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解“不求甚解”——揭开文学史上的千年误会的真相

[复制链接]
查看21 | 回复21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他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这问题,历代很多人提出了见解:
    
  1,元·李冶《敬斋古今黈》:“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忘言,不若老生腐儒为章句细碎耳。”
  2,明·杨慎《丹铅杂录》:“《晋书》云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此语俗世之见,后世不晓也。余思其故,自两汉以来,训诂甚行,说五千之文,至于二三万言,陶心知厌之,故超然真见,独契古初,而晚废训诂,俗士不达,便谓不求甚解矣。”
  3,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己丑馆选》:“读书不求甚解,此语如何?曰静中看书,大意了然。惟有一等人,穿凿求解,反致背戾,可笑。故曰:解是不解,不解是解。”
  4,清·方宗诚《陶诗真诠》:“渊明诗曰:‘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盖深嘉汉儒之抱残守缺及章句训诂之有功于六经也。然又曰:‘好读书,不求甚解。’盖又嫌汉儒章句训诂之多穿凿附会,失孔子之旨也。是真持平之论,真得读书之法。”
  5,鲁迅《伪自由书·不求甚解》:“先生说:‘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注解,而只读本文的意思’。”
  6,邓拓《燕山夜话·不求甚解》:“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7,词典里采用的解释:“指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
  8,钱锺书《管锥编》:“窃谓陶之‘不求甚解’如杜甫《漫成》之‘读书难字过’也;陶之‘疑义与析’又如杜甫《春日怀李白》之‘重与细论文’也。培根论读书云:‘书有只可染指者,有宜囫囵吞者,亦有须咀嚼而消纳者’;即谓有不必求甚解者,有须细析者……”
    
  从以上各种说法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们都以为“不求甚解”的字面意思是:
    
  不要求(自己读得)“甚解”(书里的意思)。
    
  如果“不求甚解”的字面意思是这样,那这就是陶渊明在谈自己“怎样读书”的问题,是在谈读书方法了。从晋朝到现在,似乎所有人都是这样理解“不求甚解”的,他们都毫无争议地把“不求甚解”当成陶渊明提出来的一种读书方法了,并对这种所谓的读书方法褒贬不一:
    
  1,清代诗人冯班《杂录》:“陶公读书,止观大意,不求甚解”。
  2,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 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3,北京师范大学王富仁《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读书,不求甚解才是正常的读书方式”。
  4,首都师范大学鲁洪生《“不求甚解”误人子弟》:“不求甚解,误人子弟”。
    
  其实,因为对其中“求”字的误解,导致他们都从根本上误会了陶渊明说“不求甚解”的意思。他们都把这里的“求”字理解成“要求”,但“求”字还有另一种意思即“寻求”。这里的“求”字正是“寻求”的意思,用法跟“为什么”的“为”一样,是表目的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就是在说“好读书,不为甚解”,是陶渊明在谈读书目的,意思是:
    
  (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不(是为了)寻求“甚解”(才喜欢读书的)。
    
  为什么陶渊明在说起五柳先生“好读书”的时候,会特别强调他不是为了寻求“甚解”才“好读书”呢?历史上有很多用心读书的故事,在“欣然忘食”的五柳先生之前,就有“铁锥刺股”的苏秦、“凿壁偷光”的匡衡、“结发悬梁”的孙敬、“囊萤夜读”的车胤等等。但是,他们都是在为了将来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勤学苦读,他们之所以“好读书”,正是为了得到“甚解”。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言外之意是:五柳先生很喜欢读书,可他不像别人一样是为了学到什么才喜欢读书的。这是从反面来讲述五柳先生“好读书”的原因。接下来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从正面讲述五柳先生喜欢读书的原因。“每当他在读的过程中有所会意的时候,就会高兴得饭都忘了吃”。行文至此,五柳先生为什么“好读书”就交待清楚了,原来,他只是为了追求“会意”时产生的那种“欣然”,他只把读书当作消遣、自娱的一种方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只是在描述一种把读书当成业余消遣的从容态度,从而强化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超凡脱俗。持这种读书目的并以这种从容态度为美的人也不止陶渊明一个,同样淡泊寡欲的“素心人”钱锺书,就在《写在人生边上》序言里说:“……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
    
  另外,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五柳先生传》的主题是通过对五柳先生的介绍,来表现他“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超脱。那么,陶渊明不可能在里面谈“读书方法”这样技术性的话题,这与全文主题无关。相反,陶渊明很可能在里面谈“读书目的”这样的关系到五柳先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不是为了“甚解”而是为了“欣然”才“好读书”,这突出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特点,也与后文“常著文章自娱”一句相呼应。
    
  众所周知,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的别号,《五柳先生传》就是陶渊明的自传。其实,如果我们对陶渊明稍加了解,就会发现,不是为了“求甚解”而是为了自娱才“好读书”,这正是陶渊明非常鲜明的特点。比如,他在《归去来兮辞》里也说:“乐琴书以消忧”,这几乎算得是同一个意思的另一种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思明辨,甚是可观,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甚解”是为了求真解。读一读《金刚经》,就能体会其间真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米养百样人,你的正见在别人看来可能是误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不求甚解"在文学史上有着千年误会我到有同样的看法,但却是不同的版本.我认为"不求甚解"的意思应该是不必刻意的去咬文嚼字,就能了解其中的含义.古人的理解是:不去追求太多的理解.我的理解是:不刻意去追求就能够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读书不为做研究,不为当老师,每有启发,获得新知识,便无比快乐。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备好茶、好酒、好烟与两三好友交流切磋读书心得,更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钱锺书曾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自谓,并在《说笑》里借题发挥,感叹“友声”的难得:“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虽然与三石兄素昧平生,但让我有这种遇到知己的愉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私认为是:喜欢读书,但不刻意探寻文字的深层意义,只要理解书面意
  
  义就行了,每到心神领会的章句便欣然忘事。古人读书不外乎两种作
  
  用:一、入仕 ; 二、修身养性;是以后腐儒们牵强附会望文
  
  生义敷衍出来的一些文意,并非原作之本意,五柳先生看到这种风气
  
  的无限蔓延带来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读书观点。即:“好读书,不
  
  求甚解”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