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应该为新疆吐鲁番地区这数十亿的损失承担责任

[复制链接]
查看94 | 回复94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疆吐鲁番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和工矿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吐鲁番又是一个十分缺水的地区,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工矿业的发展。因此,发展设施农业及节水灌溉项目,将节约出的水用于工矿业,就成了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吐鲁番地区提出了“强农、兴工、活水”发展战略。其中发展设施农业项目,成为整个发展战略的重点和关键。 
  但是,2009年在仅做了一个鄯善县600个大棚的试验基础上,吐鲁番地区党政主要领导结合自治区领导提出的“要把吐鲁番地区建设成为乌鲁木齐的蔬菜生产基地”的口号,贪功冒进,提出“每年建设2万个大棚,5年建设10万个大棚。”的宏伟要求!违背客观事实强行下达任务指标,要求辖区内2县1市作为唯一重点工作完成!3年过去了,总计利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25亿元,加上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共计建设大棚3,34万座,轰轰烈烈的建造过后,面临的却是更加窘困的局面:
  首先,强令完成(每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均有细致的完成建造数目)的建造工作带来昂贵的建造成本:根据自治区农业银行调查平均每个大棚建造成本高达7,8万元,这笔钱自然要着落在使用者也就是农民身上,造成大量农民不愿接手,而且,也无法接手的局面。
  其次,强令完成的建造使一些县忙于应付、慌不择路,以托克逊县为例,本来就是根本不适合建造大棚的著名风灾严重区域,一刀切的强令使县政府仓促上马建造,结果2010年一场大风造成了887座大棚棚膜的损坏,占全6 000座大棚的14.78%---
  第三: 设施农业是高效农业,但高效的前提一是农民都愿意种、要精耕细作,并且在技术服务到位的情况下,效益才能达到预期。问题是吐鲁番地区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全部改变的。有些农民愿意勤劳致富;而有些农民认为只要每天有馕吃,春种秋收冬休闲,就是比较惬意的生活了,并不追求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生活---结果是18%的大棚未种,再加上只种不管的、管理不好的,这个比例还相当大! 大棚蔬菜市场占有率低,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农民种植意愿不高,生产情况不佳---吐鲁番地区共有大棚4.2万座,这样的规模据说次于寿光,在全国位居第二。这些大棚如果都能够种植并有效生产的话,每年应该可以达到数十万吨蔬菜,可以满足乌鲁木齐市相当大部分的需求。但事实上,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的蔬菜不要说乌鲁木齐市,就是在吐鲁番地区占比也不大,常常处于无菜可供的窘境。我们无法了解到种植及生产的全部情况,但是与寿光蔬菜所占市场份额及影响力相比,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生产情况显然有比较大的问题!
  第四:巨额贷款谁来还?农民不愿意接受大棚,地区政府继续强令各级政府单位出人种植,形成了公务员种地农民看的局面,公务员种地往往是投入大产出小,投进去五六千卖不到一两千---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政府早已资不抵债,巨额的贷款今后到底谁来还?大棚不可一日无维护,这样的局面如何支撑?又如何捂得住,藏得起?
  第五:全地区所用精力全部投到了大棚上面,错过多少良好的发展机遇,使本来位居新疆首富之列的吐鲁番地区逐渐落后于周边地区,这个损失又谁能够算得清?
  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这一切的损失该谁承担?谁,又有能力承担?
  附:自治区农行相关调研报告
  ------  从2009年起,吐鲁番地区党政领导结合自治区领导提出的“要把吐鲁番地区建设成为乌鲁木齐的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建设2万个大棚,5年建设10万个大棚。”的要求,开始利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大面积设施农业,目标是让吐鲁番地区的农民实现一家一户一个棚。当年计划建设2万座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实际总投资8.24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64亿元(吐鲁番市0.65亿元、鄯善0.75亿元、托克逊0.23亿元)、贷款6.6亿元(农发行贷款3亿元、信用社贷款3.6亿元),建设了13651座大棚(其中吐鲁番市7028座,鄯善县5596座,托克逊1000座)。2010年计划建设2.1万座标准温室大棚,实际投入16.4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3.28亿元,农发行贷款13.12亿元)建设了1.97万座大棚(其中吐鲁番市7844.4座,鄯善县7300座,托克逊约4600座),完成建设任务的94%。2年建设了3.34万座大棚,加上2008年建设的大棚,利用融资平台贷款共建设了3.4万座新式标准日光温室大棚(这种大棚经过设计院的设计,有一系列的标准,其中长83米);再加上2008年以前建设的约8千多座非标准大棚,截止2010年末,吐鲁番地区共有4.2万座大棚。
  一、2010年投资建设情况及种植情况  
  (一)建设情况  2010年计划总投资16.4亿元、贷款13.12亿元,建设21000座标准大棚,实际建设约1.97万座,建成19400座。其中:  1.托克逊自定计划建设5000座,总投资39 000万元,贷款31200万元,资本金投入7800万元;实际建设4600座标准棚(自然棚政府报告数是4820座,我行核查数4233座,相差587座;自然棚是根据30年承包地的长度建设的,如果地块长100米,为了不浪费就要将大棚建成100米长,然后与83米进行比较,折算出标准棚的数量,这样实际墙体建设量要小于计划量,下同),折标准棚约400座未建成。  2.鄯善县2010年计划建设8000座标准大棚,总投资62500万元,其中贷款50000万元、资本金12500万元;实际约建设了5439座自然棚,折标准棚7300座;其中建成的约6500座标准棚,没有建成的大棚约有800座(有些只完成了墙体建设;有些安装了钢骨架,但未上棚膜及棉被、卷帘机)。由于征地困难,部分大棚建设在荒地上,因盐碱含量高,需改良土壤,增加了费用支出,影响种植效益。加之部分肥料没有投入到新棚,及时进行土壤改良;卷帘机安装不及时,部分卷帘机电线及钢管长短不符合大棚长度,导致卷帘机不能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蔬菜种植。  3.吐鲁番市2010年计划建设8000座标准大棚,总投资62500万元,其中贷款50000万元、资本金12500万元;实际约建设了7844座标准棚(报告数8000座),墙体建设基本完成,部分大棚棉被及卷帘机未及时安装。  
  (二)资金使用情况  1.托克逊31200万元贷款已经全部发放,相应的贷款已基本用完。从资金支付情况看,每个标准棚建设成本7.8万元(含路网电网)。  2.鄯善贷款50000万元已经全部发放,账面尚留7300万元,之后又支付1300万元的钢骨架安装款及棉被款,年末账面余额6000万元。以此计算,7300座标准棚实际使用资金56500万元,单棚建设成本约7.8万元(含路网电网)。  3.吐鲁番市50000万元贷款已经全部发放,仅留400万元待付棉被款。从资金支付情况看,每个标准棚建设成本约7.8万元(含路网电网)。  综上所述,从实际情况看,3县市每个棚的成本是5万多元。考虑到涨价因素,不可能超过6万元。  
  (三)种植及生长情况  从2010年所建的20100座大棚的生产情况看:  1.托克逊种植约4000座标准棚,约占建设棚数的80%。已种植的大棚中,有一部分长势和管理情况不佳,尤其是一些种叶菜的大棚,撒了种子后就没有怎么管理。在没有种植的大棚中,有一部分是2010年10月至11月的3场大风,吹坏了约800多座大棚棚膜,恢复了约500多座,300多座没有恢复。  2.鄯善种植的大约有5700座标准棚,约占建设棚数的78%,占计划建设大棚的71%;已种植的大棚中,有一部分长势和管理情况不佳,尤其是一些种叶菜的大棚,撒了种子后就没有怎么管理。没有种植的大约1600座标准棚。另外2009年的大棚也有未种的情况。  3.吐鲁番市种植的大约有7000座标准棚,约占建设棚数的87%;已种植的大棚中,有一部分长势和管理情况不佳,尤其是一些种叶菜的大棚,撒了种子后就没有怎么管理。没有种植的大约 1000座标准棚。因工期拖后,棉被及卷帘机供应不及时,导致一部分大棚作物被冻死。设施农业的种植及生长主要是从8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的5月结束。分别是“秋延晚”、“冬生产”、“春提早”三季。如果错过时节,就会严重影响设施农业生产的效益。上述情况表明,大棚建设本应8月末完成,但实际到年末,有一些大棚还未建成,有一些大棚未种植,这些大棚起码错过了两季生产期,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还有一些大棚虽然种了,但是管理不善。  
  (四)保证金及债务落实情况经调查,为了让农民尽快种植2010年建设的大棚,既没有向农民落实建设大棚的债务,也没有收足5000元的种植保证金,有些农民只是象征性地交了数百元的资金,还有些农民根本就没有交。  
  (五)动员政府人员参与建设及生产的情况(农民意愿不高)无论是在建设阶段,还是生产阶段,都广泛动员了政府人员参与,而有些农民则成了“旁观者”。为了完成种植任务,有一部分采取了撒种子种叶菜的现象,导致叶菜种植过多,而效益好的果菜品种种植少的情况。  (六)销售情况调查中还发现,由于近期叶菜价格过低,低于每公斤1元,销不出去,甚至有用叶菜喂羊的现象。销路不畅,销售亏损。  (七)种苗供应及技术服务情况种苗供应不足,有些是农民自己繁育种苗,品种质量不如统一供应的种苗。也有技术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二、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建设及还贷办法、补贴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为了建设标准温室大棚,地区争取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措施。  
  (一)各项补贴政策。每年各项补贴情况不同,摊到每个棚约1.5万元左右,其中  1.利息补贴政策。自治区2009年、2010年每年贴息2 000万元;每个棚每年约1000元。张春贤书记曾指示,从2011年起每年贴息要达到3000万元。  截止2010年末,到期的贷款本息都能够做到按时还本付息。  2.农机补贴。每个棚补贴防虫网600元、遮阳网700元、热风炉3800元、节水滴灌1200元,计6300元。卷帘机1650元、棉被2000元补贴,合计9950元。农机补贴到位率比较低,大约只能到位四分之一强。  3.其他补贴政策。电、道路等,具体数据每年不等。  
  (二)吐鲁番地区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及执行情况  1.2010年1月发文提出“设施农业还款的主体是农民、大户和村集体”,要求将2009年大棚建设的债务落实到农民身上。由于是第一年大规模建设,加之实际仅建成了1.36万座,因此大部分债务得到了落实,与农户签订了“借款合同”。  2.吐鲁番地区于2010年7月出台了《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组织农户按照县(市)政府确定的每座温室最高借款数额及每户农户建温室数量与投资公司签订具体的借款还款合同”。还规定“于每年5月25日之前和12月10日之前两次组织农户还款”。从实际情况看,2009年建设的大棚落实了部分农民的债务,2010年建设的大棚既没有落实债务,与没有与农民签订“借款还款合同”,也没有交保证金,更没有组织农民还款,为后续还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由于“设施农业还款的主体是农民、大户和村集体”,在当前到期贷款尚不多,财政尚可承受的情况下,还款矛盾还未暴露,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再不下大力气落实第二还款来源,还款矛盾将会凸显出来。  
  三、融资额度情况、政府财力增长情况及其预测  
  (一)融资额度情况  经过对“三率”情况及融资额度情况进行测算,吐鲁番地区三个县市的“三率”即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均已超标;在不计利息的情况下,吐鲁番市的融资额度仅有1亿元、鄯善县仅有2亿元、托克逊县有4亿元;若计算利息,则吐鲁番市和鄯善县已经没有融资额度,仅托克逊有2亿元的额度。这种状况将严重制约今后的发展。  
  (二)政府财力增长情况及其预测多年来,吐鲁番地区的财力在全疆是比较靠前的,国家、自治区对吐鲁番地区的转移支付比较少(包括援疆资金,少的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吐鲁番地区的财力增长主要看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2008年是130351万元,2009年是136937万元,较上年增长5.05%;2010年预计14.6亿元,较上年增长6.6%。这些数据说明,近年来吐鲁番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增长率在全疆倒数。究其原因是:  1.吐哈石油收入下降的影响  2008年以前,吐鲁番地区财政收入的主力是吐哈石油,石油业产值与地方工业产值的比重最高年份达到75:25。金融危机爆发后,从2009年起,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吐哈资源的减少,吐哈石油对财政的贡献日益减少;尽管2010年下半年起,国家对新疆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后,也未能改变这一状况。到2010年末石油与地方工业产值的比重36:64。  2.以沙尔湖煤田为代表的煤炭资源的开发达不到预期吐鲁番地区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约占全疆的四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自发现沙尔湖煤田等煤炭资源后,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寄予了极大地希望,认为可以接替吐哈石油成为一个新的收入增长源,但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是煤田上层都是风化煤,没有开采价值;二是目前在山西、陕西、宁夏、内蒙等地煤炭资源还很丰富、在将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情况下,吐鲁番的煤炭资源就不具备竞争优势,无法运到兰州以远的地方;三是设想中的煤炭专线仍然没有动工。  3.以圣雄、万向集团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既未形成现实的大规模投资,更未形成现实的财力以圣雄、万向集团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投资,今后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尚未落实,即使落实了,也是未来若干年的投资,并不能迅速形成现实的财力;尽管圣雄有了一些投资,也见了一些效益,但不足以改变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 
  四、融资平台清理整改情况  (一)未办理抵质押手续,已经拟办的部分资产的有效性有待核实。融资平台清理工作,虽与政府、平台公司签订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处置及规范“三方协议”,目前为止2009年、2010年发放的信用贷款抵(质)押手续都未办理;已经拟办的部分资产的有效性有待核实。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现金流。从融资平台整改情况来看,公司本身没有经营场所、经营产品等生产购销行为,人员组织结构都是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兼任,政府也只是承诺注入资产或未来将一些涉农资金拨付给融资平台作为现金流,平台公司本身仍然没有整合成真正的经营公司,在“借、用、管、还”等各环节上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经营管理机制。  
  五、大棚建设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上述情况说明,在大棚建设和生产中存在着未能完成建设任务、部分墙体质量不合格、棉被及卷帘机不能及时配套安装影响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肥料没有及时进棚、部分大棚建设在盐碱荒地上、种苗供应不足、技术服务及培训跟不上、叶菜销售不出去或赔本销售、机关干部干活农民看、有些大棚没有种、有些大棚有人种没人管或管理不善、保证金和农民债务(第二还款来源)没有落实、政府财力紧张、融资额度已经饱和或趋于饱和、平台公司没有办理抵质押手续、拟办的抵质押资产的有效性待核实、平台公司在“借、用、管、还”各环节上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平台公司没有现金流,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设施农业生产效益达不到预期,加大了信贷资产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今后融资建设大棚的困难。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  (一)大棚建设速度过快、规模过大,超过了政府的财力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超过了部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意愿。  1.大棚建设速度过快、规模过大,超过了政府的财力及服务能力2008年贷款建设了约600个大棚,无论是财力还是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都能跟得上,较好地发挥了设施农业的效益,并示范带动周围农民搞设施农业建设。2009年建设了1.36万座大棚后,当年约有2000多个大棚未能及时种植,虽然效益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大部分债务可以落实,风险可控。2010年建了20100座大棚,是在广泛动员人财物力的情况下,未能完成建设任务。调查中,政府官员普遍反映项目资本金筹措太困难,今后若再建,能否不要资本金?吐鲁番地区2010年授信的10个项目,除了3个设施农业项目的资本金勉强到位外,其余7个项目均因资本金不能到位而延误了建设。  在转移支付资金不够多的情况下,吐鲁番地区以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的财力及其不高的增长速度,对设施农业建设进行每年十几亿元的高投入,显然已经超过了自身实力,超过了政府的财力和服务能力。部分建棚任务未完成、种苗供应不足、技术服务及培训跟不上,销售服务体系未建立等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2.大棚建设速度过快、规模过大,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意愿,使第二还款来源悬空。2010年20100座大棚,就有大约3600座大棚未能及时种植,占当年建大棚数的18%,而且已经种植的大棚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完成任务,由机关干部去种的,出现了机关干部干活农民看的现象;这样的大棚如何保证效益?  为了及时建成大棚,政府职员大规模参与建设;为了抢时间种植,政府大规模帮农民种地;为了让农民种植,农民未交或少交保证金,也未落实农民债务,使第二还款来源悬空。大规模的设施农业建设已经两年了,至今未从农民手中收取分文还贷资金,使农发行贷款风险加大。  设施农业是高效农业,但高效的前提一是农民都愿意种、要精耕细作,并且在技术服务到位的情况下,效益才能达到预期。问题是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全部改变的。有些农民愿意勤劳致富;而有些农民认为只要每天有馕吃,春种秋收冬休闲,就是比较惬意的生活了,并不追求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生活。18%的大棚未种,再加上只种不管的、管理不好的,这个比例还相当大。
  3.大棚蔬菜市场占有率低,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农民种植意愿不高,生产情况不佳吐鲁番地区共有大棚4.2万座,这样的规模据说次于寿光,在全国位居第二。这些大棚如果都能够种植并有效生产的话,每年应该可以达到数十万吨蔬菜,可以满足乌鲁木齐市相当大部分的需求。但事实上,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的蔬菜不要说乌鲁木齐市,就是在吐鲁番地区占比也不大,常常处于无菜可供的窘境。我们无法了解到种植及生产的全部情况,但是与寿光蔬菜所占市场份额及影响力相比,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生产情况显然有比较大的问题。 
  4.大棚建到了风口,风灾造成损失托克逊县的大部分乡镇处于风口,对于2009年风灾造成的损失,托克逊县及时总结了经验,采取了相应的防风措施。2010年4月23日出现了一场罕见的大风,托克逊县由于措施得力,避过了风灾(大棚少)。但2010年10月至11月的3场大风,虽然比春天的小,却造成了887座大棚棚膜的损坏,占全6 000座大棚的14.78%。  初步分析,一是由于托克逊县的大部分乡镇处于风口,在大棚建设规模较小的时候,可以选择将大棚建在风沙较小的地方,采取适当措施是可以规避风险的;这些措施,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因此2009年建设的1000座大棚(当时托克逊的领导比较谨慎,没有进行大规模建设),面对2010年春天的大风没有受到损失。而当2010年新建设了5000座大棚的时候,已经无可避免的将一些大棚建到了风口的“浪尖”处,因此秋冬季的风虽然没有春季的风大,但是仍然遭到了较大的损失。二是大规模建设后,有部分农民对设施农业生产模式认可度不高,没有采取积极的防风措施。  另外,由于托克逊县处在风区,保险公司也不愿对大棚进行保险,交高额保费又不现实。  
  (二)还贷能力及还贷意愿堪忧  1.政府财力远远不能满足还贷需要。在“三率”超标、融资额度已经饱和或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又无法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农民的销售收入),使还贷能力堪忧。尤其是吐鲁番市,在2010年初进行评估时,就是考虑到设施农业项目自身有收益,其现金流可以覆盖贷款本息,才给予了贷款支持。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做这项工作,经过多方催促,也没有做。  截止2010年,全地区仅设施农业贷款余额就高达近20亿元,今后几年政府还要求设施农业贷款以每年十几亿的速度递增。这么大规模的贷款,从现实的财力来看,显然无法归还。
  2010年末,吐鲁番地区分行中长期贷款余额20.53亿元,在不增加贷款的情况下,2011年吐鲁番地区分行中长期到期贷款本金3.6亿元、利息1.3亿元,本息合计4.9亿元;2012年预计到期本金4亿元、利息1.3亿元,本息合计5.2亿元。  如果继续以每年十几亿元的规模增长,仅资本金就需要大约数亿元,加上还贷资金以每年2亿元的速度增长,政府每年需要筹措的建设资本金和还贷资金将达到十亿元之多,相当于将全年财政收入全部用于设施农业建设及还贷。  2009年初预测财力时,认为有吐哈石油支撑,还款有保障,结果当年石油税收大幅下降,而且受资源不足的制约,今后已不可能再大幅度增长;2009、2010年预测财力时,认为沙尔湖煤田的开发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结果是遥遥无期;2011年寄希望于以万向、圣雄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即使可以预期,也不能迅速形成现实的财力。因此政府财力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还贷需要。事实上,政府已经将还贷的主体转到农民身上。那么农民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又怎样呢?  另外在清理融资平台工作中,各县市普遍有“县市政府在给农发行打工”的怨言,欲将公司债务解包还原给农民的想法。暴露出政府还贷意愿的隐忧。  2.农民还款的能力、还款来源及还款意愿堪忧  首先是农民的收入不确定,从目前种植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不佳,甚至亏损,没有还贷能力;其次是农民的债务未落实、未交保证金,还款意愿堪忧;政府也不组织收款还贷,没有第二还款来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的种植意愿不高,效益不佳;政府如果再落实债务、要农民交保证金,种大棚的农民就更少。2009年建设并种植的大棚,已经2年了,至今没有农民还款,政府也没有组织去收款,到了还贷高峰时,如何还贷?一个、两个农民不还贷好办,一部分农民不还贷,将非常难办。由于没有将农民的销售收入进行有效管理,由此产生了——融资平台公司没有现金流、经营不规范的问题。  (三)融资平台公司没有现金流、经营不规范,今后再融资产生了困难按照《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试行)》。“每年5月25日之前和12月10日之前两次组织农户还款”。由于大棚建设的速度过快、规模过大,为了动员农民种植大棚,就没有按照《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试行)》中的要求去做,既不落实农民债务,也不收取农民的销售收入,使得融资平台公司没有现金流,不符合清理融资平台公司的要求,今后的再融资产生了困难。 
  (四)将大棚作为抵押物所产生的矛盾吐鲁番地区为了盘活资产、再融资以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欲将农民的承包地流转到平台公司,之后将大棚作为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抵押给农发行。这样将会产生两个矛盾。  一是会产生农发行与农民的矛盾。从理论上讲,土地流转后,就可以抵押大棚。但由于这种流转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农民并不是完全自觉自愿,如果将这些大棚抵押给农发行后,将来处理债务时,农民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生产而拒不交棚,将会产生农发行与农民的矛盾。  二是与《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试行)》相矛盾。吐鲁番搞设施农业建设的目的,是实现一家一户一个棚,让农民受益;也就是说棚权是农民的。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规定,平台公司要与农民5户联保的签订《借款合同》,并且每年要组织两次收款,用以还贷。但是将土地流转到平台公司,并把大棚作为资产,抵押给农发行后,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棚产权是公司的,农民是给公司打工的农业工人。这与《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试行)》中,落实农民债务、农民是还贷主体的要求相矛盾。  如果说大棚是公司的,农民是给公司打工的农业工人,那么就不能把债务落到农民身上了,事实上还款的主体也就不存在了。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会进一步损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影响到设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二是在政府无力还贷时,造成第二债务主体缺乏、第二还款来源悬空,加大信贷资金风险。  因此将大棚作为抵押物,涉及到设施农业建设和资金使用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若实施,意味着《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试行)》,名存实亡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同意你说的,我家是七克台的,觉得政府这样做,简直是愚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莫非是当地农业部门官员?数据很详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为什么说地方政府要破产了吧?因为地方领导的GDP至上和屁股决定脑袋,所以整个中国都处于危机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真实了我也在鄯善唉苦了农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说得很有根据,我一个同学也被迫承包了几个棚,听说是硬性的,不干就扣工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刀亲斤月生脏官,伙同黑熊狼狈为奸,民不聊生,什么时候报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
  数据翔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地方领导根本不考虑项目的可行性,自己拍脑袋上项目,成了自然可以步步高升,败了也没见几个追责的,反正钱是用在项目上了。至于背后有没有猫腻就不的而知了,我想应该没有,看看新闻联播,看看各省市的新闻,领导们都日理万机的,多辛苦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圣雄、万向集团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既未形成现实的大规模投资,更未形成现实的财力以圣雄、万向集团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投资,今后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尚未落实,即使落实了,也是未来若干年的投资,并不能迅速形成现实的财力;尽管圣雄有了一些投资,也见了一些效益,但不足以改变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 万向集团不清楚,但是知道政府给圣雄配置用于煤化工的原煤,大多通过望布火车站卖到外地谋取暴利,投资装样子骗取国家资源而已,去黑山和鱼儿沟看看,他的兰炭厂都包出去了!听说吐鲁番不欢迎国企,神华自己的矿开不了,倒让圣雄开了5平方公里,ZG这样的思路,吐鲁番能发展的可能性不大,ZG自己发展是肯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