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系列之四十八:芈月如何借楚国科技和人才开创秦国的全盛期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21-1-10 03: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楚系列之四十八:芈月如何借楚国科技和人才开创秦国的全盛期
  姚丰辉/文
  据说,开创秦国全盛新局面的并不是秦孝公的商鞅时期,也不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时期,而是秦昭襄王在位,由其母宣太后主政的四十一年期间。宣太后就是前几年热播的古装片《芈月传》中的主角芈月的原型。历史上的宣太后是秦昭襄王的母亲,是秦惠文王的王妃,生于楚国王室,十七岁时由一段秦楚之间的政治姻缘陪嫁到秦国嫁给了秦惠文王做姬妾,历史上称她“芈八子”。
  所谓“芈八子”,意思是宣太后是出自楚国王室的芈姓。刚到秦国时候,她在秦王后宫中地位不高,在众多的后宫女人中排行第八位,但她后来竟然凭着在楚国养成的文化素养和楚女特有的风韵气质,再加上她的善解人意的聪慧伶俐,得到了秦惠文王的宠爱。在秦国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以弱质女流卑微身份不断晋级自己的政治地位,并获得了在秦国的很多政治资源,给儿子公子稷在争夺王位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公元 前306年,秦武王登基仅仅四年不到,因为“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当见九鼎而心喜,欲举九鼎炫耀力气,结果力不从心被砸死了。因秦武王无子,不能按周人的礼乐立嫡长子制度顺利交接权力而出现权力真空,于是引起了秦王室公子们争夺王位的内乱。赵武灵王为了看好戏让秦国乱上加乱,便派人到各诸侯国联络,要求把各国在押的秦国人质(王室公子)送回秦国去参加争夺权力的内乱。这其中赵武灵王还派代郡郡相赵固去联络燕国,要求燕国将作人质的秦公子稷送回秦国参加到争夺王位的运动中去。不难想象,赵武灵王的心思是让秦国王室公子们在内乱中相互消耗掉,至少让他们之间产生矛盾而不和睦,达到消耗秦国国力的目的。
  然而,秦公子稷却在母亲宣太后芈月,以及在军中有实权的舅舅魏冉的帮助下,经过一场异乎寻常的宫廷权力搏杀赢得王位继承权,此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政敌惠文王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势力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秦王室诸公子势力。因为当时秦昭襄王年幼,由宣太后芈月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这在电视剧《芈月传》里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演绎的,在此不多说。
  笔者作重要说的是宣太后是如何在秦国政坛上组建一个高效率高智商楚派集团,将一个曾经被诸侯国最瞧不起的落后秦国打造成诸侯国一提及就胆寒的的全盛强国的。
  大家都知道,秦国是中国古代的西北落后地区的一个国家政权。在商鞅变法前根本就野蛮状态的游牧部落的散漫的管理模式,根本不存在标志着文明和文字的政治体制之说。当商鞅加入秦国当政后,秦国的政治体制才在秦孝公手上有效建立起来。而商鞅给予秦国的制度设计其实就是官本位的官僚政治体制。就是说,是商鞅变法开启了秦国的官本位体制下的全民军事化的集权国家体制。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社会的主体部分是平民百姓,可以是平民百姓占据社会成员的百分之九十的绝大多数。然而,官本位政治体制的核心就是要压制社会百分之九十的成员的绝大多数而达到“尊官畏大人、以吏为师”。即提高搞政治的官这样的少数人的特权地位。以保持官僚阶层在官阶爵位上追逐利益,热衷于逐渐晋级荣华富贵的利益追求来投身王权,达到加强王权的集中目的。所以,在秦国,权力是无所不能的失衡状态,权力能够到达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控制每个人的生活和生命。
  如果说战争是权力失衡的产物,那么,这样一个能够将权力集中放大到,在一时间迅速调动全民资源发动一场战争就不奇怪了。其实,秦国这种体制就是集权的全民军事化“耕战”体制。但问题是,维持战争需要的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综合国力前瞻性。而一个国家要保持综合国力的强大必须要不断的出现创造性科技发明和各方面人才储备来保持前瞻性。可是,商鞅对秦国的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就是为了发动战争具备的一种全民军事化管理的“耕战”体制。所谓“耕战”是必须用权力禁锢闲情逸致之民,禁锢具有精神意识的创造的“游客之民”,禁锢社会的自由浪漫风气的!这显然是矛盾的。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 吴起 为 楚悼王 立法……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意思很清楚,像历史上的商鞅、吴起推行这种“耕战”政治体制恰恰在一个国家在保持前瞻性方面是个致命弱点。就是说“耕战”体制是必须消灭掉一切具有精神创造意识的“游客之民”,实际上是“重农抑商”的愚民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社会的平民百姓只有两种事选择:要么像牛马一样耕作供养统治者替他们卖力,要么像机器一样为统治者上战场卖命。民们除了充当战争机器的部件就是充当劳动工具,没有其他选择。所以,商鞅和吴起的这种体制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发明创造性是个致命的弱点。它是不可能让社会有出类拔萃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和比较先进的科技发明创造的!这样就自然使国家失去的前瞻性的活力。那么,这就与发动战争保持国家国力强大产生了矛盾了!所以,“耕战”体制是必须解决好这种矛盾才会发展的,否则就是失败。
  然而,宣太后芈月在秦国主政期间,居然在一定程度上很好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当时的宣太后芈月,只是位三十岁上下成熟的美艳妇人,却深谙安邦定国的政治之道。她当上了秦国太后主政,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内拉拢任用有才能的亲信。她深知秦国经过这场大动乱后国力致弱,是国力最虚弱的时候,再也经不起波折了,最需要韬光养晦。所以,她对外不遗余力的巴结南方强大的楚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楚国王室公主的身份加强与她的母国楚国的关系。这方面他采取了与楚国联姻也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楚国的公主为王后,同时也将秦女嫁与了楚国。
  当时,楚国与三晋的韩国打仗,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长达五个月不能攻克。韩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国求援,但秦国军队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动。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后正是由于与楚国的友好关系是国家战略的重点这一层,才不同意派兵救援的。这在历史上有记载的。她召见韩国使者尚靳对他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拒绝出兵帮助韩国。
  可见,宣太后是相当看重秦、楚的友好有关系的,因为,她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秦国现在缺少的东西恰恰正是楚国所有的东西。楚国可以给与秦国太多秦国需要的东西,所缺乏的东西。她再三强调要与楚国加强外交关系。同时将自己的亲弟弟,当时在楚国当将军的芈戎召到秦国加以重用,被封华阳君。她还在楚怀王的推荐下,让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国的宰相掌握行政大权;让弟弟魏冉直接控制兵权的,被封为穰侯。
  实际上,在秦宣太后芈月的周围收罗了大批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楚才为秦国所用,这正是当务之急秦国最需要的,也是秦国最缺少的东西!最典型的是她将善于搞情报间谍活动的谋臣顿弱(楚国联邦国顿国人)也是从楚国收罗的楚才。而在秦国被誉为“战神”的白起,实际上是宣太后芈月的本家,都是楚国王族,绝对对芈月忠心耿耿;而外交方面,有历史上著名的能言善辩的外交家陈珍(楚联邦国陈国人)曾经在楚国当过官吏,更是与楚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才。可以说,这些战国历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都在宣太后时代崭露头角。他们在秦国得到重用与宣太后这种重视楚国人才的政策有极大关系。也是秦国最需要的东西。秦国还有一种需要则是大规模的前沿的科技扶持,唯有楚国才有这种前沿的科技扶持资格。
  宣太后芈月在秦国主政的初期,楚国是由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楚怀王主政,那个时候楚王室与秦王室大搞联姻关系,打得十分火热,也是此期间秦国通过大批引进楚才和楚国先进的科技壮大自己的。这正是宣太后芈月与楚国加强友好关系,一再强调加强这种关系的战略意图。笔者可以肯定,芈月主政初期得到了大量楚国的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尤其在军事科技方面。秦国的军事装备在芈月主政期间,其先进武器较之前的确有一种质的飞跃,却正是楚王室与秦王室打得火热交往甚密期间。
  何以见得呢?楚国是个崇尚浪漫自由,推崇“游客之民”政治地位的国家,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人才很多,在各种科技发明和技术制造工艺水平都在当时居于领先的地位。 在南方楚地?春秋时已能制作钢剑,到战国的楚怀王时钢铁兵器的制作更有了长足的进展。《史记》曾记载秦昭襄王临朝叹息,大臣问叹息原因,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秦昭襄王初期,秦国军队还没有装备像楚军那样制工精良,先进的钢铁格斗兵器。秦军的武器装备与楚军比较已经相差一个代际。因为钢铁兵器比青铜兵器厉害就厉害在既坚硬又比较长。在双方格斗时候,好的钢铁兵器可以将青铜兵器轻而易举的削断,再加上钢铁兵器可以制造得更长些而不至于容易断。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这就是优势所在。
  春秋时候楚军凭什么对付超级大国晋国而总占上风呢?就是凭这种钢铁兵器与晋国的青铜兵器的代差优势的。关于楚国的钢铁剑,在《旬子?议兵》中也有记载:“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坚固如金;宛钜铁剑,惨如蜂虿。”可见,楚国钢铁兵器的水准已达到一定高度,比之其他诸侯国具备了代差的优势。
  民间传说中曾有个故事,当年晋国大军偷袭楚国郢都时候将郢都团团包围,就在危在旦夕之时,楚王手持用钢铁铸造的“泰阿剑”,登上纪南城的城楼亲自指挥作战,晋军竟然不战而退。这就是钢铁剑在当时的战略威慑力。然而,你知道吗?到了秦昭襄王中期,秦军也像楚军一样普遍装备了这种先进的钢铁兵器。白起在针对赵国的长平之战中,秦军普遍使用就是与楚国军队一模一样的钢铁兵器,所以才打败赵国的青铜铠甲军队的。
  笔者可以以肯定,楚国的先进的钢铁兵器制造技术已经被秦国掌握,并得到了实际的应用。这应该是楚国的先进技术让秦国得利的一方面,这也是秦军后来战力陡然强大的原因。在这方面,宣太后芈月功不可没,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四十一年之久,正是凭她与楚国的特殊关系,利用了楚国人才和先进科技,使秦国国力和军力得到极大提升,开辟了秦国的全盛时代。
  在主政宣太后主政的四十一年期间秦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军力迅速提升,才大规模的武力开疆辟土,快速壮大的,甚至打败最强大的楚国。司马迁的《史记·穰侯列传》记载:"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笔者可以说,若不是宣太后这四十一年开创了秦国史无前例的全盛局面,秦昭襄王的重孙子秦始皇嬴政不可能那么容易打败六国统一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