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在处理婚姻问题上有什么差异?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0 05: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接摆出两个世界的差异吧!就不铺垫了!:-)
  为大家节省一点时间!
  差异一:「家庭成员」定义不同
  西方国家所谓家庭的成员,是以夫妻两人为主。有孩子的家庭,就是以夫妻加上孩子,形成一个家庭的主体。这样的情况,并不代表西方国家不重视父母,而是西方国家多数的家庭会以夫妻两个人的决策为主,等到孩子有判断事情对错的能力,就会让孩子参与家中决策。至于父母,通常没有介入夫妻的小家庭事务的权利。
  但是,东方国家,虽然大家也明白上述的观念,可惜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婚姻仍有「原生家庭」介入,造成许多夫妻争执。除此之外,东方社会的婚姻有时候也会受兄弟姐妹或亲戚的意见影响,导致原本可以简单的婚姻变得复杂。
  差异二:称谓不同
  西方夫妻结婚后,女方对于自己的公婆,可以直呼其名,男方对于自己的岳父母,也是可以用名字称呼,不需要拘谨地称配偶的父母为「爸爸、妈妈」。
  但是,东方家庭对于父母的称谓,有时候会成为新婚夫妻的争执点。当已婚的东方女性朋友听到她丈夫说「你爸」或者「你妈」的时侯,会感到生气,因为这些女性朋友认为,她的丈夫应该称呼她的父母为「爸爸」、「妈妈」。
  这些有关称谓问题的争执在西方国家其实很少发生,但是东方社会中确实常有所闻。东方社会容易在乎配偶对于父母的称谓,因为孝道在婚姻中很重要。但是在乎自己的父母,不一定代表要在父母没在场的时候仍要求配偶以「爸爸」、「妈妈」称呼。有时候让自己的配偶私下能够在谈话中提到「你爸」、「你妈」,也能更容易让双方知道是在谈论哪一方的父母吧?
  其实,这些称谓的问题没有对错。称谓并不是孝道的重点,实际的孝顺行为才是。有些人嘴巴抹蜜地对待配偶的父母,但是行动上却一点也不孝顺,那就是孝道的本末倒置。
  差异三:界线不同
  西方社会的公婆或岳父母要到自己已婚的孩子家中。通常都会先「预约」,不会贸然直接前往。但是,东方社会部分父母总是误认为出入自己已婚孩子家中是很正常的事,很多长辈要到孩子家中探望孙子,常常直接到达,没有预约,总是不记得已婚的子女还有配偶。
  东方社会虽然有很多不干涉自己已婚孩子的长辈,但是,总体而言,喜欢干涉自己孩子婚姻的长辈的数量还是比西方社会多。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划定界线,让已婚的孩子可以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家庭。更进一步深究,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已婚孩子的家庭已经不是以父母为主,而是以孩子及其配偶为主;他们误以为自己还是已婚孩子的家庭领军者。
  差异四:婚姻浪漫程度不同
  很多西方夫妻,会偶尔在周末把孩子交给临时保母或者长辈,然后两个人外出营造婚后的浪漫。但是,大多数东方夫妻说到要把幼小的孩子交给保母,就会感到不放心;就算交给长辈照顾,也会觉得这样外出约会只有愧疚感,没有浪漫感。
  其实婚姻要能够走得长久,就要在生活中增加属于两人的美好记忆,让双方感受到结婚的日子过得比单身日子更好。需特别指出的是,「属于两人」这点很重要。如果好的回忆只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可是两个人的生活却是千疮百孔,那么你就算有数不完的个人美好回忆,也无法让你的婚姻幸福,因为你忘记婚姻中,除了你,还有对方。
  想增加共同的美好回忆,甚至不一定要出门、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夫妻也可以在家营造属于两人的浪漫。若能选出特定日子,在孩子睡觉之后,一起在家中的客厅相拥观看电影、饮点小酒、吃点水果零食,这样也是好的。
  差异五:婚姻中的甜言蜜语
  西方的婚姻,在相处的过程中,甜言蜜语很多,算是生活的润滑剂。就算说者的甜言蜜语有时候超过实际,但是,听者总是会感到心花怒放。如此一来,夫妻相处就算有很多的冲突点,但是,因为有甜言蜜语的加持,所以两个人也比较能够相敬如宾地和睦。
  东方社会的婚姻,因为处处讲求实际、「为了对方好」,所以夫妻之间常常会不断地彼此提醒与叨念。虽然说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听者的感受却是受伤的,所以东方夫妻的相处,也比较容易有剑拔弩张的争吵,或是相敬如「冰」的冷漠。
  差异六:分道扬镳后的相处
  分道扬镳后,西方人往往要更豁达一些。他们在离婚后,比较能够对于过往婚姻中的爱恨情仇做到释怀,离婚之后,很多人都能够迅速把对方当成朋友。也许那样的「朋友」并不算知心好友,但是他们至少能迅速不计前嫌地与之前的配偶谈话,因为他们知道,两人婚姻的失败,不一定代表各自有太大的缺陷,更常是因为两个人相处不适合,那只要「拆开了」就好了,未来各自有机会再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