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第8篇:探求长期战胜市场的方法(3)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0 0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第8篇:探求长期战胜市场的方法(3)作者:谷为陵第8篇:探求长期战胜市场的方法(3)
谷为陵
三、基金不能战胜市场的真正原因
我认为,基金不能够战胜市场,主要是基金本身在设计和运行时就天然存在的固有缺陷造成的,这些缺陷让基金难以取得长期稳定高收益。
在剖析基金缺陷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基金的运作方式。从基金的运作模式进行分类,基金可以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两大类。开放式基金在国外又称共同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基金份额总规模不固定,可视投资者的需求,随时向投资者出售基金份额,使基金资产和规模由此相应增加,也可应投资者要求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而使得基金资产和规模相应的减少的一种基金运作方式。目前,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包括中国在内的基金市场,约90%以上是开放式基金。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国的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基金都属于开放式基金。投资界所言的不能战胜市场的基金指的也是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有以下5个主要的特点:一是申购和赎回自由;二是买卖股票情况和净值情况需要定期公示;三是持仓有“双十”限制(持有一只股票的市值不能超过基金总净值的10%,持有一只股票的股数不能够超过该股总股本的10%。);四是最低持股仓位不得低于60%;五是收取管理费,包括1.5~2.5%的申购费,0.5%的赎回费,每年收取基金净值额2%的管理费。
开放式基金的以上5个特点,实际上隐含着基金的5个固有的、重大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基金的运作成本高企,效率低下,短期行为盛行,难以培养出真正杰出的管理人,其最终结果就导致长期收益率降低,难以战胜市场。
我针对基金的以上5个特点,将其对应的缺陷分析如下:
缺陷之一:因基金申购和赎回自由,可造成基金的规模迅速扩大,从而降低基金收益,使得基金提高收益率的难度增大。规模是效益的敌人,规模越大,保持持续的高收益就越困难。基金规模扩大主要出于两种情况:一是基金在牛市的中后期规模能够迅速扩大,因为在牛市基金可以赚钱,有赚钱效应,基民们认购会愈加踊跃。这看起来好像是好事,但对于基金来说,其实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因为在牛市后期,基金根本不再需要资金继续买入,反而应该是逐渐减仓的,但大量新增的资金,使得基金不得不继续加仓,一旦牛市转熊,基金新募集的资金还没有来得及盈利就出现亏损,反而将前期好不容易获得的收益吞噬掉一大块。二是以往表现越优秀的基金,规模扩大的越快。基民们肯定会去选择那些由明星基金经理掌舵的、近几年表现最优秀的基金,这一定会导致该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不断扩大的规模,必将影响基金的收益率,使得业绩最好的基金很快就出现均值回归现象。
缺陷之二:因买卖股票情况和净值情况需要公示,造成各个基金的每个季度的业绩排名竞争激烈,导致短期行为盛行,长期投资成为空话。基金的业绩排名,直接与基金管理人的待遇、升迁、名望等挂钩。由于每个季度都要公示,必将造成基金使得基金的短期行为盛行,而长期投资成为一句空话。从实际情况看,基金从没有认为自己的对手是市场,没有将战胜市场放在眼里,基金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与其它基金的竞争上面,战胜其它基金,而不是市场,才是基金经理们的主要任务。这就造成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如,基金会抱团重仓某些股票,以便共荣共损;再如,基金会浪费资金配置一些没有成长潜力、股价长期表现糟糕的大盘股上面,全因其它基金都会配置这些股票,即使因买入这些股票赔了钱,基金管理人也不会有个人的责任。反之,若标新立异买入了某些其它基金没有染指的“问题股”而出现亏损,那么,基金管理人就会被问责。在这种随大流的扭曲的机制下,哪个基金管理人还会下功夫研究其它基金都不买的即便有潜力的“问题股”呢?这种情况在美国基金界一样存在,彼得林奇在他的《战胜华尔街》中做了详细的分析。显而易见的是,在一轮长期牛市中,只有长期持有才会获得与市场相当的甚至更高的回报,但基金的天然的短期行为使得其难以战胜市场。我在此举一个例子,可以看看基金的短线操作是怎样的疯狂。根据2011年9月10日《中国经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在476只偏股型基金中,华富旗下的华富价值增长、华富策略精选的换手率分别以高达1979.31%、1691.34%的换手位居前两位,但其业绩却分别亏损10.27%,17.24%,远远超出476只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的6.74%。在股市处于明显的熊市调整的情况下,仅仅半年的时间,一只规模在几亿元以上的的基金的换手率竟达到20倍,白白损失巨额税费。我算了一下,20倍换手率至少要损耗3%的本金。这简直是拿基民的钱不当钱,何谈战胜市场耶?
缺陷之三:“双十”限制逼迫基金不得不进行分散投资,不可能集中持有少数大牛股,难以获取集中持有少数大牛股带来的高收益。我们都知道,在任何市场,好股票或者说大牛股都只占市场的极少数。只有抓住并持有这寥寥可数的大牛股,才有战胜市场的可能性。因“双十”限制,即使某只基金发现了一只大牛股,该基金也不能够重仓买入没更别说全仓买入了。另外,更可悲是,即使基金重仓了某只大牛股,基金也赚不到太多的钱。这是因为随着这只股票不断上涨,将导致基金的持有该股的市值不断增加,基金不得不逐渐减仓,以免持有该股市值超过基金净值的10%。彼得林奇当年买入克莱斯勒公司就遇到这种情况,他是在5美元用其基金净值10%的最大限额重仓买的该股,该股最后涨到50多美元。因彼得林奇买的其它股票在此期间上涨不多,克莱斯勒的狂涨使得持有该股的市值急剧增大,逼得彼得林奇不得不在该股上涨过程中不断减仓,以满足“双十”限制,待克莱斯勒公司涨到50多美元时,他的持仓已经不多了,他对此极为懊恼却又无可奈何。挖掘出几只大牛股本来就不容易,因“双十”限制,使得基金还不能够买得太多。在大牛股投入的有限的资金,相对于基金巨大的规模来说简直杯水车薪,基金能只能够将绝大部分资金配置在其它表现平庸的股票上,这样一来,某几只大牛股带来的收益对于基金整体净值的影响并不会很大。这就相当于小马拉大车,根本跑不快,要跑赢大盘很难。
缺陷之四:因基金有最低仓位不得低于60%的限制,使得基金在大熊市中遇到整体性下跌的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不能空仓脱身以避险,只能眼睁睁看着损失不断加大,会赔得很惨。而在熊市不赔钱是提高长期收益的最重要的步骤,基金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会降低其长期收益率。
缺陷之五:因基金每年收取基金净值额2%的管理费,将极大吞噬掉长期收益。基金公司每年收取的2%的管理费,从长期来看,是能够产生复利的本金。要战胜市场,就需要保护本金,并且将利息再投入,实现利滚利。现在不说利滚利,连本金都损了,怎样能够战胜市场?看看我国基金业的收费情况,是非常令人触目惊心的。据统计,2008年基金行业亏损了5778亿元,但仍收取高达307亿元的管理费。相当于基金公司每收取1元的管理费,不但没有产生利润,而且亏损了18元。2010年,整个基金业仅为投资人赚了51亿元,但收取的管理费却高达302亿元。相当于基金公司每收取将近1元钱的管理费,才产出0.17元的利润。基金到底是在创造价值,还是在摧毁价值,真让人感到迷惑。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明白基金不能够战胜市场是很正常的,能够战胜市场反而不正常。基金不能够战胜市场,并不代表其他投资者不能战胜市场。只要其他投资者能够克服基金的所有缺陷,那么,战胜市场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们重点研究一下两个最具代表性的金融大师巴菲特和索罗斯是怎样获得长期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