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强为标志的洋务运动为什么给弄失败了?对我们复兴中国梦有何教训?

[复制链接]
查看25 | 回复25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贴兼讨论贴

  发此贴原因:在我已出版《洋务大业》《晚清大变局》基础上,在我的一本新书《晚清30年改革》十月份即将出版之机,对历史上的改革进行反思,跟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展开讨论,以期结交朋友,从而达到思想上共同进步。
  欢迎同兴趣、同道中人参与到此贴的讨论之中。
  下面我来发文,每次发起一个主题。

  第一位我请出场的叫冯桂芬(1809—1874年)。
  冯桂芬是对经世致用感兴趣的学者,而且仅仅是学者,因为,他的工作是做老师,在苏州的书院中从事教学和研究。他的这一平稳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方式,直到1860年太平军攻陷苏州之时,才弄醒了他的好梦。
  随后的岁月,他发现自己侧身于向上海逃难的绅士堆中。在这里,教师做不成了,没有课上了,只好跟他们这一群人谈古论今。
  在逃难的途中,他看到了一个东西:西方大炮。他亲眼看到了这个吐火球的可怕玩意儿竟然把太平军将士炸得血肉横飞,阻挡了太平军对上海迅猛的攻势。
  正当他惊异于西方大炮的威力,感谢西方的大炮挡住了太平军的部队追杀时(太平军看到手心红润的读书人,那就要把他们杀掉的),又听到一个让他更震撼的消息:英法联军把朝廷的都城北京给占了。
  英法联军的力量为何这么强大呢?还是大清的军事实力太弱了呢?冯桂芬感到自己的脑子有点运转不过来,于是,他坐下来静思。
  他的思考有了结果,1861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校邠庐抗议》。
  他用“抗议”这样一个刺激的字眼,其实是他提出大清国内急需改革的建议案。对国内政治进行改革,而且还是急需的——他提出这样的主张,也的确是吃了豹子胆了。还好,朝廷没有派人来捉他去坐牢。
  在这本书的最后四章里,对于如何应对西方的挑战,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战争是国家的重要政策,这是他的观点之一。他认为,这个政策用得好就好,用得不好就出纰漏。而大清在运用这一政策时,就出了问题。既然跟老外宣战了,那就应该让枪杆子说话,可是政府却丢掉枪杆子,在随后走了和局。跟老外讲和了,那就应该用和的手段,而提出求和请求之后,政府出兵跟人家打了起来。这叫什么事呢?人与人之间,都有个原则性的东东,何况国家与国家之间呢?他认为,正是政府在夷务上动摇的做法、蛮干的做法,导致连国家的都城都给洋人抢了去了。
  在上海他认真观察了英、俄、法、美的武力情况,他得出的结论是,这四个国家在武力方面是相等的。他推论说,他们四国之间,既是势均又是力敌的,据此,他预测了他们将来在大清的行动:这四国暂时会出现平衡状态,基于此,大清在与四国签了条约之后,会有一段时间是安全的。将来,这四个国家之间,有可能达成协议进而合谋大清,或者是某一国可能在大清的地位胜出,取得独占地位;总之言之,不论出现哪种情况,大清一定会再一次遭受外国战争的困扰。
  哎哟,他的预言,今天看来,实在是太灵验了,比天气预报都灵验了,因为他预测的是N年之后的事情。N年之后的大清国运模式,果然依着他预测的方向运动——经过洋务运动一段时间的平静时期之后,便是美国推动各国联合起来肢解大清的门户开放政策,进而便是日本进攻大清的甲午中日战争、法国进攻大清的中法战争。
  冯桂芬得出的结论是——大清应自强,而且应及时自强,抓紧时间,加快速度,不然的话,外国的战争,跟着屁股后面就来了。因为这四国在大清的势力总有被打破的那一天或合谋大清的那一天,那一天一定会重新到来(如果到了那一天,大清还是弱小弟的话,人家就打你没商量)。
  真是跟诸葛亮、刘百温一样的人啊!他能准确地预测国际形势的走势,而且他预测的是世界形势的发展对大清的影响,再一次而且,他是在信息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的预测呢!这种神力,就不能不让人佩服了。
  那么,下一步大清该如何做,才能达到国家的自强呢?冯桂芬给出了他的方案。
  他的方案很简单,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案,大清政府上上下下,几乎所有掌权人,都做不到。
  他的方案简单到只有四个字——自我批评。
  冯桂芬说,什么是真正的自立自强,那就是要有反躬自问的自我批评的精神与做法,不为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因为,只有当人们在毫不客气地寻找自身的缺点时,才会毫不犹豫地学习别人的长处(那时的大清士大夫,不就是以大国自大吗?一味地拒绝向洋人学习吗?)。
  冯桂芬说,在学习别人的办法时,如果这种办法看上去不对头(被认为是违背了古圣先贤的做法),我们都要毫不客气地学习它;如果办法对头,那怕是我们今天瞧不起的“蛮人”“夷人”的做法,我们也要毫不脸红地立即学习它。只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才会走到自强的彼岸。
  冯桂芬的提出来的做法,说白了,也就是谁对了学谁的,千万别要有什么思想顾虑。
  但是,在那个年代,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所有的大清人,从上层当官的到普通百姓,从天天读书的知识分子,到田地里干活的老农,大家只认一个理,那就是咱们大国的人,只学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真理,不会也不能弯下大清子民高贵的腰来学习什么蛮夷人的做法,即使他们的做法对的,也不能学。(除非将他们转个弯,就象火药一样,说成是我们祖先发明的,元朝时传到欧洲去的。然而,机械制造之类的,如何转也转不到我们祖先的头上去了,毕竟,咱们的祖先加在一起的,机械方面,也就四大发明,或四十大发明吧,相对于欧洲人的发明来说,那也太不够了。)
  冯桂芬认为,在四个方面,西方国家远远地走到了大清的前边去了。这四个方面分别是: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英法等国那时已建立了合理配置劳动力的市场流通平台),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特别是煤、铁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君民思想的沟通渠道建设(英法等国上、下议院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名与实的研究与开发(施政的理论与实路,科研成果的理论与实践应用)。
  牛人啊!超出了那些军人为主体的洋务实业派(这些人认为,大清只要向西方国家学习枪炮轮船的制造技术)。
  他认为,大清在这三个方面,就当时的条件,无论如何,在数年或十数年之内,是能够赶上西方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一点也不为大清泄气。,他认为大清有一样东西,就足以把西方超过大清的那四个方面搞定,这个东西叫智慧,确切地说,叫经世致用的智慧。他认为,这是大清人的头脑中特有的,也是特别能战斗的。大清人只要运用起经世致用的智慧,就足以对这些事务方面进行革新,那一切也能就搞定了。
  冯桂芬还提出了许许多多关于改革吏治的建议(太多了,不耽误读者的时间,就不抄录了)。他认为西方的竞争思想未必有大清的儒家思想好。他认为,大清要想向西方学到科学知识和技术,那就只有一个条件:在科举制度上进行重大改革。
  或许正是由于冯桂芬的建议,或许是由于冯桂芬的思想影响力,总之,李鸿章才在1864年壮起胆子向恭亲王提出建议案:在考试制度中,为精于技术的考生开设新科。
  即便如此,冯桂芬的思想也还是远远地走到李鸿章的前面去了。他对科举制度贫乏的考试内容大加抨击,认为这样的考试制度,对文人的前途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文人念了一辈子的书,腰也驼了,背也弓了,眼睛也近视了,手无缚鸡之力了,除了当官,能写上一手毛笔字之外,一样事都做不成)。
  冯桂芬主张对这样的制度要来一场大变动,他说,兵工厂和造船厂中的优异工匠,为什么不可以授与举人的功名?而那些能改进西方产品的人,为何不可以授与进士的功名呢?(他应该还没有想到发明专利权的做法),而且还可以允许他们一起来参加殿试,搏取名次。
  如果国家来个这样的改革的话,上行下效,那样的话,号召大清人学习西方的技术,岂不是就容易多了,就不会象这样难上难了。这样做了,大清将来懂技术的人才,那就会远远地超越西方了。
  冯桂芬当上了李鸿章的幕僚。
  或许是听信了冯桂芬的这一套,手中握着顶顶大实权的这位人物,这就要对科举制度动刀子下手了。
  本章节选自《洋务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火潜刘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可是这个也来娱乐论坛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刀982684316 2楼 2013-09-15 08:28:47
  写的不错,可是这个也来娱乐论坛了吗
  -----------------------------
  娱乐论坛,我喜欢来的地方,这里话语幽默、时尚、新鲜,这些是我的最爱之一。
  这里的观点不一,多重复杂,开放包容争论,这正是我喜欢懒在这里不走的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改硬件不改软件,没有像日本那样全盘西化,所以招致失败。就跟现在中国的城市化一样,只有硬件的城市化,而没有软件的城市化是不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枪对脑门自然乖 4楼 2013-09-15 08:56:50
  只改硬件不改软件,没有像日本那样全盘西化,所以招致失败。就跟现在中国的城市化一样,只有硬件的城市化,而没有软件的城市化是不行的。
  -----------------------------
  只有硬件的城市化,而没有软件的城市化是不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硬件的城市化,而没有软件的城市化是不行的
  ——————————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寸山河一寸金 6楼 2013-09-15 09:08:15
  只有硬件的城市化,而没有软件的城市化是不行的
  ——————————经典
  -----------------------------
  过奖过奖。小弟只是随便说了几句,没想成了经典。
  你个人出书,确实了不起。不过,我想给点建议给你,现代人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看书,我认为你应该像微博那样,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杂文跟广大读者交流思想,这样会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5楼(作者:@一寸山河一寸金 于 2013-09-15 09:06)
  @枪对脑门自然乖 4楼 2013-09-15 08:56:50
  只改硬件不改软件,没有像日本……
  ==========
  日本的成功因为是天皇是和族,我们是异族统治。说西化日本也没有多西化。
  第一满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不同,只能引进西方皮毛,不是思想和体制,一旦开启民智,君权虚化,汉人在统治阶层权利扩大是必威胁满人统治。清亡的时候满人吓尿,嘉庆三屠,扬州十日比起南京大屠杀有过之而无不及,再加上仗的自己是满人统治压迫汉人也不少,清完了,纷纷改成汉姓。
  第二孙文辛亥革命打出的旗号可不是“民主共和”而是“驱逐鞑虏,回复中华”。说明反对异族统治还是有很强大的君主基础,打出这个口号就有无数人支持,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反清。虽然清靠抹黑清朝给汉人洗脑汉人皇帝是垃圾汉人就应该给满人统治,但民间反清组织一直存在。
  最后清确实亡在两个汉人手上,孙文和袁世凯,而满人连为自己统治结束协商的权利都没有。
  所以清亡与其说是反帝反封建,不如说是反对异族统治,汉族重新回归统治阶级。毕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愿意被他人统治,何况是汉族那么伟大的民族。如果是当时不是清末而是明末,那洋务运动和君主立宪成功概率很大。如果是异族统治就没有成功的土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4: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思想发展都有时代背景
  在明末出来那么多思想先进的思想家。接近于现代西方的思想。
  到清代由于思想的禁锢基本没有思想家。有闭关锁国日。
  不过清朝洗脑能力倒是不错,可以把一个贪官如和绅之流夸吹捧,可以把一个只会挥霍国库,请人代写诗词的乾隆当初明君。抹黑能力也很强,把明朝黑成,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