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商务对商品价格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8-5-11 1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在逗着玩呢?没你的100分我也照样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5-11 1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也未曾料到,长沙的“平价商场”风来得那么快,一夜之间,星星点点,遍布城区内外;同样,也更没有想到,它又走得那样急,人们还未回过神来,它便风头渐弱、风势大减。一个深受欢迎的平价商场,一个前景美好的新生事物,为什么会如此昙花一现呢?从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看,主要是平价商场在引进和发展上步人了误区。 平价的模糊和诱惑 消费者是怎么理解“平价”的呢?一位先生说:平价只是相对暴利而言,只要不是暴利价格,就属于平价的范畴;而另一位女士则认为,平价当然是比批发价(或厂价)高一点,比一般商店则要低一些。不管怎么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消费者之间本身的观点差异也很大,但后一种观点。在消费者中极具代表性。 商家又是如何解释“平价”的呢?从与某商场售货员的交谈中,笔者得出这样的印象:平价就是指服务广大工薪阶层,并不确指某种价格水平。一般说来,平价商店经营的商品不上档次,且大多数是日常所需要的,并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连释:平价就是普通的价格、公平的价格。 现在有些商店均称自己为“平价店”,说自己的商品比别处便宜,而消费者却发现,这些店的商品与其他店的价差并不大,远远低于自己的期望值,有的甚至高于其他非平价店,于是对“平价店”是否真的“便宜”产生了怀疑。 “平价”之称既不科学,也不规范,是个带有诱惑性和模糊性的通俗叫法,充其量不过是企业营销的一种策略,因此,据国内贸易部的消息,今后商店再不得以“平价”作为商店的命名。
潮起潮落转眼间
20年前出现于欧美的平价商店,曾经为零售业带来一场革命,香港及台湾地区也在八十年代引进了这一模式。平价商店的店堂设施一般比较简陋,内部基本不做装修,商品分类码放在简易货架上实行开放式自选销售。平价商场,又叫仓储式商场,往往是商场与仓库合二为一。由于面积庞大,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市区难以立足,所以多位于市郊,它通过大幅度降低中间环节和房租,直接从厂家进货,所有这些手段目的都在于降低成本,进而降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形成“货如轮转,客如潮来”的商界风景线,并通过扩大销售和缩短存货周转期,来获得长期利润。 众人皆说,位于芜蓉路小林子冲的万家惠百货平价广场为长沙商业“打开了一扇亮窗”。一年以前,这家商场把名为平价商店的模式带入长沙,随着万家惠百货平价广场跳跃式发展,平价商店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青睐,旭华、湖商家电、百联、金秋、万客隆等十几家平价商场纷纷登台亮相。 群起而上的“平价”销售风潮是否意味着家家皆能盈利呢?从目前的情况看,真正能够大获其利的仍然是少数,大多数仍处于过度阶段,一些资金薄弱的小规模平价市场很难维持,停业或转做他业的已经出现。据了解,在先行一步的广东、上海,平价市场热已大大降温。早在去年6月,名噪一时的深圳第一家马尔斯平价超级市场不得不宣布停业。 难圆平价梦 商场尚未形成规模,难以从厂家直接进货。所以一些中小规模的平价店,大多依赖批发商,对商品价格影响很大,同时,长沙平价商场管理成本偏高。据了解,有的人工成本在流通费用中占到40%,由于自动化监督、收款等电子化管理系统欠缺,加之某些消费者素质不高,商品失窃和损耗串都较高,增加了商品的销售成本。而在一些大商场中,商品销售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已达商品价的6%左右,再加上增值税,就已接近10%的毛利了,如果实行“十点利”的话,不但营销人员的工资无着落,而且上交国家的利润及股东的分红也 成了空话。所以,有些商家亮“平价”大旗,纯粹把其作为一种促销的手段。 而消费者呢?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表示对此不以为然,一位小姐说,自己比较看重的化妆品之类,是决不到平价商场去买的,只是对一般的生活日用品,才考虑在那里去买一些。同时,更有些平价商场宣称的价格优势名不副实,甚至有欺诈之嫌。如有一位先生准备购两台广东产风幕机,刚在一家大型商厦看了货及技牌价格,想起相邻有一家长沙颇有名气的“仓储式销售”商场,就去看一下,结果一看吓一跳:其价格居然比刚才那家商厦零售价还要高出10%。尽管营业员一再表示是“跳蚤价格”。可以还价.但那位先生已无心谈价,转身退出。 据向消费者协会调查,确实存在平价商场商品价不廉、物不美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