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 谁能帮我解释下谢谢

[复制链接]
查看16 | 回复16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这首诗的心理有点变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咏志 隐忍 不满怀才不遇 渴望 沙场取功名 西风代之 吐蕃男儿功名马上取的豪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作品鉴赏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更新的审美视点,一种张扬个性灵魂的全新领地。 明太祖朱元璋,带着一股王霸之气,在马背上随便嚎出了这一首打油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当然文化底蕴不怎么样的草莽英雄,嚎出这样的诗句来,已粗暴到了蛮不讲理的程度,但也不能说是没有一点气韵,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由此,我又想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看到过的这样一首枪杆诗: 啊,革命的压路机 你开辟,开辟 开出条条道路 通向最后的胜利! 把它称其为诗,当然显得太牵强,但是言明简单,说的倒也有些实在,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 还有,我不会不想到还有两句这样的诗句来,那就是; “若把西湖比西子,谈妆浓抹总相宜” 这恐怕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了吧?我想应该是这样,我很自信。参考资料:清明时节雨纷纷,青冢乘风何处寻

已赞过已踩过的故事.杀气很重。作者凸显了自己帝王的气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允许我擦擦汗先。。。竟然一大堆人不看题目就黄巢黄巢的叫,这是黄巢的诗么??。。。这是朱元璋化用黄巢的诗,额,充其量只能算是打油诗一首。它的意思是:百花开放的时候我(朱以菊花自咏)隐忍不发(以便蓄积力量),我一旦怒放所有的花都将被吓死掉。(这两句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意思。表现出成大事者一定要厚积而薄发,一出手就要扭转乾坤)我将与西风大战一场(表现出当时的形势比较危急,朱察觉到朝代即将更替的气味),全身覆盖上黄金铠甲(这句一方面是表现菊花的颜色是金黄的,另一方面透露出要拥兵造反的深意,要带领一支黄金甲士与元朝决一死战)现在你明白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开的时候我不开,我如果开的时候其它的花都死了。敢于与西风相抗,满身金黄(黄菊)。整首诗借写菊花而自比。 这是朱元璋的诗,不是黄巢的那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百花杀。要与西风战一塌,遍身穿就黄金甲。”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菊花》诗。显而易见,帝王的霸气已跃然纸上,菊花也因此而披上了一层王者的面纱。朱元璋把自己比作菊,特立独行,与众人不同,百花开放的时候我隐忍不发蓄积力量,我一旦怒放所有的花都将被吓死掉。这两句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意思。表现出成大事者一定要厚积而薄发,一出手就要扭转乾坤。我将与西风大战一场,表现出当时的形势比较危急,朱察觉到朝代即将更替的气味,全身覆盖上黄金铠甲,这句一方面是表现菊花的颜色是金黄的,另一方面透露出要拥兵造反的深意,要带领一支黄金甲士与元朝决一死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虽然和黄巢的是很像,但楼上各位看清楚再回答啊《菊花诗》据《明史.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诗》五卷,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三十多首。他写的诗粗旷豪放,很有气魄,如《菊花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比较著名的还有:“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咏鸡鸣》“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三声四声天下白,褪尽残星与晓月。”(一说,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以及“杀尽天下百万兵,腰间宝刀血犹腥”也自负、也大气甚至有些搞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巢除了精通武艺外,也爱读书,能诗能文。他曾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不过,科场的失利却使他有了另外的收获:那就是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使他对李唐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待到秋来九月八”,点明菊花开放的季节是在秋季。尤其是农历九月九日,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天亲友聚会、登高饮酒、欣赏菊花,正是菊花大展风姿、引人赞赏的日子。这种风俗在唐代特别盛行,比黄巢早140多年的孟浩然不是曾经与朋友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吗?黄巢在这里特别强调了“九月八”这一天。用了“待到”二字,表示了坚定的信心:九月八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人们对重阳节也是盼望的,“待到”二字也起到了促使人们迎接这个佳节到来的作用,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诗的第二句写菊花的威力:“我花开后百花杀”。百花的凋零与菊花的开放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诗里却写成菊花一开百花就枯萎了,变成了因果关系,这正是强调了菊花的威力。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赞扬,你看,“我花开”与“百花杀”恰成为鲜明的对照,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重阳,是菊花的节日。诗的三、四两句描写重阳节的景象。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天,在封建社会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就连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帝王,也只能称为“天子”。他父天母地,是奉上天之命来管理万民的。但菊花的香气却可以“冲天”;不仅“冲天”,还能充塞京城长安。一个“冲”、一个“透”,表现了菊花、从而也体现了诗人那种藐视天地的雄伟气魄。第四句写色。如果第三句是传菊花的“神”,那么,第四句则是写菊花的“形”。“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划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象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1]?作者简介
黄巢(?—884),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西南)人,出生于盐商家庭,富有财产,本人也从事贩卖私盐的活动。他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也爱读书,参加过进士考试,不中。黄巢不满于唐王朝的腐朽政治,875年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在冤句率众起义。王仙芝被杀后,黄巢继续战斗,号冲天大将军,深得人民群众拥护,880年攻陷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起义失败后,黄巢为叛徒所杀。【名称】《不第后赋菊》 【年代】唐末【作者】黄巢 【体裁】七言绝句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5-26 13: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发时我不发”——鲜花盛开的时节我不开花:众所周知菊花是在秋天盛开的,而春夏两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我若发时都吓杀”——而我盛开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已经败了。“要与西风战一场”——我要击败秋日寒冷的西风:秋天的冷空气“遍身就穿黄金甲”——全身披上金黄色的战甲:指西风过后菊花盛开的灿烂美景。
此诗借菊花表达了作者迎难而上的英勇气概,抒发了自己大无畏的思想感情。(本人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