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平阳 作文怎么写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10-5-3 14: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围绕平阳的历史背景,如名字的由来及变化程度,风景人物,文化历史的起源及发展等例文:双榕鼓韵--山水平阳“一缕晨曦千年古渡,几桴警鼓两麓书声。”写的就是我的家乡——萧江。她汇合鳌江、青龙、横阳三江水,聚集凤浦、桔坡两山的美景,山清而水秀。孤岩顶上的双榕树,老街的樟水井,浃底殿的大鼓,更是闻名遐迩!过去,沿着青龙江而上到了萧江老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面江而建六角飞檐的望江亭。青龙江长年淤积成为现在的双庆路街道,道旁的望江亭紧傍一块孤立而突兀的孤岩,而孤岩顶上竟然长着一棵遮天蔽日的榕树。这棵树少说也有数百年的高龄,腰围之粗要五六人才能合抱过来。那盘曲嶙峋的树根穿出石缝,暴露在行人目光之中;又在气根的陪伴下互相扭结,明目张胆地穿过街面,扎入地底。高大的树干已经开裂,而树枝竟还是那么青翠挺拔;枝叶茂盛,绿荫如盖。穹隆形的树冠覆盖着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地,也遮掩着孤岩顶上后建的“双榕亭”,亭上的对联“双榕双榭听鼓听潮人换世,客来客往避风避雨坐何妨。”更为双榕双亭增光添彩。你可以想见:当年这榕树孤长在这上无半点泥土,下缺水源滋润的孤崖顶上,经年累月靠的是天然雨露和气……来水断流,人们还可以见到樟水井周围里三层、外三层,人们等候打水的奇观呢。“桔坡圣庙鼓声闻,面设宴席君客行。初一声震十五闻,胜迹流芳国内振。”讲的就是远近闻名的萧江大鼓。萧江大鼓座落在浃底殿。据说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萧江人民为了抵御沿着鳌江上溯入侵的倭寇,筹集资金在娘娘宫建造一面大鼓,以齐民众壮军威。清乾隆三十五年再造大鼓,其鼓面直径为2.30米,高2.50米,竹钉九百多枚,鼓桶用了六十块木板。鼓面上用彩色瓷漆画有双龙戏珠和流云焰火,那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鼓面上可以摆放一张“八仙桌”,四张长高凳上坐满八个人,端菜的还可以在边上走动呢。如果擂一下大鼓,从初一直至十五还能听到鼓声的余音呢。足见大鼓之大,鼓声的宏亮了!萧江大鼓的名声由此播及浙闽赣等地。不但是外地客人,就是萧江本地居民也常常慕名前往浃底殿看一看这面大鼓,听一听“隆隆”的鼓声,在大鼓之前拍照留念,大家无不为这萧江大鼓拍案叫绝!“一岭花香,漫品烟光因坐久;双江月白,缓听潮韵得归迟。”缓缓地回转桔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