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谈]转几篇行业评论文章(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21 | 回复21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几篇很有价值的评论,虽然观点可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很可借鉴。
  
  如果大家觉得有用,我就多转几篇。感兴趣的朋友也可到以下地址浏览:http://gouxue-topic.blog.sohu.com/
  
  
  家庭伦理剧的新招数
  
  单从片名来看,家庭伦理情感剧似乎已快走向穷途末路。从《大哥》到《大姐》,从《我的兄弟姐妹》到《亲兄热弟》,从《父亲》到《继父》,从《母亲》到《春天后母心》,从《妻子》到《媳妇》,几乎所有的家庭成员在电视剧编导手里都不知揉捏过多少遍了。
  再从人物关系上看,有《中国式离婚》就有《中国式结婚》;有《结婚十年》就有《怀胎十月》。《空镜子》是姐儿俩,《浪漫的事》是姐儿仨,到了《家有九凤》变了九个;兄弟们也不甘示弱,《亲兄热弟》哥四个还嫌不热闹,这不《十兄弟》又来了。照此形势不难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麻辣婆媳》将不再麻辣,“生猛妯娌”,“远房表哥”,“我的小姨子”之流将引领新的家庭剧高潮!
  
  且慢!且慢……对于众多故事雷同、情节类似、人物大同小异的家庭伦理剧,投资公司为何乐此不疲呢?答案很简单,有市场。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渴望》、《过把瘾》、《孽债》、《年轮》到这些年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半路夫妻》、《金婚》,家庭伦理情感剧始终是风险最低、最有保障、所占收视份额最大的题材类型剧。
  
  然而从上面的片名罗列就可看出,分享这块最大蛋糕的竞争有多么激烈。不要再奢望在政策的红线内找到一种之前无人涉足的情感关系,对于家庭伦理剧的编剧们来说,连情节桥段都可以像积木一样信手拈来随意搭建了,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现有的家庭伦理剧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在类似的故事情境和情节设计中区分高下,唯有通过人物和生活质感――这是区别好编剧和烂编剧最根本特征。但对于大多数阅历有限而不甘平凡的中游编剧来说,靠人生磨砺来获取生活素材,自然远水解不了近渴。无奈之下只得另辟蹊径,尝试新的招数。
  
  新招数第一,便是极尽善恶。说是新招数,其实也早已不新,只是除琼瑶之外的前辈总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现在好了,明目张胆的自我标榜,如《雪在烧》的编剧坦承,“……之前中国大陆电视剧中,很少有一个坏的能够让观众咬牙切齿的女性角色,我们就在这个点上进行了探索……”(见《电视剧研究》2007年10月,27页)。另外有代表性的如《婆家娘家》,无比冷酷的婆家,无比温暖的娘家,可怜的女主人公夹在中间,忍受无比的折磨,赚取观众廉价的眼泪。《婆家娘家》的路子显然赢得了市场认同,不但第二部已经播出,该公司另一部《继母后妈》也已开机――不用看,听片名也知道是什么样的故事。
  
  极尽善恶之余,便是新招数第二,极尽冲突。从《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开始,畸形而特殊的家庭冲突成了不少编剧的法宝。戏剧冲突是电视剧所需要的,只要真实自然,合理有据,大家都能接受。无论《天经地义》里欠债还钱的情境设计还是《新结婚时代》夫妻双方城乡差异所引发的冲突,都是社会现实可贵的真实反映。然而现在很多家庭伦理剧求怪求狠,单纯以情节冲突是否激烈为标尺,不是车祸就是绝症,要不就来个身世之谜,导致整个故事严重脱离现实。
  
  除了故事层面的天然冲突,在具体的情节处理上,也有不少剧刻意营造误会与偏见,能吵架就不好好说,能动手就不动嘴,若十分钟之内没有大动干戈,简直是奇迹。而很明显,无论电视台还是制作方都认为这是收视率良药,笔者曾有幸看过《孝子》的片花,唯一的印象就是浑不讲理的老妈在不停地惹是生非。如果还觉得不够,建议不妨去看看《双面胶》的最后一集。
  
  新招数第三,是涉案。老百姓爱看涉案剧是不争的事实,但政策所限,涉案剧不能进黄金。这给了家庭剧一个打擦边球的大好机会。虽然不能正面表现犯罪、刑事案件,但总有办法迂回。成功的范例如《半路夫妻》,陈小艺饰演的胡小玲是个麻烦不断的警察,而孙红雷饰演的管军则刚出狱,准备找人报仇。又比如《亲兄热弟》里面陈建斌饰演的老四,黑道大哥的身份,出场就是大牢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如争夺房产、争夺孩子抚养权、赔偿纠纷等民事官司,则几乎每一部家庭伦理剧都不可避免。相对上面极尽善恶和极尽冲突的招数,涉案擦边球的难度更大,也更考验编剧功力。
  
  新招数第四,是喜剧元素的适当加入。家庭伦理剧以情见长,插科打诨逗乐耍宝似乎更适合于青春偶像剧和古装戏说剧。虽然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样喜剧性与家庭伦理完美结合的典范,但该剧成功更多依赖的是刘恒凭借扎实的生活功底。近年来像《贫嘴张大民》这样生活质感和喜剧兼备的家庭伦理剧不多(《好男当家》勉强算一例?),成功的更少,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更多的家庭伦理剧中,喜剧因子开始作为佐料存在,尽管不改变整个故事的基调和氛围,但能带来一抹鲜明的亮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典型的如《金婚》中的老庄和庄嫂,戏份虽然不多,但个性极为鲜明有趣,每一次出场都效果十足。
  
   其实,所谓“新招数”之说也并不尽然,或称之为当前家庭伦理剧的新趋势更妥当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压力,家庭伦理剧日渐细分化,从人物关系,从风格样式,甚至从台词的地域性。但其演变也有共性,这就是情节冲突更加激烈、人物关系更加纠葛、情感宣泄更加充分。说实话,私底下很多家庭伦理剧的编剧都承认真正的独门招数,是“借鉴”台湾苦情剧。日剧和韩剧虽然制作精良好看,但“移植”过来总有些水土不服,而《哑巴新娘》、《妈妈无罪》、《换子成龙》等的成功,说明台湾的“狗血式”编剧法对观众的杀害力巨大。但笔者始终心存疑问,都说现在银屏上的好剧越来越少,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好剧真的会多起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一个沙发先,再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穿了就是在投机取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台已经把有点头脑和品味的人从电视机前赶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上编剧课时,有一个课题就是“素材”,具体讲就是编剧的人生经历,对生活的感悟,故事可以类似,但同样的事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可惜,现在的编剧很少能潜下心来细细体验了,前段时间看《金婚》,感觉有点假,情节不熨贴,其实就是只是事件的罗列堆积,缺乏深刻的感悟,所以就有些浮于表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收藏了楼主提供的搜狐博客,好好看看这些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 爱情中的那一点意识形态 》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风的影响吗?个人觉得是不是现在的跟风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0 05: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抬头看天,低头走路
  ――从《金婚》和《房前屋后》看家庭情感伦理剧
  
  对于任何电视剧投资商来说,题材问题都是不得不最先考虑的。总局的政策在净化屏幕的同时也给大家出了难题,古装剧、红色经典、涉案,虽然并非完全不可为,但谨慎者多半会在心里打上个问号。政策不能带来收视率,但收视率受限于政策。在上面的政策和下面的观众之间找到平衡,是所有老板的必修课。
  也许,这就是眼下屏幕上家庭情感伦理剧泛滥的最主要原因。相对低的制作成本,最广泛的观众基础,政策风险低,制作难度低,在向电视台购片人员介绍时,家庭情感伦理剧的标签至少不会换回白眼。
  但就像柴进的丹书铁卷并不能真的免死一样,家庭情感伦理剧的标签也不是免死金牌。电视剧每年一半的制作量注定无法与观众见面,这里面肯定少不了家庭情感类题材;就算成功播出了,又有多少能收回成本?获得满意的收视率?
  在仰望成功者的同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其细细分解研读,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2007年最有代表性的两部家庭情感伦理剧《金婚》和《房前屋后》可以作为标本,我们将看到,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实在是相当有趣的事。
  
  先看看两剧的硬件指标。长度方面,两剧都是少见的长篇。一般的家庭情感剧都在20-30集,但这两部剧几乎翻了一倍(《金婚》50集,《房前屋后》央视版47集、地方版51集)。对产品买方电视台来说,这样的长度显然增加了购买风险;但从另一个角度,则显示出投资制作方对项目强烈的自信。年代方面,两者也有类似之处。《金婚》讲述的是1956到2005共50年,而《房前屋后》表现的则是1979到1989,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巨大的时间跨度,才能给超长的长度提供足够戏剧容量;也唯有巨大的时间跨度,才能使作品更富厚重感。从内容上看,两剧都聚焦于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变迁,避免宏大叙事,从小处着眼,符合中央对大众文艺作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金婚》的编年体体例是其显著的特点,在赋予作品历史感的同时,也使其叙事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但随着后面的分析我们将看到,这种限制某种程度上竟然成就了《金婚》惊世骇俗的收视率。
  
  再来看看两剧的制作班底和演员阵容。《金婚》的编剧王宛平是中戏戏文系的副教授,她创作的《我的泪珠儿》、《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剧都有不错的收视和口碑,可以说,她是学院派编剧的代表人物之一;而《房前屋后》的编剧俞白眉的经历更为传奇一些,他不是科班出身,当年以名贯网络的“文艺评论三架马车之一”出道,创作了大量观众喜闻乐见的情景喜剧,与《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齐名,《房前屋后》是他蛰伏多年之后的转型之作。编剧的差异在导演层面继续并且放大,郑晓龙在电视剧圈的身份地位早已无人撼动,而尚敬的《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虽然脍炙人口,但他仍是常规电视剧领域的新兵。
  如果说编导方面是老将和新锐的对抗,演员阵容方面这种分野更加明显。在无数《金婚》的分析文章中,都把该剧火爆的首功记在张国立和蒋雯丽这两位大腕超强的观众号召力上。虽然风传制作方给他们开出了天价片酬,但至少从表面上看,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至于《房前屋后》,沿用的是《武林外传》和《炊事班的故事》的班底。闫妮、周小斌、姚晨、佟悦等,虽然都有相当的表演功力,但身上总摆脱不掉喜剧演员的包袱。和导演一样,《房》剧也是他们的转型之作。
  
  应该说,单纯从制作班底和演员阵容来评判一部剧的优劣是有失偏颇的,但制作和阵容的差异,决定了双方心态存在着巨大差别――具体而言,就是《房前屋后》比《金婚》更有野心。这野心不仅体现在获得收视率的认可,更在于他们期待能创出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家庭情感伦理剧的新道路。可惜的是,最终的结果证明,他们高估了他们的观众,他们的观念超前了太多。当然也有很大可能,他们并没有真正摸到新道路的精髓。
  
  对于悲天悯人者或拥有强烈社会道德意识的评论家们来说,《金婚》无疑是让人失望的。头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几乎每一年张国立和蒋雯丽都在争吵。为了结婚争吵,为了第三者争吵,为了朋友争吵,为了子女争吵,为了无聊争吵,甚至为了争吵而争吵。家庭生活的针头线脑、鸡零狗碎,那些委琐但真实的东西,统统摆上台面,一遍遍展示给观众看,不怕重复、不嫌无聊、正经八百、理直气壮。如果说有些冲突还是情节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更多争吵完全是为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这年头的电视剧就像相声,已经到了必须掐着秒表计算多长时间之内有包袱的程度。《金婚》在这方面表现完美,当观众稍稍有些厌烦打起呵欠或准备换台的时候,保证有一段激烈爆吵或老庄夫妇那样的滑稽恶搞来提神。
  《金婚》里的佟志和文丽两口子有多大的代表性?观众热烈的反响应该能给予肯定的答案。这两口子的50年把所有家庭冲突的因子都集于一身,不同的观众总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但这些冲突都是表面化的,编导根本无意将任何问题深入,上升到思想的高度。有思想才是好的?对小说或电影可能如此,但对电视剧未必。从这方面看,王宛平、郑晓龙对观众的认识明显比俞白眉、尚敬更高明。后者让《房前屋后》承载了太多东西,而忽略了电视剧作为“快速消费品”的本质。
  看一看《房前屋后》的台词吧。大段大段阐述人生哲理的台词从各个角色口中说出,比比皆是。随便挑一段:
  “人最软的地方在哪儿?不是前心,是后脊梁。甭管刮风下雨打枪放炮明刀子暗棒子,你护前胸容易,护后背就难。你说人这辈子得经多少事儿啊?受不完的罪。你一个人,绝对顾不上你这后背。你说这老天爷不是成心跟咱们过不去吗?不是,人早替你安排好了,就让你这人啊,成双成对跟那儿站着,这后背都贴着背靠着背,两个人就用不着琢磨后面了。两个眼睛都朝前看,甭管到什么时候,甭管遇上多大的事儿,你就一直退一直退,退到我这儿,你的背碰到我的背了,你的心就踏实了。”
  必须承认,这段台词写的太好了,深入浅出,感人而富哲理,比《金婚》中乱糟糟的吵架声要动人的多。问题在于,这话是谁说的呢?一个酱菜厂女工!朴素的人生哲理来自于劳苦大众,酱菜厂女工当然可以有这样的思想认识,但在电视剧中这样大段的感叹说教出来,那一刻闫妮扮演的不再是酱菜厂女工唐玉秀,而是台湾写人生感悟而闻名的刘墉。居高临下、循循善诱,用北京土话来说,这叫“装大尾(音乙)巴狼”。
  
  前面说到,《金婚》的编年体体例在限制叙事的同时,反而某种程度成就了其超高的收视率,这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必须一年一集,所以任何一个有着完整起承转合的矛盾冲突都必须在一集之内搞定――就像一个筛子,筛出任何超过网眼大小的物体。矛盾冲突的时间若延续超过一年,便是超过了编年体的网眼,就不得不将其分解。因此,编年体的作用表现在打碎常规的大段落矛盾冲突,将之零碎细分化,演变成长线人物关系。进一步说,就是削弱了情节性,而突出了人物。
  反过来看《房前屋后》。《房》剧是常规叙事的代表,虽然51集的长度,但其拥有一个强大的核心事件冲突,就是房子之争。虽然在故事的开始阶段矛盾体现在唐玉秀和程大河的结合所面临的问题,故事的结尾矛盾演变成小程军的身世和归属,但房子问题始终是支撑整个戏剧的支柱。侧重人物关系还是侧重是情节冲突?从各自的片名,我们就可看出端倪。
  《金婚》侧重人物的倾向还体现在于是角色戏份和叙事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