·2 ·  2007 年第3 期(总第157 期) ·教育改革·  现代中小学教育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加教育实践;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善于评估教  学,了解学生需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上可见,校长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内、外部各  种因子的限制,校长必须正确认识这些因子,变限  制因子为促进因子,使各种因子平衡发展,实现自  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共生与竞争”原理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一)“共生与竞争”原理  共生与竞争在自然界中早已存在,共生体现  在同类群体或不同类群体之间为了达到生存的目  的,彼此间相互帮助,互惠互利。竞争则是同类群  体或不同类群体之间为占有空间、物质、能量,彼  此进行争夺、竞争的结果,产生胜负,分出高低。  竞争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竞争多在同一目标  下或共同利益基础上,彼此友善、学习和促进,主  要通过奋发和努力,积极进取,去获得胜利,并把  竞争看做达到目的的手段,通过竞争促进事业的  发展和提高。恶性竞争则相反,往往动机不纯,彼  此敌视、诋毁和排斥,常常通过不正当渠道和手段  去夺取胜利,其结果往往是破坏性的。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是主要力量,是承  载学校教育的主体,是从事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  的专业人员,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成效。教  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决定着教师的  可持续发展,而这些因素又受到教师之间共生与  竞争的影响。  (二)“共生与竞争”原理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  启示  教师的共生关系突出地表现在教师与学校领  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1) 教师  与学校领导的合作。教师所担负的教学活动是在  学校领导管理之下进行的,校长监督教师完成教  学任务,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果校长对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予支持,教学任务则很难完成;  教师对校长安排的任务不予接受,教学工作也无  从谈起,只有二者亲密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  的。(2) 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师的合作,贯  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教师会在教学、班级管理  等方面帮助新来的教师,同一学科之间的教师在  备课时只有形成相互讨论、研究的风气,才能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3)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师  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学  生可以通过与教师间的合作学会合作学习的理  念。良好的合作可以塑造教师的完美人格、职业  道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  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竞争的激烈使得教师间的竞争也越来越  激烈。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学校内  部教师之间的竞争机制。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  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  人,教师之间私藏教学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  存在。学校管理方面的“末位淘汰制”在“淘汰”的  巨大压力下,教学成绩的竞争已演化为教师内部  的生存竞争。这样的竞争对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  仅起不到促进作用,而且使学校失去了整体的优  势和集体的智慧,导致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教师  的教学成了追求名誉、利益、地位、金钱的工具,教  师人格扭曲,出现自卑、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  教师之间的共生与竞争影响到教师的可持续  发展,为了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自身要不  断地学习,培养自身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  第一,培养具有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  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工作特别需要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  就是教师之间分工协作的结果,所有教师之间的  交流与合作显得特别重要。  第二,培养具有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是教  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应培养自己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教育现  象,发现教育规律。  第三,培养教师自身创新的能力。自身创新  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教师在不断反思教育  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班级管  理的创新,促进自我修正、自我教育、自我创新,使  自己的追求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此外,学校要建立正确的教师管理机制和评  价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良性竞争,遏止恶  性竞争。  三、“花盆效应”原理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花盆效应”原理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中又称为“局部生境效  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一方  面,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  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人工控制湿  ·3 ·  ·教育改革· 2007 年第3 期(总第157 期)  现代中小学教育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度和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花盆里的植  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生态幅变窄,这  样,它们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经不起自然界中  复杂环境的变化,很难生存。  一所学校能否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所  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其中学  生的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学生是学校办学效益的  主要体现者,教育不仅应使学生在学校得到很好  的发展,而且应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可持  续发展的能力。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  成绩、应试能力仍被看成是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  唯一标准,学生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系统中学  习,被看做是记忆知识的工具,却忽视了学生能  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发展所  需各种技能的培养。结果是使人失去了主体性、  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了温室中的“花盆”。当他们  毕业后,不知如何去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不能够  持续地发展。  学校的发展水平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学校  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  者在施教的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持续发展所必  需的各种方法、培养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根据一定的价  值信念取舍时,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开放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现  代的教育应超出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范畴,广泛  涉及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  的,又要贯穿人的终身。因此,教育不再只是使学  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特别  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当做主体,注  重每个学生的需要、潜能、能力、关系、个性和精神  世界的发展;扩大学生交往,鼓励学生创新。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持续地变化,指人发  展的主动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因此,学校教育促  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学生进行开放的教  育。  第一,教育目标的开放。随着社会物质、意识  形态的急剧变革,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培养学生为  某一特定的社会做好准备,教育在于保证人人享  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掌握自己  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  由。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即身心、智力、  敏感性、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应该使每  一个人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  想意识,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使他们自己确定在  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  情。教育就是应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  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第二,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在重视向学生  传授系统化知识的同时,又要把知识与学生的生  活紧密联系起来,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书本不再  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教材,学校应实行综合课程,这  种综合课程统整学生过去的经验以适应其兴趣和  需要;统整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统整学生的  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  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  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第三,教育方法的开放。以学生为中心的发  现与主动学习。一方面,它具有自主灵活性,强调  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灵  活性较大,受限制较小;另一方面,它尊重学生的  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  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探  索知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学生只有接  受开放的教育,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才能够适应社  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校长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教师的  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三  者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校长、教师、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 邬志辉.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M]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  学出版社,2004.  [2 ] 吴鼎福,诸文蔚. 教育生态学[M ] .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9.  [ 3 ] 范国睿. 多元与融合: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 4 ] 波·达林. 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 . 范国  睿,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 5 ] 雅克·德洛尔.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 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何宏俭]  ·4 ·  2007 年第3 期(总第157 期) ·教育改革·  现代中小学教育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