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是门艺术吗】济南相声传承人孙小林接受采访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6-2 12: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脱口秀是门艺术吗】大众日报记者田可新采访济南相声传承人孙小林。脱口秀作为一个似乎人人都可以一展身手的新曲艺类型,记者一直对它有疑问:它算是门艺术吗?  借由张杨拜师的机缘,记者采访了非遗项目“济南相声”传承人、晨光相声负责人孙小林,这位本土曲艺名家谈了对眼下流行的脱口秀的看法:“我个人理解,脱口秀是另一种文化表现。从字面上看,脱口秀应该是脱口而出的一种才华,但是我认为知识才华是需要积累的,如果称为艺术的话,应该有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脱口秀更快,适合年轻人。相声老少皆宜,有很强的生命力。什么时候脱口秀也有像《报菜名》《卖布头》《学电台》《黄鹤楼》这样传世的作品时,应该就可以成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了。”孙小林说。  与脱口秀演员交流,记者很容易总结出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自信、个性、有态度、愿发声。这与脱口秀的表演特点大大契合。他们在台上风趣、洒脱,强调“知识点”、使出“谐音梗”,而此时,大批观众在台下只忙着一件事,就是拍着巴掌哄然大笑……身处在这样的“场”中,你会感觉演出氛围是平等的,自己是轻松的、年轻的。社交困境、职场危机、家庭生活……普通人尴尬什么、纠结什么,演员就在台上讲什么,演员有时候就是拿“笑点”去击打“痛点”。这种“击打”精准、巧妙,人们听着笑话,脑海中可能浮现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演员不是在用“包袱”去“取悦”观众,观众也并非用笑声“追捧”“附和”。台上造“梗”的,更多的是在“表达自我”;台下大笑的,其实是“找到了自我”。这种共鸣的涌动、循环,带动了脱口秀在国内落地、开花,甚至有了深度,有意无意地能够引发各界对某个或某一类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讨论。  如果以艺术的较高标准要求,也许脱口秀演出中,最有争议或者说为人“诟病”的,就是其言语中不时出现的“冒犯感”。有些演员认为这是特定表达产生情感沸点所无法克服的,是反讽文本在所难免的“副作用”,还有人劝观众“切勿玻璃心,不要太计较”。可记者却觉得,总让观众去迁就去适应,似有大不妥。创作何种类型节目,不能丢的还是精品意识。对于脱口秀而言,要出精品,就要保证立意水准、体现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拿捏好尺度,展现脱口秀的本色魅力。否则,久而久之,编排已经套路化,造的“梗”也不再新鲜,节目定会陷入乏善可陈的审美疲劳之中,甚至逐渐走向无聊和肤浅。而这些,最终会成为脱口秀能否成为真正艺术的试金石,也应是大批脱口秀演员在5分钟台上时间之外,需要深思和探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