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起源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8-5-23 17: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鸟的起源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正中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现在普遍认为,中华龙鸟是鸟类最早的祖先)。鸟类的起源和亲缘关系 在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鸟类——鸟纲(Aves)是研究得最为充份最容易观察到,音调最悦耳.许多人认为最美丽的一类动物。鸟类有8,600种几乎遍布全球除鱼类以外,其数目远远超过所有其他脊椎动物。鸟类见于森林、沙漠、山区、大草原和所有海洋上。有四种曾到过北极,在南极有人曾见过一种,即一个贼鸥。有些鸟住在全黑的洞里,由回响定位寻找它们的路,有些则潜水深达45米多去捕获水生食物。 鸟类一个特有的特征将其分别于所有其他动物,即有羽毛。若一个动物有羽毛,它就是鸟;若无羽毛,就不是鸟。没有其他脊推动物群有这样容易认识而且十分简单明了而错不了的身份证明牌。 在鸟类中有巨大的构造方面的统一性。尽管在一亿五干万年的演化中它们增殖着并使都能适应各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但没有人有困难认识一个鸟就是一个鸟。除了羽毛外,所有鸟都有前肢并变化成翼虽然不一定用于飞行都有后肢适于步行、游泳或栖息,都具角质喙,全为卵生。大概这种构造上、功用上的巨大统一性就是鸟类进化成飞行机器的原由。这个事实大大限制了鸟类的多样性,这在其他脊椎动物纲中是更明显的。例如鸟类并不向着它们的温血演化同类——哺乳动物内所见到的变异方向上发展。在哺乳动物内包含着各种不司的类型如鲸、豪猪、蝙蝠和长颈鹿。 鸟类与哺乳类在动物界中都有最高级的器官系统的发展。但一只鸟的全部解剖结构是围绕着飞行,以及如何完善飞行而设计的。一个大脊推动物的空中生活是一个高度要求的演化挑战。当然,一个鸟必须有翅膀供支持和推动。骨必须轻而空的而且是个坚硬的飞机架。呼吸系统必须有惊人的能力来应付强烈飞行的代谢要求,并供调节温度设计来维持恒定的体温。鸟类还需要有又快又有效的消化能力去加工,富有能量的食物:它也需要高度的代谢率和一个高压的循环系统。最重要的是鸟类必须有善于协调的神经系统和敏锐的感觉,特别是超级的视觉去操纵这个头问前又高速度飞过景物的复杂问题。一 起源和亲缘关系 大约在一亿五千万年前,一飞行的动物被淹此并沉在巴威(Bavaria)的一个热带淡水湖底。它很快被细淤泥盖住,最后成化石了。它一直在那里直到1816年一个工人在一个石灰石石山打石板时才发现。这化石与乌鸦差不多大,除了尖喙那样的颚齿槽长着象爬行类颚一样的骨齿外,它的头骨象现代鸟。无疑骨骼是爬行类的,有一个长的尾骨,趾具爪井有腹肋骨。它可以被归类于爬行类除了清楚明白的羽毛痕迹外 ——这些生物学工程奇迹只有鸟类有。这发现是意外感动人的,因为它确凿无疑地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来的。鸟类的化石要比其它脊椎动物都要少,对鸟类的起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关于鸟类的起源主要有槽齿类起源说,恐龙起源说和鳄类的姊妹群说三种,其中槽齿类起源说和恐龙起源说在最近争论的比较激烈。近年新发现的化石特别是在中国辽西发现的一系列化石再一次挑起鸟类的起源的争论,但是要想得到确切尚需要更多化石的发现。有关鸟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史前鸟类不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这里只是略微提及。 1996年在辽西发现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被认为是恐龙起源说的证据。身披“羽毛”的中华龙鸟明显具有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特点,被当作是最原始的鸟类。但多数学者认为中华龙鸟只是长有“羽毛”的兽脚类恐龙,与美颌龙相似,其“羽毛”与真正鸟类的羽毛也并不相同,而且中华龙鸟出现得比较晚,并不是鸟类的祖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1991年北美发现的原鸟(Protoaris),原鸟生活于晚三叠世,比中华龙鸟和始祖鸟都要早几千万年。如果原鸟确实是鸟类,则鸟类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鸟类与恐龙共同起源于槽齿类,从而支持了槽齿类起源说,但很多人认为原鸟是一种特殊的槽齿类而不是鸟类。古鸟亚纲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是最古老的确切的鸟类,其化石非常稀少,至今只发现了七块。始祖鸟的第一块化石公布于1861年,只有一根羽毛;第二块化石也公布于1861年,基本完整;第三块化石发现于1877年,是最完整的一块化石,也就是书上常常见到的那块,这块化石曾被认为是另外一种鸟,命名为原鸟(Archaeornis),后被认为就是始祖鸟;第四块化石发现于1956年;第五块化石发现于1855年,原被误认为翼龙,1970年更正为始祖鸟;第六块化石发现于1951年,原被误认为小型兽脚类恐龙,1973年更正为始祖鸟;第七块化石发现于1987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5-23 17: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正中这种偶然的发现,是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5-23 17: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正中这种偶然的发现,是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1996年在辽西发现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被认为是恐龙起源说的证据。身披“羽毛”的中华龙鸟明显具有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特点,被当作是最原始的鸟类。但多数学者认为中华龙鸟只是长有“羽毛”的兽脚类恐龙,与美颌龙相似,其“羽毛”与真正鸟类的羽毛也并不相同,而且中华龙鸟出现得比较晚,并不是鸟类的祖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1991年北美发现的原鸟(Protoaris),原鸟生活于晚三叠世,比中华龙鸟和始祖鸟都要早几千万年。如果原鸟确实是鸟类,则鸟类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鸟类与恐龙共同起源于槽齿类,从而支持了槽齿类起源说,但很多人认为原鸟是一种特殊的槽齿类而不是鸟类。 古鸟亚纲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是最古老的确切的鸟类,其化石非常稀少,至今只发现了七块。始祖鸟的第一块化石公布于1861年,只有一根羽毛;第二块化石也公布于1861年,基本完整;第三块化石发现于1877年,是最完整的一块化石,也就是书上常常见到的那块,这块化石曾被认为是另外一种鸟,命名为原鸟(Archaeornis),后被认为就是始祖鸟;第四块化石发现于1956年;第五块化石发现于1855年,原被误认为翼龙,1970年更正为始祖鸟;第六块化石发现于1951年,原被误认为小型兽脚类恐龙,1973年更正为始祖鸟;第七块化石发现于1987年。 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 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正中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现在普遍认为,中华龙鸟是鸟类最早的祖先)。鸟类的起源和亲缘关系 在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鸟类——鸟纲(Aves)是研究得最为充份最容易观察到,音调最悦耳.许多人认为最美丽的一类动物。鸟类有8,600种几乎遍布全球除鱼类以外,其数目远远超过所有其他脊椎动物。鸟类见于森林、沙漠、山区、大草原和所有海洋上。有四种曾到过北极,在南极有人曾见过一种,即一个贼鸥。有些鸟住在全黑的洞里,由回响定位寻找它们的路,有些则潜水深达45米多去捕获水生食物。 鸟类一个特有的特征将其分别于所有其他动物,即有羽毛。若一个动物有羽毛,它就是鸟;若无羽毛,就不是鸟。没有其他脊推动物群有这样容易认识而且十分简单明了而错不了的身份证明牌。 在鸟类中有巨大的构造方面的统一性。尽管在一亿五干万年的演化中它们增殖着并使都能适应各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但没有人有困难认识一个鸟就是一个鸟。除了羽毛外,所有鸟都有前肢并变化成翼虽然不一定用于飞行都有后肢适于步行、游泳或栖息,都具角质喙,全为卵生。大概这种构造上、功用上的巨大统一性就是鸟类进化成飞行机器的原由。这个事实大大限制了鸟类的多样性,这在其他脊椎动物纲中是更明显的。例如鸟类并不向着它们的温血演化同类——哺乳动物内所见到的变异方向上发展。在哺乳动物内包含着各种不司的类型如鲸、豪猪、蝙蝠和长颈鹿。 鸟类与哺乳类在动物界中都有最高级的器官系统的发展。但一只鸟的全部解剖结构是围绕着飞行,以及如何完善飞行而设计的。一个大脊推动物的空中生活是一个高度要求的演化挑战。当然,一个鸟必须有翅膀供支持和推动。骨必须轻而空的而且是个坚硬的飞机架。呼吸系统必须有惊人的能力来应付强烈飞行的代谢要求,并供调节温度设计来维持恒定的体温。鸟类还需要有又快又有效的消化能力去加工,富有能量的食物:它也需要高度的代谢率和一个高压的循环系统。最重要的是鸟类必须有善于协调的神经系统和敏锐的感觉,特别是超级的视觉去操纵这个头问前又高速度飞过景物的复杂问题。一 起源和亲缘关系 大约在一亿五千万年前,一飞行的动物被淹此并沉在巴威(Bavaria)的一个热带淡水湖底。它很快被细淤泥盖住,最后成化石了。它一直在那里直到1816年一个工人在一个石灰石石山打石板时才发现。这化石与乌鸦差不多大,除了尖喙那样的颚齿槽长着象爬行类颚一样的骨齿外,它的头骨象现代鸟。无疑骨骼是爬行类的,有一个长的尾骨,趾具爪井有腹肋骨。它可以被归类于爬行类除了清楚明白的羽毛痕迹外 ——这些生物学工程奇迹只有鸟类有。这发现是意外感动人的,因为它确凿无疑地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来的。鸟类的化石要比其它脊椎动物都要少,对鸟类的起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关于鸟类的起源主要有槽齿类起源说,恐龙起源说和鳄类的姊妹群说三种,其中槽齿类起源说和恐龙起源说在最近争论的比较激烈。近年新发现的化石特别是在中国辽西发现的一系列化石再一次挑起鸟类的起源的争论,但是要想得到确切尚需要更多化石的发现。有关鸟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史前鸟类不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这里只是略微提及。 1996年在辽西发现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被认为是恐龙起源说的证据。身披“羽毛”的中华龙鸟明显具有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特点,被当作是最原始的鸟类。但多数学者认为中华龙鸟只是长有“羽毛”的兽脚类恐龙,与美颌龙相似,其“羽毛”与真正鸟类的羽毛也并不相同,而且中华龙鸟出现得比较晚,并不是鸟类的祖先。与此形成对比的是1991年北美发现的原鸟(Protoaris),原鸟生活于晚三叠世,比中华龙鸟和始祖鸟都要早几千万年。如果原鸟确实是鸟类,则鸟类几乎与恐龙同时出现,鸟类与恐龙共同起源于槽齿类,从而支持了槽齿类起源说,但很多人认为原鸟是一种特殊的槽齿类而不是鸟类。古鸟亚纲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是最古老的确切的鸟类,其化石非常稀少,至今只发现了七块。始祖鸟的第一块化石公布于1861年,只有一根羽毛;第二块化石也公布于1861年,基本完整;第三块化石发现于1877年,是最完整的一块化石,也就是书上常常见到的那块,这块化石曾被认为是另外一种鸟,命名为原鸟(Archaeornis),后被认为就是始祖鸟;第四块化石发现于1956年;第五块化石发现于1855年,原被误认为翼龙,1970年更正为始祖鸟;第六块化石发现于1951年,原被误认为小型兽脚类恐龙,1973年更正为始祖鸟;第七块化石发现于1987年。参考资料:百度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5-23 17: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恐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