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一条标语来倡导人们保护母亲河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10-4-24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来搞告诉你:你只要写上:在破坏黄河的是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4-24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4-24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1 莫让母亲的眼睛污浊2 保护母亲,保护淌动的温床3 奔涌洪涛在我心取之有道总含情4 抚平母亲的伤5 流动不息的温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4-24 1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母亲二字本身就包含着丰厚的人文内涵。所以,对黄河旅游区的开发,应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统一起来思考,尽可能做到二者的完美结合。只有如此,我们开封的黄河旅游区才能显示出个性并独具魅力。  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黄河的水质有三大特点,一是水少沙多;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大;三是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水土流失是指由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除了觉得黄河是一个祝福,也觉得它是一个诅咒。因此,黄河有中国的骄傲和中国的痛这两个别名。在历史记录当中,这些信息首次出现在602年,直到现在。河流的所经区域已经有5次关于方向的大转变。黄河现在的流经是从1897年的最后一次变化而产生的。  黄河的黄色是由于河里的泥沙引起的。过往几百年的淤泥淤积,令河水流在周围的农地上面。因此,洪水对于居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历史上有很多村庄被洪水破坏的例子。  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对两岸居民有很大的影响,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无论如何,黄河一直养育了很多中国人,所以中国人又称黄河为“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炎黄儿女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之树绵延不断的根!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域优良的自然环境,才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不断发展,并为世人称道。然而,今天的黄河早已没有往日的风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沃良田变成了贫瘠、水分缺乏、洪涝灾害频繁的不毛之地。  1、问题  水土流失  几千年来,许多地区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等恶性开发,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严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6%,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竟达到90%。黄河在上中游地区,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洪水威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其根源就是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与水灾一样,黄河流域的旱灾,也存在着灾情重、频率高的特点。  水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2010年缺水40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110亿立方米,2050年缺水16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奇缺,使大多数河流每年大部分时间内干枯,甚至出现黄河断流现象。  水污染  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符合标准的二、三类水质河长仅占38.7%,四类水质河长占20.1%,五类和劣于五类水质河长占41.2%。随着黄河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据预测,2010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将会超过65亿吨,同时,面污染也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  有一首《新保卫黄河》:  风在吼,沙在叫,  黄河断流了,黄河断流了,  河东山岗万丈焦,  河西河北森林砍了,  万山丛中水土流失真不妙,  母亲之河欲哭无泪憔悴了。  挥起铁镐钢锹,  快快植树种草。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2、治理措施  保卫母亲河,就必须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中上游地区还耕于林是一条必由之路。自然界本应是和谐统一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资源,而水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植被。很显然,要解决大西北严重缺水的困境,出路只有植树造林。控制黄河等水系的水土流失,减免风沙危害,建立农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加快建设中游下游的水利枢纽工程,进一步提高黄河的水沙调节能力。  在上中游,已修建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4座。在黄河下游,除三门峡水利枢纽,还修建了伊河陆浑水库和洛河故县水库,以及"引黄济青"、"引黄入卫"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为缓解黄河"水荒",未来十年间,国家将在黄河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和措施,包括对黄河灌区进行大规模节水改造、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项目,还将于2010左右开弓建设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为黄河补水。同时,还将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  保护母亲河行动  “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和一方人民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及其它主要江河为主题,通过举全团之力,广泛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活动、创建“保护母亲河基金”,在“母亲河”流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国家生态工程建设,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于中华民族和实现全球性生态平衡作贡献。  “保护母亲河工程”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核心。先期规划从1999年开始,利用5年的时间,主要在黄河、长江及其它主要江河流域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治理区,建设100万亩以上绿化工程。实行工程造林、项目管理。工程统一名称,即“保护母亲河工程**项目”。严格按项目科学设计,通过申报审批制确定项目。全国重点工程应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确定的重点生态工程治理区,以及地方政府规划的造林绿化区内选项,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团委、林业部门申报,经同级政府和省级“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机构同意,报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审批。各地也可确定当地的重点工程,并由当地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所有项目均按工程组织实施,强化管理。同时,积极探索资助贫困农户植树,推动乡村林业发展等其它实施方式。全国重点工程采用按比例团组织资助、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专项投资、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匹配资金的办法,落实建设资金。地方重点工程的建设资金由各地团组织、绿委、林业、青基会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各级绿委办可从公民义务植树绿化费中切块支持工程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