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女子如何拒绝当小三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0 0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女人喜欢做别人的小三,或者为了贪图别人的权势,或者为了贪图别人的财产,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你看水浒里的林娘子就拒绝高衙内的拉拢。当然诗经里也有这样的女孩子也义无反顾的拒绝当别人的小三。
且看《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什么意思呀,大致是:
路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赶路?只怕路上露水多。说鸟雀没有嘴?
怎么啄穿我的屋?谁说你还没成家?凭啥送我进监狱?虽然送我进监狱,要想成家理不足。
谁说老鼠没有牙? 怎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啥让我吃官司? 虽然让我吃官司, 我也决不顺从你。
可见在女孩子心中,对这个骗婚男子厌恶之至。
可以设想一想,这个女孩子肯定是一个标致的女孩子,或者倾国倾城,或者才华横溢。一家有女百家求,好多男子自然趋之若鹜,其中一个男子看上去可能文质彬彬,或者有些家资。不过接触后,才发现这个男人有一肚子的花花肠子,不仅是已婚少年郎,而且说了不少谎话,于是女子落荒而逃,虽然逃走,仍然难以抑制自己心中的情愫。女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居然被男子送进了大牢,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初衷,就是不愿意和男子苟合。
这个女孩子是一个有气节的人,即使冒着入狱的危险,也不愿做别人的小三。所谓气节是主体价值的一种体现。它与金钱所代表的价值尺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气节是为了维护某种内在的价值观,比如尊严、人格、理想等,而不顾牺牲现实的实际利益,乃至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它表现出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境界。
金钱所代表的是现实的实际利益。当人只盯住眼前的实际利益时,就完全可能为此牺牲精神上的价值追求,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只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当人变成金钱的奴隶之时,他就完全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丧失了自己。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只说对了一部分。只有挣钱机器(机器没有生命,没有自我意识,因而没有自我,仅仅是一个物)才会为财死。
人生确有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士可杀而不可辱。羞辱是对人格尊严的嘲弄和调戏,是对人的价值的蔑视和抹杀,为此,当然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沦为奴仆,变作他人的玩物,应当算是最为悲惨的人生境况,为了拒绝和摆脱这种境况,当然也值得付出代价和生命。我们从诗中读出的,正是敢于说“不”字的凛然气节。这是需要大无畏的气概的。
孟子说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意是(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有权威也不能使之屈服。的确,从这个女孩子拒绝当小三,也确实是个女中丈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