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6-6 22: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热是许多患儿就诊的主诉,占儿科急诊的 50% 以上。关于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反复高热的患儿是否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家长及广大儿科医生均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各级医院均普遍存在交替使用的情况。许多儿科医生推荐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烧药」,这种做法同时也得到许多患者的认可。
  那么,「退烧药」到底能否交替或联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回答以下问题:「退烧药」的本质是什么?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交替或联合使用「退热药」会产生什么风险?如果是高热惊厥的患儿反复高热是否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热药」?

  「退烧药」的本质是什么?
  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预判事物的发展方向,要知道是否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退烧药」,要知道「退烧药」的本质。
  「退烧药」又称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抗炎作用,1974 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将本类药物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aspirin-like drugs)。儿科临床实践中,公认的、安全有效的 NSAIDs 药物有且只有两个——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机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2Q+ 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在前列腺素合成酶(COX)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各种 PG,PG 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如炎症、发热、疼痛、凝血和胃酸分泌,以及血管、支气管和子宫平滑肌的舒缩。也因此,NSAIDs 具有抗炎、退热、镇痛、抗凝、调节胃酸分泌等作用。
  当我们使用 NSAIDs 药物只希望它起到退热作用时,由于作用机制,它同时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损害、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等。因此,过多或过频繁使用退热药会更患儿带来相当的风险。NSAIDs 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 COX-2 有关;而抗血栓作用及多数不良反应则可能与抑制 COX-1 有关,药物对两种 COX 的选择性不同。
  「退烧药」(NSAIDs)的作用机制:NSAIDs 通过抑制 COX 来抑制 PGs 的合成,从而起到退热、抗炎、镇痛等作用
  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孩子一旦「发烧」,家长就心急如焚,急急忙忙带到医院,更有甚者因为孩子发热不能及时就诊而大闹儿科急诊,甚至辱骂或对医务人员动手动脚,严重扰乱医院原本就已经很紧张的就诊环境。家长最常见也是最荒谬的理由是——怕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那么,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事实上,发烧不是一种「病」,发烧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是疾病的症状,发烧本身并不会「烧坏脑子」。没有任何研究和临床表明发热本身会恶化病情或「烧坏脑子」!
  但许多家长可能会反驳,隔壁老王家的娃,之前因为发烧,现在小孩变得傻傻的,腿脚也不利索了,那不就是「烧坏脑子」了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会把医务人员问蒙,不知从何解释。
  有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比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烧,如不能及时诊治,可能会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诸如癫痫、脑瘫、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但你得搞清楚,并不是「发烧」本身引起「烧坏脑子」,是颅内感染引起的,发烧和「烧坏脑子」都是由于颅内感染引起的。同理,发烧本身也不会烧坏心脏等其他器官或组织。事实上,儿科门急诊发热的患儿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这种发烧本身并不会对患儿健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发烧是只「披着狼皮」的羊,看上去可怕而已,但比发烧更重要的是透过「狼皮」看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重要的是发烧背后的病因。
  那么,有些家长又会问了,既然不是发烧本身「烧坏脑子」,那么万一我家孩子是由于会「烧坏脑子」的疾病引起的发烧呢?
  对于发烧患儿,我们反复强调,不能只是关注发热这个症状,还要关注发热时间长短、热峰、睡眠、饮食、眼神、活动、循环、呼吸和精神状态等等。
  特别是精神状态,如果发热伴随精神反应差、肢体异常运动、眼神游离、皮肤花斑纹等严重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这时候才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如果患儿发烧合并咳嗽、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且精神反应良好,活动和平时差不多,食欲也很好,那么多数并不会是严重到会「烧坏脑子」的疾病。
  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发烧本身不会「烧坏脑子」,也不会烧坏其他任何器官。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回答: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什么?既然发烧不是一种「疾病」,只是疾病的表现之一,那么「退烧药」就只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因」治疗,也就是「退烧药」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
  如此一来就好理解,「退烧药」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体温正常,而是为了缓解孩子的不适,减少孩子由于发热引起的不舒服。事实上,有研究表明,NSAIDs 起效后,体温一般是下降 1-2℃,而不是正常。因此,即便服用 NSAIDs 后患儿体温仍然高于 38.5℃,但患儿头晕、头痛、疲倦、胃纳等症状得到缓解,那么退热药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没有必要一味追求体温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