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只是一文转载网址罢了,何至敏感呢?(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47 | 回复47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http://www.xhgmw.org/archive-55123-1.shtml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谢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第一次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具体方案,他的《革命军》翻印二十几版印数超过百万;鲁迅先生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
    他第一次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具体方案,他的《革命军》翻印二十几版印数超过百万;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念他“著书立说,激发人心”之功,1912年3月29日下令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鲁迅先生说:“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壹 被取消官费留学资格
  
    邹容(1885年-1905年),四川巴县(今重庆市)人,出身于商业资本家家庭。他在四川生活的16年,正是中国社会在列强侵略下发生急剧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国难出英雄的时代。
  
    邹容自幼好学,“年十一,诵群经,《史记》、《汉书》皆上口。”当时的旧式书院教授了一首《神童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都是读书人”,邹容却将此诗改为“少小休勤学,文章误了身,贪官与污吏,都是读书人。”
  
    邹容十分敬仰为维新事业献身的谭嗣同,写下《题谭嗣同遗像》诗:“赫赫谭君故,湖湘志气衰。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决心赴日求学,重新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
  
    1901年7月,邹容前往成都参加四川首次选派官费留日学生考试,顺利通过考试,但官府得知他在巴县离经叛道的言行,便取消了他的留学资格。邹容要求父亲允许他自费留学日本,又遭到舅舅等人的坚决反对。
  
    贰 剪掉监督姚文甫的辫子
  
    1901年秋,在一些师友的帮助下,他离别故乡,到上海补习日语,为自费留学做准备。次年春,邹容到达日本东京,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自称“录达人名家言印子脑中”;一方面加入中国留日学生的爱国和革命活动。
  
    1903年1月29日(正月初一),在东京留学生会馆举行的新年团拜会上,邹容登台演说,“大倡排满主义”。这次演说是邹容公开宣布自己革命主张的起点,也是他直接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的标志。
  
    邹容反清的另一大胆行为是,1903年3月愤而将压迫学生的监督姚文甫的辫子剪掉,悬于梁上。这件事轰动了东京留学界。清政府以犯上作乱的罪名要求日本外务省捉拿邹容。于是,邹容被迫离开日本回国。
  
    在日本留学的这一年,是邹容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年,他以爱国者去,以革命家归。归国时,行李箱已放着《革命军》的底稿。
  
    4月,邹容到达上海,住入“爱国学社”,结识了章太炎、章士钊等革命志士,此时,“拒俄运动”正在上海兴起,邹容立刻投入这场反帝爱国运动。
   叁 因“苏报案”自求入狱
  
    在上海张园举行的集会上,邹容“滔滔辩论,旁若无人,海内渐闻邹容之名矣。”
  
    邹容还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目的在于使“学界成一绝大合法团体,以鏖战于中国前途竞争逼拶之中”。对于学生们的爱国行为,清政府竟以“名为拒俄,实则革命”的罪名,横施镇压,密令各地“随时拿到,就地正法。”
  
    邹容深切地感到要爱国必革命,要救亡必反清,于是最后完成了《革命军》,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决心“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章太炎为之作序,称为“义师先声”,随即由柳亚子等筹集经费,交上海大同书局付印。
  
    1903年5月,《革命军》正式出版,这是最早出版宣传革命的单行本书籍,使“举国上下,无不震动”。清政府极度恐慌,惊呼:“此书逆乱,从古所无。”通过上海租界工部局,当年6月30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将章太炎逮捕。
  
    邹容愤然独自行至租界监狱,自报其名,要求入狱。英巡捕见其年少,以为精神病者,喝令走开。邹容怒斥巡捕:“我著书未刻者尚千百卷,非独此小册也。兆尔不信,取《革命军》来,吾为之讲说之。”遂被关进了租界监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肆 惨死于狱中,年仅二十岁
  
    法庭上,邹容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自比法国卢梭”;在监狱中,他与章太炎赋诗言志,视死如归。章太炎《狱中赠邹容》诗:“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邹容答诗:“我兄章枚叔,忧国心如焚。并世无知己,吾生苦不文。一朝沦地狱,何旧扫妖氛。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
  
    1905年4月3日,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下,邹容惨死于狱中,年仅20岁。上海义士刘三收其遗体安葬于上海华泾乡野。
  
    柳亚子先生曾写下《哭邹威丹烈士》一诗曰:“自由死矣公不死,三百年来第一流。”
  
    这位年青的革命家留下的《革命军》,近两万字,共7章。通篇以犀利明快的语言、石破天惊的气势,宣传“反清革命”这个主题。《革命军》将革命看成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环节,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
  
    伍 提出具体的共和国方案
  
    《革命军》开宗明义就宣布要“扫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他从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等方面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进行了深刻批判。
  
    邹容自称“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把革命后建立的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规划了“中华共和国”的二十五条建国纲领。主要内容有:
  
    推翻清王朝,诛杀满洲皇帝,在中国永远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全国男女皆国民,一律平等,人人享有人身、言论、思想、出版的自由权利;国民有纳税、服兵役和忠于国家的义务。
  
    政府的权力由人民授予,政府的责任在保护人民的权利;人民可以推翻侵犯人民权利的政府,建立新政府。建立中央政府,实行议会制度,各州县、省逐级选举议员,最后由各省总议员投票选举总统。
  
    此共和国方案,前承《兴中会宣言》,后启《同盟会纲领》。《革命军》毫不含糊地回答了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陆 《革命军》印数超过百万
  
    《革命军·自序》说:“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在清王朝的严禁之下,《革命军》不胫而走,风行国内外。第一版由上海大同书局印行后,很快销售一空。
  
    后来,又改名为《图存篇》(新加坡)、《革命先锋》(香港)、《救世真言》(上海)等,纷纷翻印。在上海的外国人也“争翻译为东西文,传布其国,并揭容像于新闻杂志以揄扬之,且谓支那亦未始无人也”。
  
    据统计,在辛亥革命时期翻印了二十几版,总印数超过了一百万册,居当时所有革命书刊发行量的第一位。
  
    吴玉章回忆说:“邹容的《革命军》出版,革命的旗帜就更为鲜明了。邹容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当我读了邹容的《革命军》等文章以后,我在思想上便完全和改良主义决裂了。”
  
    章士钊在1903年6月9日《苏报》发表《读革命军》一文说:“卓哉!邹氏之《革命军》也……虽顽懦之夫,目睹其事,耳闻其语,则罔不面赤耳热,心跳肺张,作拔剑砍地,奋身人海之状。呜呼!此诫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
  
    柒 千言万语,抵不过《革命军》
  
    《革命军》一出版,孙中山就携带此书前往檀香山,并将革命党改称“革命军”。他说:“今后同志当自称为军,所以记邹容功也。今岁来檀时携有一书,此书感动皆捷,其功效真不可胜量。近者求索纷纷,而行箧已罄。欢迎如此,旅檀之人心可知。即昔日无国家种界观念者,亦因之而激动历史上民族之感慨矣。”
  
    次年,孙中山在旧金山致公堂和中西日报社的帮助下,刊印《革命军》11000册,分寄美洲、南洋各地。1906年10月孙中山又给新加坡的同盟会员寄去《革命军》样本,嘱咐:“从速印之,分派各地,必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
  
    1912年3月29日,孙中山更念“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之功,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下令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赐恤崇祀”。
  
    黄兴也曾“以携带邹容所著《革命军》、陈天华所著之《猛回头》二书,零星赠送军学各界至四千余部之多”。武昌起义前,《革命军》在武昌的革命士兵中几乎是人手一册。
  
    鲁迅在《坟·杂忆》中说:“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起义怕没有什么大关系,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谢放,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息1 
  发送者:天涯社区 日期:2011-8-29 16:58:00 [回复]
  您的帖子[邹容——马前卒(转载)]已成功提交!因为含有敏感字符,请等待社区编辑审核,请勿重复发帖,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上述东东,何来敏感字符,不明白呀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my285.com/xdwx/gmj/
  革命军邹容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死的45大秒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报案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878.htm
  --------------------------
  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
    这部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的公开问世,吓得清政府惶惶不安,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爱国学社和《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和邹容等人,这就是1903年震惊中外的“苏报案”。邹容在狱中受尽凌辱,于1905年死于狱中,年仅20岁。
  编辑本段
  第一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名著
  
    《革命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名著。全书2万多字,共分七章叙述:一、绪论;二、革命之原因;三、革命之教育;四、革命必剖清人种;五、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六、革命独立之大义;七、结论。
  歌颂革命事业的伟大
    《革命军》一开头就热烈地歌颂了革命事业的伟大:“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邹容从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道理,明确地指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邹容指出,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称皇帝,建立专制政体以后,这种视国家为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是中国兵连祸结,国病民穷以及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邹容得出结论说:“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
  欲御外侮,先清内患
    在中国面临封建主义的压制和列强驱迫的处境下,邹容得出一个与康有为、梁启超保皇派截然不同的结论:“欲御外侮,先清内患”。《革命军》在揭露清政府贪酷无度和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时说:“乾隆之圆明园,已化灰烬,不可凭借。如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颐和园,问其间一瓦一砾,何莫非刻括吾汉人之膏脂,以供一卖淫妇那拉氏之笑傲。夫暴秦无道,作阿房宫,天下后世,尚称其不仁,于圆明园何如?于颐和园何如?我同胞不敢道其恶者,是可知满洲政府专制之极点。”
  磨吾刃,建吾旗
    邹容在《革命军》中,不仅无情揭露清王朝是国内被压迫民族的监牢,而且是帝国主义忠实的走狗。他说:“‘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是岂非煌煌上谕之言哉!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割我同胞之土地,抢我同胞之财产,以买其一家一姓五百万家奴一日之安逸,此割台湾胶州之本心,所以感发五中矣!”因此,邹容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他豪迈地说:“磨吾刃,建吾旗”,同清王朝“驰骋于枪林弹雨中”,然后,扫除干涉中国主权的“外来之恶魔”。邹容坚决地宣布:与帝国主义血战到底,“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邹容吸取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的教训,在争取中华民族生存的斗争时,不再维护清王朝,而主张坚决地推翻清王朝这个“洋人朝廷”,这显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邹容在《革命军》中,还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具体方案,共25条纲领。例如,“定名中华共和国”,“建立中央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于各省中投票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时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又举一人为副总统,各府州县又举议员若干”,“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等等。由此可见,邹容已经具备了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这使中国社会发生一个巨大的进步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邹容这个建立共和国的纲领,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去取代地主阶级的封建专制制度,用民主选举的总统去更换一家一姓的君主,这使中国社会发生一个巨大的进步。邹容在革命的根本问题上,提出了具有完整的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纲领,不但摆脱了千百年来农民的“皇权主义”,而且还摒弃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君主立宪方案,具体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真不愧是“雷霆之声”,惊动中国,惊动全世界。
  劝动天下造反
    《革命军》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把长期蕴蓄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阶级仇、民族恨,无所顾忌地呼喊出来,它旗帜鲜明、大胆泼辣地“劝动天下造反”,犹如一声春雷,炸开了万马齐喑的中国大地,受到广泛的欢迎。自从《革命军》出版以后,反清革命运动的政治前途就是建立共和国,已成为定论了。
  评价
    《革命军》出版后,翻印流传极广,风行海内外。据估计,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共印了20几版,总印数超过110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销售量的第一位。孙中山十分重视《革命军》的作用,他在《革命原起》一文中追述说:《革命军》一书,宣传革命,“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甚大,此则革命风潮初盛时代也”。
  启迪
    《革命军》一书的出版,启迪了一代爱国志士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如炸清政府五大臣的著名烈士吴樾,得到《革命军》后“三读不置”。四川著名会党首领佘英,在家乡沪州读到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警世钟》“大受感动”。
    鲁迅评价 《革命军》充满着炽烈的革命热情,气势磅礴,振聋发聩,有如一声震撼大地的惊雷,把皇冠震落于地。它的巨大作用和影响,正如鲁迅所评价的:“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来的武昌起义怕没有什么大关系。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鲁迅全集》第一卷《杂忆》)
    清末邹容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邹容
  
    字蔚丹,四川巴县人。生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少年时就敢于“指天画地,非汤武,薄周礼”,鄙视功名。虽他曾经跟从四川名儒吕翼文学习经史,因言辞过激,不久即被辞退。戊戌政变后,邹容非常钦佩谭嗣同的学问、思想和人格,特别是崇敬他那种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气概。邹容曾作诗歌颂谭嗣同,并寄自勉之意:“赫赫谭君故,湘湘士气衰。惟翼后来者,继起志勿灰。”光绪二十八年春(公元1902年)春,邹容东渡日本,自费留学。在日本留学时期,邹容成为留日学生爱国革命运动中最激进和最活跃的人物之一。他首先受到了清初反满志士民族思想的强烈影响,同时西方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也给他以初步熏陶。因此,尽管邹容当时还不到二十岁,但他的思想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已达到很高的层次。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邹容因为带头反对清政府派往日本的学生监督姚某,被迫离开日本回国,到达上海,寄住在泥城桥福源里的爱国学社内。爱国学社是南洋公学学潮爆发后开办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中旬,为反对教习不准阅读进步书报,议论时政及校方无理开除学生,上海南洋公学二百多名学生同时离校表示抗议。这是清末废科举、办新学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学潮,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中心,又经过《苏报》的介绍,更加推波助澜。学潮发动时,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的蔡元培曾从中调停,不果,遂毅然与学生们一起退出南洋公学,与章太炎等人开办了自己的学校,即爱国学社。这是一所富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和时代气息的新型学校,师生们大胆议论时政,声名日大。
    在这所学校里,邹容与章太炎结为至交。他们二人曾在日本见过面,但来往不深,此次上海重逢,交往日密。邹容当时还不到二十岁,比章太炎小十六岁,他把章太炎当作自己的革命导师看待,遇有疑难即加以请教,虚心向章太炎学习。而章太炎也非常欣赏邹容的才华与志向,二人结为兄弟,常在一起畅谈反清革命的道理。这样邹容在章太炎的影响之下,其革命民主思想日渐成熟起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革命理论。大约在光绪二十九年的三月间,邹容写成了他在东京时就开始创作的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
  编辑本段
  影响
  
    《革命军》的政治色彩极为鲜明,富有战争精神。邹容在文中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言辞激烈,在宣传革命,教育群众方面极富鼓动性。《革命军》五月在上海出版单行本,“不及一月,数千册销行殆尽”,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巨大的反响,使得清政府咬牙切齿、恨入骨髓。
    《革命军》定稿后,邹容在书前写了一篇自序,序末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在《革命军》印行单行本的同时,这篇《革命军自序》就刊登在《苏报》上。五、六月份,《苏报》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评论《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文章,为之推波助澜,加以声扬。其中最绝妙的评论文章,当属五月十四日章士钊撰写的书评《介绍〈革命军〉》一文。其文如下:“卓哉!邹氏之《革命军》也。以国民主义为主干,以仇满为用,驱以犀利之笔,达以浅直之词,虽顽懦之夫,目睹其字,耳闻其语,则罔不面赤耳热,作拔剑砍地、奋身入海之状。呜呼!此诚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也!”这篇短短百十来字的书评,精要地介绍了《革命军》一书,使得读者争相先睹为快。
    《革命军》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风靡一时,影响广远。清廷深为忌恨,决心镇压。于是《苏报案》乃发(详情见本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五月,《苏报》案结,章太炎、邹容被正式判处监禁。在拘役中,章太炎曾作一首《狱中赠邹容》: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邹容亦有《狱中答西狩》和诗一首:我兄章枚叔,忧国心如焚。并世无知己,吾生苦不文。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
    两首诗都写得非常真挚,感人至深,充分反映了章、邹二人的高尚情操和深沉友谊。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月,由于监狱中的非人待遇,邹容不幸病发,多次昏厥。二月二十九日,邹容去世,这位年轻的革命先行者离开了人间。此时离监禁期限,仅有七十来天。
    邹容虽然早逝,但其《革命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本书虽然只有两万多字,但它却是清末第一部系统阐述革命理论的巨著。全书共分七章:一、绪论,二、革命之原因,三、革命之教育,四、革命必剖清人种,五、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六、革命独立之大义,七、结论。在书中邹容痛斥历代满清皇帝都是“独夫民贼”、“无赖之子”,慈禧更是“卖淫妇”,揭露所谓皇恩皇仁,不过是“盗贼之用心,杀人而曰救人。”邹容还在书中从官制、兵制、田赋、捐税等各个方面,愤慨揭露了满清对于汉族人民的压迫,指出当时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奴隶,而汉人则是奴隶的奴隶。因此,他大声疾呼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理,世界之公理,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他一再强调,中国要自由、富强、独立,不可不革命。最后,邹容在书中旗帜鲜明地号召人们以华盛顿为榜样,高举卢梭等人宣传的自由、民主旗帜,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中华共和国”,并且满怀激情地高呼“革命独立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邹容虽然年轻,但其思想水平已远超出当时一些较多着眼于种族问题的革命家。这些革命家只是一味强调明末清初清兵对汉族人民的屠杀以及清代前期君主的严酷统治,以激起人们对清王朝的痛恨,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君主封建和人民共和这两种政体问题的重要性。而邹容的《革命军》一书,虽然也有排满的偏激言论,但其根本目的在于“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建立起一个民主的人民共和国。可见邹容把排满反清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对满清王朝的揭露是在民主革命思想的高度来进行的,因此这种揭露也就进一步论证了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文献
    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几乎同时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二文双璧辉映,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文献。正如章太炎在为《革命军》所作序言中所指出的,这两篇文章风格各异,功效不同。章文词意高古,很为文人墨客所称道,在上层文化界流传很广,影响很大;而邹文则词意浅显,文辞激烈,在下层民众社会中更加脍炙人口,当然也就更加易于启蒙、发动普通百姓从事反清斗争。
  价值
    《革命军》一书,为腐朽的清王朝敲响了丧钟,是反清革命史上一篇重要的战斗檄文,它的价值将永垂青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4: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878.htm
  苏报案审讯
  
    “苏报案”发生,上海租界当局审讯时,中外官僚也相勾结。7月15日,上海租界当局将章太炎、邹容、程吉甫、钱允生(《苏报》职员)、陈仲彝(陈范之子)、龙积之(与唐才常自立军有关)提往审讯。清政府指控《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大逆不道”的语句是:“盖自乙未以后,彼圣主所长虑却顾,坐席不暖者,独太后之废置吾耳。殷忧内结,智计外发,知非变法,无以交通外人得其欢心;非交通外人得其欢心,无以挟持重势,而排沮太后之权力。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铤而走险,固不为满洲全部计”。“载湉者,固长素之私友,而汉族之公仇也。况满洲全部之蠢如鹿豕者,而可以不革者哉?”章太炎在法庭上严词申斥,指出:“今年二月,在爱国学社任教习,因见康有为著书反对革命,袒护满人,故我作书驳之”。并“供不认野蛮政府。”清政府延请古柏及哈华托为律师,“谳员孙建臣直刺会同英总领事署迪翻译官升堂研鞫。”
    7月21日,第二次审讯,“为章、邹诸党人所延律师博易及琼司”也到庭。博易称:“古律师所请改期会讯,堂上不能允从。若云交涉事机,究与何人交涉,不妨指明。况《公共租界章程》,界内之事,应归公堂审理。现在原告究系何人?其为政府耶?抑江苏巡抚耶?上海道台耶?”审判员孙建臣说:“系奉旨着江苏巡抚饬拘,本分府惟有尊奉宪札行事而已”。博易律师又称:“政府律师如不能指出章、邹等人所犯何罪,又不能指明交涉之事,应请将此案立即注销”。哈华托不允,谓:“仍俟政府将交涉事机议妥,然后订期会讯”。孙建臣及英总领事署迪翻译“皆曰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