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上市在即“国家队”身份显尴尬?(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21-1-10 0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0日,中国电影披露《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等多份公告,公告显示,中国电影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4.67亿股普通股,拟募集资金40.93亿元,预计将于7月28日登陆上交所。
  对于早在2004年就抛出上市计划的中国电影母公司中影集团来说,终于收获登陆资本市场的喜悦。不过,作为曾经中国电影行业的绝对“老大哥”,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国电影,其未来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却不被看好。其中原因除了民营企业纷纷崛起之外,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也成为了限制中国电影市场化发展的痼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认为,在国有企业的管理架构下,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运作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电影既是国有文化企业政策优惠的既得利益者,但同时也造成了它与市场始终有一定的距离,且这个距离难以逾越,这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悖论。”
  中国电影上市倒计时盈利能力受质疑
  7月20日,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国电影”)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等多份公告,这也是中国电影继去年6月23日向证监会递交申报稿后首次详细披露相关上市信息。公告显示,中国电影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4.67亿股普通股,拟募集资金40.93亿元,预计将于7月28日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电影上市已进入倒计时。
  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电影的母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下称“中影集团”)就有赴港上市的打算,但因相关政策的限制而未能成行,此后中影集团就将注意力转向内地资本市场;2007年,中影集团重启上市计划,并于2010年成立中国电影为上市做准备;在随后的2012年,中国电影正式进入了证监会IPO的初审名单。
  中国电影的上市长跑如今已接近终点,但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却已今非昔比。据了解,2003年起,国家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国内的电影公司普遍迎来市场化,大量的社会资本开始全面进军电影行业的每一个环节,电影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势崛起,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国电影在业内的龙头地位开始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影集团还在为上市来回奔波的时候,国内的民营电影公司早已掀起了登陆A股市场的浪潮——“国内电影第一股”在2009年被华谊兄弟摘走,随后,华策影视、光线传媒、万达院线、唐德影视等一批“实力派”民营电影公司也纷纷进驻资本市场。在目前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中,面对民营企业的不断冲击,中国电影未来的盈利能力饱受质疑。
  魏鹏举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认为,中国电影在未来会不会比这些已经上市的民企具有更佳的表现是有待观察的。但他同时也对记者表示,至少从电影产业的单个环节来看,中国电影的业绩并不突出。
  根据中国电影《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数据,2014年至2015年度,中国电影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94亿元和8.68亿元,相比于华谊兄弟两年8.97亿元和9.76亿元的业绩数据,在净利润没有扣除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中国电影的业绩与华谊兄弟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
  而在电影放映方面,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国电影共拥有3条控股院线、4条参股院线、99家控股影院和13家参股影院。这个规模虽可观,但行业领先的是万达。根据万达院线的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末,万达院线共拥有影院292家,其中,仅在2015年万达院线就在国内新开业影院43家,通过并购增加影院15家,万达院线的票房、观影人次、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位居国内首位。
  政策红利收入占净利润的比例接近1/4
  综合各种信息,似乎中国电影在民营企业包围下已难有新作为。但不可否认的是,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国电影,其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官方资源、相对稳妥的盈利方式以及可以独享的政策红利,都将成为他的身份识别,以及与其他上市民企相比具有的比较优势。
  根据中国电影在2015年6月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国电影在报告期内依据国家相关政策享受了财政拨款、政策贴息和税收返还等财政补助相关政策,近三年剔除所得税影响后的政府补助占当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9.96%、19.99%和24.23%——政府对中影股份的政策补贴逐年递增。而根据中影股份今年7月20日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所显示的数据,中影股份在2015年享受的财政拨款和税收返还高达1.83亿元和4129.33万元,两项红利均远远高于中影股份在2014年所获得的财政补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国内的学界一直存在“国家是否应该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讨论。因此,中影股份作为竞争性行业中“国家队”的一员,所获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小或许将影响其未来的综合表现。因此,有分析认为,如果未来中国电影业的政策红利有消退的趋势,那么,目前中影股份所享受的政策补贴或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枷锁。
  对此,魏鹏举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电影行业与纯粹的竞争性行业不同,是一个非典型性的竞争行业,因此在电影行业中,并不存在“国家是否应该退出”的争论。他对记者表示:“文化产业首先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导,兼顾经济效益,而电影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同样如此。”
  他进一步解释称:“一方面,电影行业属于市场领域的竞争性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属性;而另一方面,电影行业又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这一部分是不能具有竞争性的。因此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下,电影行业是一个非典型性的竞争性行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是否应该退出电影行业’这个问题本身就并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因为这些年来,国家的文化经济政策是更倾向于支持国有资本有所作为的,比如近年来对‘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探讨,在电影领域也是如此。因此,中影股份在某种程度上将继续享有政策红利。”魏鹏举对《红周刊》说。
  “国家队”背景成枷锁?
  从目前来看,中国电影或许依然可以独享政策红利从而高枕无忧,但正如中国电影在《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中所提到的那样:未来国家影视行业的监管政策可能在某些领域逐步放宽或者发生变化……如中国电影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及盈利能力构成负面影响。
  对此,魏鹏举对《红周刊》坦言,在电影行业“国进民退”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所获得的政策红利依然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但是目前来看,政策对它的扶持力度也不如前几年那般优厚了。“国家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对电影行业的补贴力度是很大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影集团2012年至2014年间所获得的政策补贴持续增多,但最近一两年扶持力度确实是有放缓的趋势,对于过于依赖政策红利的中国电影而言,政策的退坡可能反而会成为其自身发展的枷锁。”
  魏鹏举对记者解释说:“国家财政对于文化产业的直接补贴总体上不会出现大幅增加,补贴的方式也会更强调杠杆作用、要看绩效——只有好的影视作品才能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
  或许正是看到了较大的政策风险,中国电影在投资方向上开始加速拓展。《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显示,中国电影此次募集资金将超过40亿元,其中约12亿元将用于影视剧业务营运,7亿元将用于投资数字影院,14亿元将用于推广应用数字放映。
  对于中国电影摆脱政策风险的投资战略,魏鹏举认为首先值得肯定,但是否有效则有待观察。“中国电影意识到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去做一些积极的多元化的尝试和拓展,这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国电影所特有的国企化管理架构能不能有效地支撑这种战略,我还是持谨慎怀疑态度的,现在并不好妄下定论。”
  此外,国有文化企业所特有的公益属性也让中国电影的市场化难以得到体现,而这也让中国电影在逐利的资本市场中略显尴尬。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魏鹏举认为,以引领舆论的公益属性为主要运作方向的中国电影,虽然拥有丰富的历史积累但与时代脱节。“中影集团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是有它的独特地位的,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及其自身的原因,中影集团并没有积累出比较好的内容创意资源。”魏鹏举表示:“首先,这个时代的跨越度太大了,上个世纪的审美和当下的审美是完全不一样的,上海美影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动画电影厂,但是它的内容资源现在来看也没有太大价值;此外,在生产更适应时代的内容方面,中影集团的专注度也不够,没有追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对于公益属性在资本市场上对社会资本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魏鹏举也表示了担忧。“资本是逐利的,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电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他对记者表示,“首先,中影集团目前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此外,我国对公益性事业的突出强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国电影作为上市公司在盈利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这会让市场上的非公资本有些担忧。”
  “这也算是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悖论吧。一方面它享有国有文化企业的待遇优势,但同时也造成了它距离市场始终有一定的距离,且难以逾越。”魏鹏举对记者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以后也许再不能骂中国电影不行了,说不定就要被说成诽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