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挖掘制浆造纸行业生产能力的潜力呢(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1 12: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浆造纸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经过千锤百炼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能源密集型的企业,把木片、草类等各种植物纤维原料加工成纸或纸板,不仅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还要经过多次物理加工,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不仅需要造纸工艺技术,还需要化工、热工、机械、自动化等多方面的技术。制浆造纸的生产过程属流水作业,连续性生产,其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的正常进行,甚至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所以搞好制浆造纸企业的生产管理,合理地组织工厂的生产活动,充分利用人力、物资和技术资源,有效地进行生产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相平衡,这种平衡是相对的,正是我们管理工作力争达到的目标。第二种是生产能力大于生产任务,即能力有余。这是近些年造纸企业并不少见的现象,有余产品质量低下或产品不对路,或成本高,而造成产品大量积压。这就要求管理者仔细研究市场和订货者的需求,制定改进措施,开发新产品,主动争取用户。第三种是生产能力小于生产任务,即供不应求,这时要求管理者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通过技术改造来提高生产能力,满足生产任务。
  如何来挖掘生产能力的潜力呢?我们可以把生产能力的潜力分为技术性潜力和组织性潜力。
  1、技术性潜力。指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形成的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例如配套设备的型号、效率等不能满足主导设备能力的要求,某些配套设备之间的能力不平衡等,都可造成主导设备或某些配套设备有剩余能力。发掘和利用技术性潜力的办法,只能是技术改造,如更新设备,改革工艺方法,采用新技术等。
  2、组织性潜力。指由于组织管理上的原因,使局部生产能力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而形成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例如因备料或打浆工段出现故障或劳力不足,使料片或纸浆供不应求而造成蒸煮锅或造纸机的能力未能充分利用等。组织性潜力需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劳动组织水平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等加以解决。
  当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生产任务总量的要求时,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组织与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鼠标的停工时间,改善生产准备工作;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等。当采取上述组织措施后仍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采取改进工艺操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人技术素质;改进设备和工艺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技术措施。当这些措施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要变更生产任务量,以使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想适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