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0-4-21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次英雄的胜利和失败,都会在战争以后总结出教训和经验的·从曹操方来看:1,军队成员复杂,有亲兵,有降兵,人心不稳,亲兵不仅要战斗,而且还要提放降兵搞动作。并且北方军士多有瘟疫,更加减弱了战斗力。2,骄兵必败,曹操在前半生几乎无敌天下的战争中,认为得到了荆州可以唾手得到扬州,自己本人也产生了骄傲的情绪,唱起了短歌行。3,不习水战。从孙刘联军看:1,他们是至死地而后生,如果失败,都死无葬身之地,是死战,君臣一心,有凝聚力。2,从战术上看,先是火攻,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造成战争中,不是打仗,而是屠杀,曹操方基本是各自逃命,无法组织起战斗单位进行抵抗。综合种种原因,赤壁之战,一下成就了周郎,是巧合,也是一种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4-21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4-21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时(风)地利(水)人和(诸葛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4-21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时(东南风)地利(水)人和(谋士)还有北方瘟疫1、简介: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2、胜败原因:曹操的失误:(1)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2)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索战船,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敌人火攻。说到底还是水军不济造成的。张辽在庾信的《哀江南赋》中提到:“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 曹操的主力部队悉数开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兵力优势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3)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4)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缺陷,曹操水军主要来自荆州水军,这些士兵对血吸虫的免疫力应跟孙刘联军应该差别不大,所以该是其他疫病。3、历代评论:赤壁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对于此战,历代名臣、学者也给予各种评价:曹操评价赤壁之战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诸葛瑾、步骘认为赤壁之战:“扬国威德,华夏是震。“韦昭曾作《伐乌林》,言魏武既破荆州,顺流东下,欲来争锋。孙权命将周瑜逆击之於乌林而破走也。曰:“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刘氏不睦,八郡震惊。众既降,操屠荆。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陆机《辨亡论》: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谋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而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夡远遁。裴松之评价说:“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赤壁之战也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诗史。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胡曾有诗曰:“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孙元宴有诗曰:“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杜牧则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吕思勉认为赤壁之战是孙刘抗拒统一,评价说:“曹操固然犯着兵家之忌,有其致败之道,然而孙、刘方面,也未见得有何必胜的理由。自此以后,曹操幸而用兵于关西、汉中,未曾专注于南方。倘使曹操置别一方面为缓图,尽力向荆州或者扬州攻击,孙权的能否支持,究竟有无把握呢?孙权和刘备不同。刘备投降曹操,曹操是必不能相容的,所以只得拚死抵抗。孙权和曹操,本无嫌隙,当时假使投降,曹操还要格外优待,做个榜样给未降的人看的。所以当时孙权假使迎降,就能使天下及早统一,免于分裂之祸;而以孙权一家论,亦系莫大的幸福;裴松之在《三国志·张昭传》注里,早经说过了。然则孙权的决意抵抗,周瑜、鲁肃的一力蹿掇孙权抵抗,不过是好乱和行险侥幸而已。”陈文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他将主要的失败原因归咎于东南风。评价说:“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份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一个气候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成为长江水边长大者的地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4-21 09: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学家认为,不是由于铁链和火的关系。第一,莫非铁链真的让船失去机动性了?第二,就算没有机动性也可以把链子拆开,难道大火在1分钟就把所有部队化为灰烬了?第三,火真的能在水上面很好的发挥?第四,那些官兵都是木桩,站着让你烧?历史学家研究是因为当时水里面有血吸虫,曹操的部队因为喝了里面的水,感染了血吸虫病,也就是电影《赤壁》里面的那些得瘟疫的,据说当时除了曹操的军官和他的亲卫队,虎豹骑之外,其他的部队全部引用了这种水,导致呕吐不停,肠胃溃烂,没有及时治疗,死了很多,战斗力也完全消失。历史上曹操并没有在赤壁之战进攻吴国,是在撤离的时候被吴蜀联军追杀。也没有关羽放行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