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个哲学终极问题遇上精神分析时(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0 03: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三个哲学终极问题遇上精神分析时
  人们常说在哲学上有三个终极问题,他们是: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让我不由得感到好奇:当这三个问题遇上精神分析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第一问题:我是谁?
  无论是来访者找咨询师寻求帮助,还是咨询师的自我成长,谈论最多的话题在很多人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我是谁?”人最难了解的是自己,不然古代先哲怎么会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呢?也许,北京西商国际心理医学研究院有人对这不以为然,觉得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直接说出自己姓名。可如果你的父母没有跟你起这个名字,你还会这样介绍自己吗?怕是极少。有人可能会说:“我在世界五百强的公司上班。”或“我在清华北大读书。”说实话,这样介绍自己,还不如告诉别人你的名字,因为,如今社会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你可能已经毕业、离职、跳槽,等等一系列主观或者客观原因离开这地方,那介绍我是谁的内容岂不跟着改?而真正我是谁的内容却是不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更改,是永恒的,如同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北京西商国际心理医学研究院认为其实我们都是自然人,无论国籍、民族、籍贯、职业、地位等不同,都必须为衣食住行操劳奔波,而从内心而言,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都希望得到爱或者被爱、尊重友谊、和平自由等健康阳光的感觉,这也正是其内在最真实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从哪来?
  人们感到美好的理想总是事与愿违,欢乐的心灵总是乌云密布,幸福的生活总是沙上建塔,“悠悠苍天,岂何人哉?”而这一切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从何而来?
  这让北京西商国际心理医学研究院不由得想起有一个游戏,名字叫作“谁是你的重要他人?”有人会问,什么叫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他起源于你的童年期,尽管回忆那段时期,你特意要记住的人或事,很可能埋没在岁月的长河中,但有些特定的人和事,却挥之不去,不知不觉着影响我们的一生。因为,在我们身上一定有重要他人的影子,而他们可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或者萍水相逢的路人。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睁开迷茫的眼睛来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产生全能感。可是,就算我们被精心照料,父母也不能时时刻刻陪在我们身边,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也会留下心灵的创伤。因为,我们不能够完全明白所有的事情时,以为那都是自己的错。例如,由于父母的自身原因很少接近孩子,造成孩子觉得由于自己不好,父母不喜欢他(她)。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有自己的伙伴、老师、同学,当我们走进学校那一刻,我们开始承担义务和责任。我们很想得到老师的喜欢,同学的尊重。可有时会不可避免地让我们受创伤。
  毕淑敏是北京西商国际心理医学研究院心理咨询师,也是著名的女作家。她大约十一岁的时候,个子长得很高,是大队委员,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有一次,学校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要到中心小学参赛,无论校长、老师还是同学都很重视,组织男女小合唱队,她很荣幸被选中。每天下午走进音乐教室引吭高歌。可是有一天,由于她唱歌跑调被音乐老师除名了。这对她来说没什么,心想反正以后也不会成为女高音歌唱家,找个篮球练起来。三天后,小合唱队的一位女生跑来对她说:“音乐老师到处找你,好像要让你重新回去练歌呢!”可是,音乐老师却对她说:“你听好,你人可以回到队伍里,但要记住,从现在开始,你只能干张嘴,绝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说完,还害怕她领会不到位,伸出食指,笔直挡在她的嘴唇间。后来,合唱队拿了很好的名次,而她从此留下了再不能唱歌的毛病,严重的时候到了连当众讲话和出席会议做必要的发言,都会在内心深处引发剧烈的恐慌。直到她在做“谁是你的重要他人”时,写下了一系列对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那位音乐老师。从那一天起,她从内心宽恕了那位音乐老师,并从几十年来强加给她的符咒之下解放出来,可以唱歌了,当众讲话也不胆战心惊。
  也许有人会说,重要他人对我的影响都是正面的,正因为他们的身影和鞭策,我才有今天的成绩。其实做这个游戏,并不是要把重要他人像拔萝卜一样连根揪出来,然后与之决裂。对于我们有正面激励作用的重要他人,已经成为我们精神结构的一部分,他们的期望与教诲已经融进我们的血脉里,我们在不辜负他们希望的同时,深化他们的思想,并改正不足之处,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让自己内心得到成长。因为,和谐的人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深刻的内省有关。
  精神分析恰恰是能看清我们个人历史的一面镜子,我们无法回避,更不能否认或篡改,甚至还要不断地问自己:你因为什么人或事件成就今天的你?这给你现在和未来带来什么影响?比如说我自己,我之所以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是因为我不仅生长在宽松自由,不受拘束,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里;而且学校老师(尤其是中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温暖又不失严格的感觉。这其中,北京西商国际心理医学研究院高中班主任给我极为深刻的印象,她是教政治的,上课会拿书上的原理与身边发生的事情甚至她教过学生发生的事结合起来当例子讲给我们听,初当她学生时,很多同学考试当中回忆不起来的原理用她讲的例子来代替;说话一般是直接点到你心里最薄弱的地方,记得有一次她说我不对自己严格要求是歧视自己,我立刻差点崩溃,因为当时正觉得由于成绩几乎垫底别人看不起我。那时,她这样的言语与行为让我既欣赏又紧张,欣赏的是她有机智敏锐的洞察力,紧张的是怕被她说,而自己没有一点准备。而现在,就不是那么紧张,欣赏也转变为学习她。因为,精神分析既是一面镜子,又更像一把解剖人内心深处的刀,在这解剖当中,你肯定很痛,见效也慢甚至反复、倒退,但非常有效。不过,一开始不会直接点穴似的击中要害,而是先站在你的角度体会你的感受,在恰当的时候一定会这样做。
  不仅是对个人,对国家也是如此,在2013年最后一天的小组聚会上,心理学老师送给我们2014年的台历本,当我翻到十一月份时,温斯顿?丘吉尔的名言映入眼帘:“你回首看得越远,你向前也会看得越远。”这让我不禁想起李煜及他著名的词《虞美人》,其中有一句写道:“默然不堪回首月明中”。其实,他们两个人,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首相,另一个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国君。尽管都身居高位,可结局是不同的:一个打赢了由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让英吉利免受法西斯统治;另一个不仅亡国,而且在呤完那首词不久,被宋太宗赵光义杀害了,只留下“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惜薄命为君主”的评价在人间。历史是一面镜子,正视历史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就拿日本来说吧,现在他不仅将钓鱼岛国有化、
、参拜靖国神社,而且美化二战侵略战争,否认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公告,而这一切都跟日本当局几十年来一直篡改历史教科书有很大关系。
  第三个问题:到哪去?
  当解决了“我是谁”和“从哪来”的问题之后,“到哪去”自然而然引发我们的思考。事实上,当我们清楚的知道“我是谁”和“从哪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到哪去”的问题。因为,人们在北心院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
  就拿前面谈到的丘吉尔来说,他由于学生时代历史较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召开巴黎和会之后,他就意识到这不是和平,这是为期二十年的休战书,德国一定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这他一直准备着。
  而作为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面对自己未来呢?张海迪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她五岁时被确诊为血管肿瘤而下肢瘫痪,终生离不开轮椅。她为了生存和治病,学外语和针灸,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这正说明,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出路。平心而论,我们的身体条件比张海迪强多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定能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