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卫星遥感地图嚇到我了 ! —— 三峡大坝变形了? 技术错误 !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9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日,一条三峡大坝“ 发生变形并可能溃坝 ”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里被广泛传播。
发帖人将两张疑似 谷歌卫星图 的三峡大坝图片拼接在一起,其中左图中看不出大坝有异常,右图中坝体有明显扭曲,对比效果明显。
澎湃新闻报道,7月2日晚,三峡集团流域枢纽管理局枢纽运行部主任专业师 曹毅 表示,用户看到的谷歌卫星图,并非卫星直接拍摄,而是经过一系列算法处理形成,由于谷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某些算法不同,因此显示某些场景出现偏差。他说,谷歌地图显示的三峡片区的地形,经常会出现不准确的地方,因为“ 坐标被处理过的 ”。
曹毅 说,他和一些同事也注意到了这条传言,“ 当娱乐新闻看了 ”,未予理会,他表示自己每天都在三峡大坝工作,如果真的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肯定会被发现。
“ 大坝运行很正常,你放心。”他说。
7月3日,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称,7月2日已注意到此传言并向领导作了反映,目前三峡大坝未出现变形。该公司另一位负责媒体联络的人士也表示,此消息为谣言。
一位卫星遥感专家分析,从谷歌地图上看到的卫星图片,是通过拍摄的多张图片,结合地理坐标等信息,经过拼接修正后生成的。国外公司通常不掌握中国的重要地理坐标数据,因此修正后的图片就会不准确,视觉效果上可能发生变形。“ 大坝出现一条裂缝都是重大隐患,如果出现这么大变形那还得了?” 他说。
查阅公开报道显示,由于三峡最大坝 高181米,坝上水库 库容393亿 立方米,大坝要经受长江洪水的考验,这些都对大坝安全运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据专家介绍,三峡大坝能否安全运行,主要取决于大坝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质量。
新华网2002年的一篇报道称,三峡大坝的基础是花岗岩,岩体整体性较好,透水微弱,强度高。坝基岩体质量能够满足混凝土重力坝的建基要求。 在导流明渠截流前,中国国务院验收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大坝的地质情况进行了专门的安全鉴定,确认大坝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优良,与三峡工程论证期间勘探结果一致,大坝地质基础十分稳固。
据悉,三峡大坝从1998年开始浇筑,1999年至2001年连续3年实现高强度施工,混凝土年浇筑量都在400万立方米以上。由于三峡工程采用了比国家质量控制标准更高的混凝土施工标准,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确保了二期大坝的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大坝浇筑已验收的项目中,质量合格率达100%,二期大坝浇筑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咋没照片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是西方滴阴谋,
子子孙孙永保用的大国之重器。
子子孙孙永保用、永宝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ttxw15/845840/index.html 7月7日消息,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综合效益。三峡枢纽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大坝和右岸地下电站等建筑物。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 185 m,最大坝高 181 m,大坝轴线全长 2309.5 m,基岩为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各建筑物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三峡枢纽工程安全监测作为三峡工程 8个 单项技术设计之一,前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设计研究,设立了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安全监测设施,监测项目分为常规监测项目、专项监测项目、地质环境监测项目 三大类 14项,此外还有各种巡视检查项目,形成了一套覆盖所有建筑物和所在区域的完整监测系统。其中变形监测设施包括:正垂线、倒垂线、引张线、伸缩仪、精密量距、静力水准仪、精密水准点、双金属标、测温钢管标、多点位移计、基岩变形计、钻孔测斜仪等。
建设阶段,监测仪器的埋设及观测工作列为独立标段,1994年起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共埋设仪器测点 12087个;其中变形监测测点为 2681个,完好率为 99.8%。全系统有 5330个 测点已实现自动化运行,涵盖船闸、升船机、大坝挡水一线、左右岸厂房、右岸地下电站、茅坪溪防护坝等建筑物的内部变形及渗流、应力应变等内观监测项目,具备定时自动巡测或选测、坝体强震动自动触发加密观测,和信息录入、数据计算处理、图形报表输出、数据检验分析及预警等功能。可实时监控枢纽运行性态的细微变化。
1999年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立以来,对三峡枢纽安全监测情况保持了连续的跟踪检查、分析和研判。
2012年,三峡大坝在国家能源局进行了安全注册,定期向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报送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并接受其监督管理。
2013年以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编制《 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 》,回应各界关切,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安全监测成果亦在每年运行实录中定期向社会公布。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完成了《 三峡工程建设第三方独立评估综合报告 》,评估意见认为: 三峡枢纽工程 175 m 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枢纽建筑物各项监测值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各建筑物工作性态和电站机组运行正常。
三峡大坝2006年全线挡水、2010年至2018年连续9年蓄水至 175 m 水位运行,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大坝变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 1.45mm ~ 26.69mm 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 -0.24mm ~ 4.63mm 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 1.0 mm 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 -1.82mm ~ 28.70mm 之间,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根据我们接触的全世界的高坝,就安全监测措施的门类和覆盖率、运行十多年后内部观测仪器的完好率以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三峡大坝都是首屈一指的。


咋个越说我越有一点点心慌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16511615595 发表于 2019-7-4 17:09
咋没照片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 三峡大坝变形 ”图组合出现的,还有一张宜昌交旅集团文化产业有限公司7月5日发布的“ 三峡大瀑布景区暂停接待游客的通知 ”。“ 三峡大坝变形决堤 ”论的传播者试图诱导舆论认为,正是“ 变形、溃坝 ”造成了景区“ 封坝 ”。
但不难发现,上述谣言从很多角度来看都站不住脚。澎湃新闻邀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张博庭 为此撰文,剖析了“ 三峡大坝变形 ”谣言中的伪科学,同时解释了何为“ 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 ”。
在压力作用下绝对不产生任何变形的工程结构,几乎不存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变形即可消失并能完全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称为弹性。超高层建筑在大风中的“ 摇摆 ”就是基于同样的道理。根据应力应变三阶段,未裂阶段为弹性变形、裂缝阶段混凝土呈塑性变形分布、破坏阶段塑性变形极限。若果真出现如传闻般严重的变形,坝体马上就会出现严重漏水。这显然与事实并不相符。
以下为 张博庭《 关于三峡大坝产生变形的探讨和说明 》全文:
最近,一条三峡大坝“ 发生变形并可能溃坝 ”的消息,在一些微信群里被传播,同时附带疑似谷歌卫星图的三峡大坝图片坝体出现扭曲。于是,网络上有关“ 三峡大坝即将垮塌,下游几百万人危在旦夕 ”的传言不胫而走。特别是还有一位“ 旅居德国 ”、自称“ 水利专家 ”的王维洛,透露说“ 三峡大坝是走动的,这种设计决定了三峡大坝的脆弱性 ”。他称“ 三峡大坝的块体与基础并非一体,大坝的混凝土坝块是摆在岩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压力和温度的影响,他会发生不同的变形和位移,也就是说大坝在走。”
一时间让人感觉到,似乎中国的水利专家们都不敢说出真相。听到这种传言,作为水利水电的专业人士,确实感到很无奈。你说咱们相信这个传言吧,它确实也太离谱了。你说你不信吧,可它还真是“ 有图,有真相 ”。
网传的三峡大坝扭曲变形卫星影像
记得几年前,某些国外的反华势力曾经威胁说“ 一旦爆发与中国的战争,首先要用原子弹轰击三峡大坝,可以让下游的几千万人生灵涂炭。” 后来曾有水利水电专家站出来解释说,在三峡大坝的设计论证过程中,曾经考虑过核武器的威胁,并且做过多种模拟试验。最后三峡选定的“ 混凝土重力坝 ”是能够抵御住常规核武器攻击的。即使坝体在命中几百万吨当量的核武攻击后,大坝也就是炸开一个几十米的大口子,其作用相当于打开了几个关不上口的闸门,不会造成溃坝,也不会对下游造成太大的洪水威胁。今天看来,让照片变形的威力,居然可以大过原子弹。威胁使用原子弹所能引起的恐慌,居然不如让照片变形的谣言。
据了解,其实从谷歌地图上看到的卫星图片,是通过拍摄的多张图片,结合地理坐标等信息,经过拼接修正后再生成的。已经有遥感专家猜测“ 可能是国外公司不掌握中国的重要地理坐标数据,因此修正后的图片就会不准确,视觉效果上可能发生变形。”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是不是有人故意在照片拼接时做些了手脚。
其实,中国的三峡只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 水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但三峡的水库和大坝,在世界上都不是最大的。三峡水库的蓄水量,在世界上只能排在第20多位。世界上库容最大的乌干达欧文水库,库容要比三峡大上几十倍。三峡大坝的坝高,在世界上也要排到几十位之后。
这些比三峡大几十倍的水库、大坝,大都已经建成几十年、上百年了,但从未听说过它们什么水库“ 压偏了地轴 ”或者大坝“ 出现了变形 ”等等怪事。为什么我们比它们小得多 ( 建成也要晚很多年 ) 的三峡,却总是屡屡出现“ 奇迹 ”?
大家都知道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但可能不太了解三峡的水库和大坝,在世界上根本还排不上号。为什么“ 水库再大 ”、“ 水坝再高 ”,只要建在国外都是安全的,但只要建在中国,就一定要出大问题?造谣者的逻辑矛盾昭然若揭。
谣言经不起推敲。为什么世界上建有的几十万座水库大坝,从来没有一个出现过“ 严重变形 ”,而偏偏中国的三峡出了这种问题?原因恐怕只有一个,有人 ( 有意或者无意地 ) 在照片上做了手脚。因为,根据常识,大坝的建筑材料都是脆性的。一旦在水压力下,出现 ( 谣言中 ) 如此严重的变形,马上就会出现严重的漏水、甚至垮塌。也就是说,只变形、不漏水的“ 大坝 ”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其实,早在21世纪初期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年前,这位旅居德国自称“ 水利专家 ”的王维洛,就曾在网络上大肆散布说“ 中国的三峡大坝,出现了严重的设计错误。三峡水库的水利坡度不应该是2米,而是42米。因此,最终的三峡大坝不可能实现蓄水到175米的目标。除非把三峡的移民增加到250万。”
对于这个谣言,当时我们很多水利专家 ( 包括我国最水利界著名的潘家铮院士 ) 都进行过解释和说明,但始终都没有办法澄清 ( 当时的猫眼论坛每天都有关于三峡蓄水的争论 )。直到2010年三峡水库成功蓄水到175米,实测的水利坡度只有1米多,上述谣言才被事实揭穿。王维洛此后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也不再敢自称“ 水利专家 ”了。想不到十几年之后,这个当年的骗子,又打着“ 水利专家 ”的旗号出来骗人了。
关于三峡大坝的弹性变形情况,三峡集团微信号发布的《 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谈三峡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和坝体变形现状 》文章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
文章说“ 三峡大坝2006年全线挡水、2010年至2018年连续9年蓄水至175m水位运行,运行以来的监测资料表明: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工程运行安全可靠。大坝变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间,蓄水前后坝基位移变化多在1.0mm以内;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主要受水位和温度影响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布与坝高相关,表现为河床中间大,两岸逐渐减小,符合重力坝变形规律,坝体变形处于弹性状态,各项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这些观测数据比较专业,可能需要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压力荷载作用下,任何建筑结构都必然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例如,我们常见的高楼大厦,因为它只有下面的基础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在风力作用下,常常会发生一定的结构变形(位移晃动)。水坝的结构与高楼大厦有所不同,它下面的基础和左右两岸坝肩三面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尽管水库的水压力要比自然界中的风压力大得多,大坝的结构变形要比高楼大厦小得多(通常要小几个数量级)。在压力作用下绝对不产生任何变形的工程结构,几乎是不存在的。
观测数据中的“ 坝顶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1.82mm~28.70mm之间 ”就相当于高楼大厦在风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结构变形。一般来说,一座185米高的大楼,在风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几十厘米的弹性位移,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一座185米高,2000多米长的大坝,在巨大的水压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最大弹性位移,最多也没超过28.7毫米。这说明,三峡大坝结构稳定性非常高。即使在巨大的水压力作用下,大坝的结构变形也非常小。
此外,与近似钢架结构的高楼大厦不同,水坝的大体积混凝土块体在巨大压力下,除了要产生结构变形之外,还会产生一定的材料变形。所观测的数据“ 坝基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在-0.24mm~4.63mm之间 ”主要是来自大坝的混凝土材料变形。超过百米的大体积混凝土,在巨大的水压力下,最大的材料变形地方都没有超过5毫米,这说明浇筑大坝混凝土的质量,还是非常好的。
数据中的“ 截至2019年4月,坝基累计垂直位移在1.45mm~26.69mm之间,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 ”主要反映的是大坝的垂直沉降。这里的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大坝基础的具体情况。在沉降方面,最重要的表述是“ 坝体沉降趋于稳定,蓄水前后没有明显增加 ”。
总之,三峡集团微信所公布这些数据,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很快都会发现三峡大坝的建设质量之高。但对于一些没有什么工程概念、不知道任何建筑结构在压力荷载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位移和变形的人士来说,也难免会产生“ 闹了半天,三峡大坝还真产生了变形 ”的误解。所以,非常有必要再作出以上解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境内外社交媒体疯传三峡大坝变形的截图,引发公众对大坝崩溃的担忧 ……
在大坝变形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官方账号出面辟谣,发布一张高分六号卫星拍摄到三峡大坝的照片,澄清大坝没有变形;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辟谣;
三峡大坝工程专家出面辟谣;
德国之声 引述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水利专家 菲延( Herbert A. Feyen ),表示一座水坝“ 永远处于运动的状态 ”,产生变形完全是正常的事情,气温、水位等外部因素都会造成大坝主体变形。
从三峡集团公布的数据看,坝顶上下游方向的水平位移在 负1.82毫米至28.70毫米 之间。对此,菲延 认为数据处于正常范围内,“ 不值一提 ”,表示“ 现代任何一座摩天大楼的变形程度都比这个要大得多 ”。
菲延 也指出,决定一座水坝所承受压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高度。从全球各地的水坝高度排行榜来说,三峡大坝虽然长度很长,但从高度上来说绝对不是排名靠前的。
此外,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菲延 表示,这种纵切面为三角形的重力坝是抗压能力最强的一种大坝结构,因此觉得此次有关大坝变形的图片属于“ 假新闻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一则关于三峡大坝“ 扭曲变形 ”的谣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多方专家、科研机构和各类媒体纷纷出来辟谣。
面对谣言,三峡集团应该持什么态度?三峡大坝的真实状态究竟如何?应该如何认识三峡工程?三峡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范夏夏 7月11日接受了中国三峡传媒记者的采访,发表了对三峡工程安全状况的看法。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岿然不动
范夏夏 指出,三峡集团要用大众的语言告诉大众真实的三峡大坝,来引导公众的认知,对那些造谣惑众者,必须态度鲜明。三峡集团作为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和运营者,有责任有义务告诉民众三峡大坝真实的状况: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岿然不动,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7月10日,有超过1万名中外游客在三峡大坝景区游览,每年更是有约300万中外游客实地见证了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游客眼见为实,三峡大坝气势恢弘,巍然屹立,这就是事实。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综合效益。范夏夏 说,“ 三峡工程是全人类的财富,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三峡工程是适应自然、造福人民、改善生态的里程碑工程。作为长江防洪体系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数以亿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只有中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才掌握三峡大坝的真实性态
三峡工程是中国人建设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范夏夏 说,“ 三峡工程,或者说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中国水电工程代表了世界水电行业的最高水平,从这个意义来讲,只有中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才真正掌握三峡大坝的真实性态。因为我们有理论、有实践、有数据,这就是事实。任何没有科学缜密监测数据的猜断都是不科学的、不负责任的、外行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
三峡大坝当前各方面性态均优于预期和设计标准
范夏夏 指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建设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三峡工程从论证到建设到运营几十年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数据监测,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工作,而这些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数据监测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三峡大坝当前各方面性态均优于预期和设计标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讲,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大国重器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骄傲和自豪,三峡工程所积累的大量数据是中国水电工程领先世界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三峡工程是开放的工程。范夏夏 表示:“ 我们欢迎全世界的同行们、科学家们来三峡看一看,共同分享我们的成果和经验,把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经验发扬光大,用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希望我们的成功实践能为世界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范夏夏 薄瓜瓜 范跑跑 “ 我为我粑粑戴颜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 日讯 谷歌地图上那张歪歪扭扭的三峡大坝图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进一步核实表明,谷歌地图上的卫星图像的表现很不稳定。
这张被用来造谣“ 三峡变形 ”的谷歌卫星地图,拍摄于2018年2月23日,但谷歌地图在2018年9月拍摄的另一张图片则显示三峡大坝一切正常。最夸张的一张谷歌卫星图拍摄于2015年,从这张图中大家可以明显看到三峡大坝已经严重扭曲了。
卫星图像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我们知道,人造地球卫星是以第一宇宙速度不断绕地球旋转。这样的话,遥感卫星沿着其运行路径拍摄的图像其实是地球表面的一个条带,如果要获得全球的遥感影像,就需要把这些拍下来的条带拼接在一起。
另外,光学遥感卫星需要配合太阳对地球的光照才能取得好的拍摄效果,其轨道面与太阳光入射角必须保持固定的角度,这样的轨道被称为“ 太阳同步轨道 ”。卫星拍摄了一个目标之后,由于地球的自转,当卫星绕地球转一圈回来时,原来拍摄的目标已经不在其镜头之内了,甚至已经相隔数千公里之远。
除此以外,遥感卫星拍摄地球表面得到的原始图像本身就存在着几何变形。
另外,地面物体的高程也会对卫星图像的几何校正产生影响。
具体看过谷歌地图不同时间拍摄的三峡大坝图片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有的图片拍摄的是大坝的正上方,有的图片拍摄的明显是大坝前上方,可以看出大坝正面雄伟挺拔的身姿。这就是地物高度对于卫星图像的影响,高度较高的物体顶端可能会位于与其基座不同的地理坐标上。因此,对于很精确的卫星图像几何校正,还需要引入地面高程数据。
除此以外,通过卫星对地面进行拍照,还经常受到云层的影响。为了得到谷歌地图那么大区域的全球卫星图像,工作人员不得不进行填补镶嵌的工作,用天气良好情况下拍摄的照片替换一部分被云层遮盖的图块。
卫星图像听起来简单,其实后续的加工处理十分繁杂。
从这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谷歌地图也并不是神乎其神。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貔貅君临 发表于 2019-7-20 09:46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 日讯 谷歌地图上那张歪歪扭扭的三峡大坝图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进一步核实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