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不良反应后的处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18-6-26 19: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甘露醇临床不良反应及护理的原因,关于甘露醇临床不良反应及护理的相关知识。
20%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脱水剂,临床常用于颅脑损伤、颅内肿瘤、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等,应用相当广泛,但是临床应用有不少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和损伤,现将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介绍如:  1.一过性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  血脑屏障结构完整时,快速输入甘露醇迅速扩容,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增高,可致一过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一过性头痛。也可能由于输入速度过快使血容量猛增,导致血压过高,引起一过性头痛、头晕和视力模糊等,也偶见心绞痛。  护理措施:输液时先慢后快。避免迅速扩容,引起颅内压及血压升高,并须注意控制甘露醇的滴速。一般要求20%甘露酣250ml在30分钟内输完。观察询问患者对滴速的感觉及反应是最重要的。特别对儿童及老人应适当放慢速度在40~50分钟内。尤其对重患者,更要密切观察。应掌握先慢后快的原则,避免因速度不适造成医源性损害而延误治疗。  2.肾脏损害  甘露醇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并可能是多因素的。20%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剂,主要经肾脏代谢,如长期大量使用或使用不当,易使甘露醇中的草酸钙物质沉淀于肾小管,导致肾小管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轻者出现肉眼血尿、少尿或无尿、蛋白尿,化验尿比重、血清尿素氮异常,重者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因此,在用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尿量、尿色、尿常规及24小时出入量的改变,一旦出现少尿、无尿或血尿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静脉炎  表现为自穿刺点沿静脉上行10cm~30cm,皮肤发红、炽热感,血管壁增厚,弹性消失,呈硬索状。  护理措施:输入甘露醇时要采取严格选择静脉,合理使用静脉局部持续热敷,提高药液温度(35℃)等综合防护措施,减轻甘露醇对静脉的刺激和损伤。20%甘露醇对静脉损伤与静脉使用次数成正比。同一条静脉连续使用最好少于4次。两次穿刺点距离尽可能远。静脉输入甘露醇时用20%的山莨菪碱,均匀涂抹穿刺部位,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山茛菪碱扩张浅表血管的作用强。它可减轻甘露醇诱发内皮细胞凋亡,进而减轻甘露醇对外周静脉的损害,同时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甘露醇时局部采用75%酒精纱布湿敷,可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缓推,基本上消除了快速多次静脉输注引起的疼痛,且未见副作用。巡视过程中,如发现穿刺部位有红、肿、疼痛时,给予硫酸镁湿热敷,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4.甘露醇外渗致组织损伤  一条静脉反复应用,造成血管炎性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药物透过血管壁渗漏到组织间隙,或进针后针头斜面未完全在血管内,致使药液漏到血管外,当甘露醇外渗进入皮下时,不易被组织吸收,并损伤组织,同时提高了组织液的压力,促使更多的液体由血管内渗透到组织中去,加重了皮肤组织的损伤,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护理措施:穿刺时尽量选择管腔较粗、弹性较好的血管,避免一条静脉的反复应用,提高穿刺技术,确保针尖斜面全部在血管内,若出现输液处有渗出肿胀,即使有回血,也应重新穿刺。渗漏处可用50%的硫酸镁湿敷,还可用烫伤膏外涂,奴夫卡因局部封闭,或酚妥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作局部浸润注射等,均可缓解局部症状。总的处理原则:禁止热敷,早发现早处理。因热敷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促使组织坏死,同时还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局部水肿参考资料: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50921/361951.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