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听过“春捂秋冻”?秋季适当“冻一冻”才不易生病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6-6 22: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民间保健谚语,意思是让大家在春天的时候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适当地“捂一捂”,而秋天降温的时候也不要急于增加衣物,适当“冻一冻”,这样更有利于预防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秋冻”。
.hzh {display: none; }为什么要“秋冻”?

《内经》有云:“一年四季之中,大自然的阳气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循环往复。”进入秋季之后,气温转凉,大自然阳气开始潜藏,人体阳气也应该随之转入收敛状态,因为只有很好地收藏,来年才能有生发的基础。
中医讲究“阴阳制约”,相对于人体阳气来说,我们周围的秋凉气候就是阴,当我们身边的阴气越盛,对阳气的制约作用就会越强,也就越有利于阳气的收藏。“秋冻”的本质就是加强阴气的制约作用,从而达到阳气潜藏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来讲,在秋季气温下降的过程中,适当地“秋冻”,随着气温下降逐渐增加衣物,能使我们的身体慢慢地适应气温下降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我们该怎样正确“秋冻”?
“秋冻”听起来简单,但并不是在秋季降温时不加衣服就成,“秋冻”是有讲究的。
1.哪些情况下可以“秋冻”?

“秋冻”并不是无条件的不加衣服,让自己“冻着”,在气温不低于20度时,让身体适当地“冻一冻”,就能达到“秋冻”的目的,随着气温下降,可根据情况适当添加衣物,但是当气温降到15度以下,持续时间两周以上,就一定要穿上秋冻保暖的衣服了。
2.这几个部位不能“冻”
脚: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在“秋冻”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脚部冷到,尤其是女性朋友,如果脚部受寒,很容易导致腹部(尤其是子宫)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宫寒影响月经。
腹部:腰腹、肚脐也是不能“冻”的部位,因为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肩膀:肩部如果受凉,容易导致上肢血液循环不畅,出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等情况。
脖子:脖子受凉,向上容易影响脑部供血,向下则容易引起肺部不适,出现感冒、支气管炎等。
3.这几类人群不宜“秋冻”

虽然“秋冻”有益健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一般你来说,患有鼻炎、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体虚的老人、体寒的女性患者以及儿童等人群都不宜“秋冻”。
4.正确“秋冻”要科学穿衣
正确“秋冻”,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科学穿衣。根据气温增减衣物,以体感微微凉为宜,不需要裹得严严实实,但也不能穿得过少,如果已经“冻”到“寒冷”的程度,那么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这样就违背了“秋冻”的初衷。
5.正确“秋冻”,南北方要区别对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