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买卖行为艺术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0 02: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来,进来,不要客气!来来来,我这里有颗桃子,有谁要?有谁愿意和我换?”这可不是夜市叫卖,这是斯洛伐克艺术家翁达克(Roman Ondàk, 1966)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行为艺术项目《14间》(14 Rooms)中的作品 。
  (艺术门户网站:翰墨千秋网推荐阅读)
  

  我立刻从皮包里掏出一包刚从台湾带过来,在欧洲十分珍贵的米果,自告奋勇地跟他换桃子。这时候,两位来自国内的男子刚好进来,表演者用英文问他们:“我 们在交换东西,你们有没有东西可以交换。”他们两人愣了一下,表演者以为他们没听懂,又问了一次:“丝袜铺 (SWAP),交换。”好事的我急忙用中文解释给这两位男士听,其中一人忽然用流利的法文问表演者:“趴喝烈无缝斜?”(parlez vous francais?你会说法语吗?) 我立刻住嘴,觉得可能冒犯他们了。
  

  他们从包里找出一小包样品乳液换了“我的”米果后就离开了。我耐心地等,看看下一个人会拿什么来换。不到几秒钟,一个意 大利男子说:“我在苏黎世时,在树下捡到一粒种子,可以换吗?”于是从一颗桃子变回一粒种子,真的只有在艺术圈才会发生这种逆时生态循环。
  

  《14间》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一个独立项目,策展人欧布瑞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1968)和比森巴赫(Klaus Bisenbach, 1966)邀请了包含小野洋子、徐震、赫斯特(Damien Hirst, 1965)等14位艺术家在艺博会期间提供行为作品。艺博会上有超过200家画廊,即使每家画廊只停留3分钟,逛完全部仍需要10多个钟头!不过由于有了 真人展出的《14间》,让人战胜了逛艺术的疲劳,可以慢下来,一间一间逛。除了14间行为表演之外,这个展览还特辟了美国艺术家沃弗森(Jordan Wolfson, 1981)的“结尾”(epilogue)以及巴尔德撒瑞(John Baldessari, 1931)一件未被实践的作品的通讯记录。“14间”其实总共是“16间”。
  

  不仅仅是巴塞尔,近几年来,从沙迦到香港,从纽约到悉尼,处处可见行为艺术。艺术家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创作材料,有时候以个人形态,有时候多人连袂,在不同环境中做行为表演。最著名的例子是阿布拉莫维奇 (Marina Abramovic, 1946)2010年在纽约MoMA的回顾展;上百人连夜排队,就为了要坐在方桌与艺术家相互凝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