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呵呵,还是先来看看什么叫做承袭吧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1 01: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2-27 寒小歪同志 耕耘自己待娃开花
  说说最近寒小歪同志刚刚读到的一个人——图灵。说起这个图灵,可能很多人不很熟悉,但是说起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恐怕就真的是几无人不知了,而那个著名的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LOGO,据说就是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而设计的——传说中,图灵当年就是咬了一口涂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身亡的(另有一说,是图灵一直有咬指甲的习惯,所以只是不小心所致,但是现场也确有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虽然,苹果公司LOGO的设计初衷一直未被证实,但是可以断定的是,假若确有此事,无疑将为苹果高逼格的人文情怀,又增添了更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灵这一生绝对称得上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24岁便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破译密码,为提早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图灵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就像为了纪念诺贝尔而专门设立的诺贝尔的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奖、文学奖、和平奖一样,人们为纪念图灵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也专门设立了“图灵奖”,而该奖项则被誉为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即便是在其逝世的50周年后,还因其生前“同志”的特殊身份而遭受到惨无人道的化学阉割,收到了当时的英国首相布朗代表英国政府的迟到的正式道歉、并推动了英国当局宣布同性恋情合法化、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16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当然,寒小歪同志这种普通文科女的思维自然是猜不透图灵抑或乔布斯的大脑,即将走上备孕之路的人,近来读的这本《艾伦·图灵传》居然也读出了育儿书+理财书的味道,甚至洗心革面、一改三十几年零储蓄的恶习,开始走上传统的储蓄之路——当然,准确讲,给寒小歪同志带来这种触动的还并不是图灵,而是图灵的父母,这里,还要从图灵的家族开始说起。
  1
  逆袭?呵呵,还是先来看看什么叫做承袭吧
  先来感受一下图灵强大的家族基因哈。
  图灵出身半贵族半资产阶级的家庭,其中不乏商人、军人、牧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叫做上流社会。18世纪时,信奉“勇者好运”的图灵家族开始没落,失去了爵位和土地。
  1848年,祖父约翰·罗伯特·图灵以第11名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数学学士学位,虽然后来老图灵最后还是放弃了数学去从事了牧师职业,但是,要知道,在当时那个不信科学信上帝的年代,牧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比其之前从事的数学教师要高得多。
  而图灵的父亲朱利叶斯·马西森·图灵更是一点儿也没浪费家族的优良基因,19岁时便顺利考取了牛津大学的基督学院,后又考取了当时比英国外交部还要难考取的、仅录取七个人的印度公务员,并于在印度奋斗了十个年头后第一次返回英国的途中,邂逅了图灵的母亲艾塞尔·斯托尼。
  而图灵的母亲艾塞尔·斯托尼能够嫁给图灵他爹,自然也并不仅单单凭借自己的美貌,艾塞尔的父亲爱德华·沃勒·斯托尼是一名工程师,不仅是马德拉斯(现名金奈)铁路的首席工程师,还负责建设了唐各布达拉桥。
  金奈(泰米尔语:''Chennai'' )以一个前称为马德拉斯(英文 ''Madras''),为印度第四大城市,泰米尔纳德邦首府。1996年它的名称被官方改为金奈,但是旧称马德拉斯仍被广泛使用。该市是印度的一个大型商业和工业中心,以其文化遗产而著称。
  以上为马德拉斯城市的简介,可换算成今天,脑补一下人家图灵的外公在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当然,还不算人家闲着没事的时候,鼓鼓弄弄地研究出来点儿东西,就能申请个专利啥的哈。
  呵呵,是的,这里,寒小歪同志就是想说说人家图灵的爹妈、祖父、外公都是以一种怎样优秀的方式存在。
  哪个为人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娃将来拥有富足的生活和自由的人生?但是作为一枚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寒小歪同志听过、见过太多一朝晋升立马升华到舍弃自我一切欲念境界的父母(尤其是妈),好像自己全心全意为娃付出一切,就一定能换来娃将来的出人头地一样,这里,寒小歪同志真的不禁要泼上一盆冷水。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正视一下基因的伟大吧——不止是遗传基因,还有父母身前身后的一切,仅以基因指代。屌丝逆袭当然不是没有,但是更多优秀的人以基因的方式将自己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承袭给自己的后代,就像图灵一样,即便家族爵位剥夺、土地也未归还,但是优秀的基因依然存在。
  那么一个人逆袭的概率有多大?传承的几率又有多少?美国经济史学家G·克拉克的结论恐怕要让很多人失望:
  无论在什么体质和文化背景的国家,社会粘滞性都是极高的,上层和下层人士停留在自己的阶层,往往能有几代人乃至是几代人。
  按照他的计算,父子的代际传承率大概是75%,也就是说,父辈社会地位的影响力,到子辈的身上还有75%的能量。当然,反之亦然。
  So,收起你的望子成龙、不惜一切倾尽所有一心一意只为娃的圣母心吧,想让你家娃将来更优秀,先让自己成长吧,即便你能伟大得把所有钱都花在娃身上,也请把时间和精力留一些给自己,努力工作、让自己成为那个领域里不可替代的传奇,多读书、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头脑、别天天介和别人家人云亦云地瞎喊,多和比你优秀的人一起、学人家怎样经营自己... ...毕竟,你是怎样的处事风格、到达什么样层次的认知、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拥有哪个阶层的地位,你家娃都有75%的传承几率,你不努力缩小距离优秀间的鸿沟,就是在加大你家娃鲤跃龙门的难度。你必须要面对的是,即便你倾尽所有在娃身上,都只是在那25%的几率里做文章,是拉大还是缩小你家娃将来鲤跃龙门的难度,没有人比你更加有能力决定。
  是的,我们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但是却可以选择成为娃更为优秀的父母。就像我们大家小时候都跳过的蹦床,我们再怎么费最大的气力去培养娃,也只是让娃去修炼跳跃的能力,而真正能决定娃跳到多高的,不光是要看娃自身跳跃的能力,还要看蹦床的弹力,而这个弹力就是我们自己——娃的父母。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诸多不满,希望娃将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首先去修炼自己吧,谁知道哪天你在加紧增加自己弹力空间的时候,会不会就遇到了一个际遇让你连整个蹦床都往上抬高了一个台阶,把你家娃的起跳点直接就拉高到你原本为他预计跳跃达到的最高点上。
  2
  你究竟是只是抱有希望,还是认准了坚定不移的执行
  回到书里,可以说大学毕业的艾塞尔·斯托尼完全是以一个白富美的形象嫁给图灵父亲这个拥有贵族血统的学霸型精英男的,王子公主般的幸福生活俨然跃然纸上。
  按照剧情的发展,婚后不久小夫妻俩也迎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日子应该过得很是滋润吧?然!并!卵!就像书中所述“即便印度公务员的薪水并不低,但图灵一家的生活并不宽裕,因为他们要为将来攒钱,他们必须要为一件事买单,那就是公学。至于战争,革命,通货膨胀,这些似乎都跟他们没有关系,两个孩子要上公学,这就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情。”
  纳尼?外国人不是不攒钱的吗?况出身这种家庭的小夫妻俩居然也要省吃俭用地为娃攒学费?!乍看之时,寒小歪同志也凿实大为不解。再怎么说,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即便是没落贵族,毕竟收入也仍颇丰,真的需要为了攒钱去过“并不宽裕的生活”吗?仔细想来,却改变了寒小歪同志三十几年“攒不下钱是因为挣的不够多”的观念,踏踏实实地开始攒起钱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图灵父母“并不宽裕的生活”状况,像极了身边更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娃爸娃妈,只是同样都是为了养娃,把钱花在当下还是留到未来而已。
  当今这个年代,互联网一下子让一切都变得更加透明,一下子开阔了吾等小老百姓眼界的同时,也一下子把有钱人的生活、尤其是一下子把有钱人养娃的方式展现在吾等小老百姓的眼前,于是乎,虚荣心的作祟、“再穷不能穷教育”思想的发酵、各种教育机构鹅毛大雪般铺天盖地的袭来,让吾等小老百姓也一下子丧失了招架之力、一窝蜂地涌上前去把自己的钱和自己的娃贡献给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各种各样说走就走的旅行,让一切都变得更加盲目。
  可是,即便图灵爹妈这样出身和财力的家庭,都在为娃的未来储蓄、都会为了储蓄放弃原本一年一度的法国度假之旅,作为小老百姓的吾等,真的有必要让娃科科都学、事事不落吗?作为什么都想给娃最好的父母,到底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娃将来的人生规划?如果有,你对娃的这个人生规划到底是只是抱有希望还是认准了坚定不移的执行?
  这里寒小歪同志所说的人生规划,当然不是说将来要让娃将来买个多大的房子、娶个什么样的媳妇、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多少钱的收入,而是说你预计将来娃是一定要接受更高的教育还是能接受更好?
  图灵的父母选择了一定要让两个儿子去接受更高的教育,而且和他们的父辈、祖辈一样,要去读最好的学校(读到更高学位都是后话)。
  今天,即便所有人都拥有更多的选择,但是让娃读书、至少读到大学想必也依然是大多数父母的选择,那么你究竟为这个选择做过些什么?你真的坚定你家娃将来要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吗?你真的坚定要让你家娃考取更好的学校吗?你真的坚定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能给娃带来更高的认知、大学里的同窗将来会成为娃一辈子的伙伴、大学里的经历能给娃一个更加美好的回忆和未来吗?
  不,你不坚定。如果你也像图灵父母一样坚定,就会早早为了娃将来高昂的教育经费定期储蓄,而不是只把目光定格在哪种奶粉多了什么更接近母乳的配方、哪种尿不湿是不是哪哪哪的原装进口这类一地鸡毛的琐事。如果有钱能把娃养得从小到也不是大全进口自是无可厚非,可是小老百姓过日子,老祖宗细水长流的思想不能丢。看了图灵的父母就知道,外国人也不全是不储蓄,对未来有明确期待并坚定贯彻执行的人,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年代都一样懂得去为未来积蓄必要的财富。
  不,你不坚定。如果你也像图灵父母一样坚定,就会在雪片一样多的才艺班面前理性思考,而不是将所有能够得上的项目都浅尝辄止一番后,才发现兜里的钱在娃的后续教育经费面前居然显得那么的杯水车薪(只在够得上的项目上浅尝辄止是因为很多项目即便很多人踮起脚尖也依然够不上人家高昂的门槛)。凡是不能坚持的,最后都只能成为一种经历,你是真的确定这种白驹过隙般的经历对娃将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会起到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只是在为自己求一个将来在娃面前说“反正我该花的钱都花了”的心安?
  不,你不坚定。如果你也像图灵父母一样坚定,就不会被朋友圈里说走就走的旅行蒙蔽了双眼后,带着存折上仅有的数字和信用卡里仅剩的额度去带娃见所谓的世面。寒小歪同志虽然无比赞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理念,但是对于那种带着娃转景点、游民俗街、拍照留念的旅行向来排斥。风景从来不会因为一张机票而近在咫尺,娃需要的也不是一张和镌刻的红色大字的大石的合影照片。如果你真的有心,也大可学学李亚鹏怎样教育李嫣——找个固定的地方,每年的24节气那天全家出动,带着娃做做水温和空气湿度的测试,捉一只惊蛰的小虫,背一本《本草纲目》、沿途去分辨一颗过去不曾认识的植被,大自然对于娃的成长,永远要比那些商业化浓重的旅游景点更加价值深远得多。
  不,你不坚定。如果你也像图灵父母一样坚定,就不会对娃的各种资质各种没信心,把所有的财力、物力一股脑儿地都花在当下、唯恐错过了娃成长过程中的这个期、那个期。图灵那么牛瓣的大脑,七岁时也依然分布清左右、需要用一根红绳绑在拇指上帮忙分辨,作为一枚普通人的爹妈,你说你一天总急个啥?
  你所有的不坚定,都是因为那些所有的美好,你都只是想想而已、而不是你坚定的目标。你不愿意去为了将来储蓄,说穿了,是因为你对将来没有把握、你抱有的信念不够强。
  别说什么大学都扩招了、你又不打算给娃送进学费那么高昂的公学!不说牛津、剑桥那么牛瓣的学校,985、211和二本、三本毕业的人生能是同日而语的吗?不用送进学费那么高昂的公学,你家娃将来不用读书、不用补课的吗?别说你家娃考不上985、211将来也不妨碍继续深造名校读研读博,即便是现在,进银行当个柜员、进大学做个老师,都严格要求本科必须985、211院校毕业了,研究生博士生的含金量在本科院校的面前早已大幅缩水;别说你家娃将来能考啥样是啥样、打死也不出去补课,只能呵呵,能讲出这番论调的家长,娃一定都还没上学,上了学自会有人让你把这想法怎么样的想起来、就再怎么样的都咽回去。当然,以上所有论述都基于你和图灵的父母一样,都选择将来至少要让娃读个大学。
  诚然,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是没有切实可支撑的那个远方,又何尝不会沦落为那个当下的另外一种苟且?
  每本书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正如这本《图灵传》,寒小歪同志看了之后,只是爆发性地买书打算填充自己平滑的大脑,只是转变多年来“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思维开始认真思考怎样攒钱。而目前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看着支付宝里每天的利息居然超过了一块钱,心里感到莫大的满足,也正是因为这里的每一分钱都和领导说好了就专门作为娃将来的教育基金、打死了不动,让养娃这件事开始令寒小歪同志感到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书里帮到寒小歪同志的,希望也能帮到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