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码“降准”7000亿!究竟释放的啥信号?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1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天狐行空
  6月24日(周日),央行宣布了年内的第三次加码“降准”:从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又释放资金7000亿!加上1月25日第一次“降准”的4500亿、4月25日第二次“降准”的4000亿,半年内3次“降准”已累计释放资金1.55万亿。业内人士由此估计年内至少还会有1次“降准”可能。
  换言之,2018年央行全年释放资金2万亿已基本没什么悬念了。
  啥叫“降准”?说白了就是“央妈”印钞放钱,还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放水”——就象一杯牛奶,突然放入了巨量的水,杯中牛奶的价值和品质就会大大减少。
  1年释放资金2万亿是个啥概念?
  这么说吧:它相当于2003年我国货币发行量M2的总和、2000年我国货币发行量M2的1.5倍多。
  这么巨量的“水”一下子放出来,它们会流向哪里呢?
  按“央妈”的说法和设想,是“支持小微企业”和“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并且与前两次降准一样,都是“定向”放水,但业内人士却普遍解读为这次“降准”是“大水漫灌”,释放出的是一种“货币整体宽松”的强烈信号——虽然“央妈”嘴上不会承认。
  本狐倾向于这一判断。为什么呢?
  因为本次“降准”虽然也名为“定向降准”,但背景却与上两次完全不同,即本次“降准”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情况下作出的,而且是从7月5日起实行。为什么是7月5日呢?因为7月6日是美国决定向中国500亿美元输美商品增加关税开始正式实施的日子,也是我国对等“反制”措施开始实施的日子。所以本次“降准”明显具有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意味在。这就不是“定向宽松”能够应对得了的。要应对这个问题,必然要全面“宽松”才可能奏效。但这是能做不能说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还要“去杠杆”、“去库存”,因为上两次虽然也强调的是“定向降准”,但房地产却5个月全国楼市调控近160次,房价还是涨了(详见https://news.sina.cn/gn/2018-06-11/detail-ihcufqih2033511.d.html),如果再明说是全面“宽松”,那房价还不涨疯了?由此可知,本次“降准”对房地产绝对是个利好信号。上半年买了房子的人该偷着乐了,因为躺着就能赚大钱,比开厂子办实业挣钱要来得快、也挣得多,房价岂有不涨之理?
  所以,也可以说,甚至可以“预言”,本次“降准”最大的受益者是房地产,而不是什么小微企业和股市。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哪里有利、哪里利大它就往哪里跑,不是你说让它流向哪里它就会流向哪里的。依这些年股市和实体经济的糟糕处境,谁会把贷到的钱投向没有赢利可能的黑洞行业?昨天上午股市的“高开低走”已预示和反映了这一点(如下图)。“央妈”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要特别强调说是“定向降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投资者,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值得注意的是,“央妈”在解释这次的“定向降准”时还特别强调了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有明显安抚股市投资者的意味在。因为最近股市的表现,大家也看到或感受到了,是到了需要安抚一下的时候了。但也仅仅是安抚一下而已。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资本是逐利的,而我国的股市已有效跌破了长期趋势线(如下图),至于它意味着什么,相信大家不需要解释。专业的股市玩家更不需要解释。
  所以,这次定向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巨量资金最终会流向何处,恐怕你已想到了。
  还是要再次地恭喜你——如果你此前已买了房或又买了房。
  一方面一直在强调“降杠杆”,一方面又连续地加码“降准”,这种说法和做法上的互相矛盾其实反映出的是一种左右为难的无奈。而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一种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仅仅在10天前,美国宣布年内的第二次加息时,媒体和业内人士还在讨论和猜测我国是否跟进!当时许多人认为会跟进,因为他们用正常的思维认为,不管是总体负债水平,还是楼市过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我国都应该跟进;不管是为了“降杠杆”、“去库存”,还是为了“挤泡沫”、“深化结构性改革”,都应该跟进。但结果是大家都错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观:美国2018年进行了两次加息,预计年内还会有两次加息;而我国则进行了三次“降准”,预计还会至少有一次“降准”。
  两种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其实反映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理念:一种是通过加息吸引国际资本回流,刺激国内消费、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一种是通过货币供应增加投资,从而拉动GDP增长。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采取增加货币供应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之前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外贸、消费),因为消费不振、外贸受阻,只剩下投资拉动这一“驾”了,为了“保增长”,就只能增加货币供应进行投资拉动。但过量的货币供应会摊薄人民币的价值和实际购买力,会使本来就“挣钱赶不上花钱”的人们更不敢消费了。特别是超发的货币流入房市后会使房价继续飚涨,使本来就买不起房的无房族们更加“望房兴叹”了。这会反过来抑制消费,从而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同时使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只能作为权宜之计。长远看,最根本的解套之道还是要回归发展实体经济,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加国民收入,增强国民消费能力,这样才能使实体经济走出困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可避免地要放弃以追求GDP增长为目标的过往做法,回归以追求经济发展质量、增加国民实际收入的正常轨道。因为发展经济说到底不是让人看数字的,而应是让人享受和感受其成果的。这就需要一种理念上的改变。特别是要改变以往那种把GDP作为考核各级官员政绩的做法和理念。而作为央行,也应回归自己的专业管理职责,而不是象现在和过往那样把自己掌握货币政策的权力当作一个经济的指挥棒。如果回归专业,也许央行这次要做的不是降准,而是加息。
  而不管是降准还是加息,任何货币政策的结果都是一次财富再分配和再转移的过程,涉及到每个普通家庭的财富是增值还是缩水的问题,即公平问题。比如,降准是贷款人和能贷到款的企业受益,而加息是存款人和普通家庭受益。所以,作为中国人民银行,你不只要考虑GDP,还要考虑“人民”手中既有财富的损益。这样的货币才能配称“人民币”。因为,GDP的增长应该使国民的财富保值增值、使国民的幸福感增加,否则就失去了它增长的意义。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应对目前的困境,肯定是昏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中国的M2已经远超正常范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央行,也应回归自己的专业管理职责,而不是象现在和过往那样把自己掌握货币政策的权力当作一个经济的指挥棒。如果回归专业,也许央行这次要做的不是降准,而是加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息PK降准,商人PK政客,经济走向其实已经高下立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从来就贷款难,要不为什么要去借高利贷。现在好了,实业不赚钱,都去炒房好了。就让国企来实现什么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zhujie258 发表于 2018-6-27 17:21
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应对目前的困境,肯定是昏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zhujie258 发表于 2018-6-27 17:22
现在中国的M2已经远超正常范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逸图 发表于 2018-6-27 19:00
  作为央行,也应回归自己的专业管理职责,而不是象现在和过往那样把自己掌握货币政策的权力当作一个经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2-6-7 0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降准不是印钞,概念不能搞错。
  这一次降准是定向降准,定向给谁?就是那些要死去的国企,因为他们欠银行的钱。
  李管家的理念是用债转股的方式来使这些企业复活,把上市公司欠银行的钱变成股票给银行(定向增发),但是银行没钱怎么办?央行就拿各银行扣押在央行的钱“准备金”来冲抵。
  所以,国际社会一直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