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六个为什么 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10-4-28 08: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思想意识空前活跃。我们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潮,不断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特点是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反映。一是复杂多样,主流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并存。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清浊激荡、良莠并存的现象,存在与主旋律争夺阵地的杂音噪音。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成为社会风尚,这是我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愚昧迷信等封建落后思想沉渣泛起,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思潮乘机而入,其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不可轻视。二是利益主导,社会思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马克思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的多样化,容易引起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关系冲突,使人们原有的利益归属、价值判断等受到冲击,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困惑,进而引发社会热点,形成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三是自由互动,信息化网络化的思想交流方式逐渐形成。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界限。互联网日益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这里,人们既是思想和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互动性、隐蔽性、随意性、便捷性和发散性,使信息来源难以预测,信息内容难辨真伪,信息流向难以控制。四是开放交流,国外思潮与国内思潮相互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国内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凸显。在开放和交流过程中, 各种国外思潮涌入我国,其中不乏值得学习借鉴的真知灼见,但也有很多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的错误观点。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加紧进行文化输出和思想价值观念渗透,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断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的紧迫工作,坚持重在建设,注重长期积累,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大力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在多样化思潮中确立主导思想、在多样化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一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多样”的社会思潮构成了矛盾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坚持“一元统领”、“协调有序”,也要坚持“兼容共生”、“和而不同”。在引导社会思潮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同时,应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冷静观察、辩证分析,区别层次、妥善应对。对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多用解疑释惑、形势政策教育等方法进行引导;对人民群众正常的监督和批评,应予以支持,并加以正确引导;对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尊重创造,鼓励个性和特色;对学术理论问题,坚持民主讨论、平等交流、内外有别;对思想认识问题,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加强正面教育,做到以理服人;对政治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决不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和意识形态渗透,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坚决斗争。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推动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随着教育的普及特别是信息网络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准、判断能力普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势,不断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落实“三贴近”原则,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的根本途径。应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运用通俗理论读物和电视理论专题片等形式,用群众的语言、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回答理论和实践难题,在娓娓道来中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积极占领互联网、手机短信、车载多媒体等阵地,充分利用网上论坛、在线访谈等形式,为群众开辟表达诉求和感受的渠道,使群众在平等交流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应更多地借用文化的力量,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善于运用各种文化形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积极生产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组织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实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潜移默化的鼓舞和启迪。凸显人文关怀,用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为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奠定群众基础。思想建设离开群众的实际需要,就会流于空谈。应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通过切实解决好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使人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不断夯实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群众基础。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对外输出价值观和文化产品。但从长远看,世界文化舞台不可能是西方文化的一统天下,必然会出现多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和对话的新格局。各种文化将通过对话和交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共同维护关系人类共同利益的基本文化价值。因此,全球性文化交汇对于我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在有效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前提下,坚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全球性的文化对话中,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