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生二宝? 育儿日记 篱笆网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6-7 22: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胎政策落地之后,一个新的家庭教育问题呈现出来:很多准备生二宝的家庭,在积极备孕的同时,需要跟大宝沟通,得到允许后才能生二宝;还有的大宝很抗拒“入侵者”二宝,会出现各种让父母哭笑不得甚至是担心的做法。其实大家都懂大宝的感受,担心父母的爱被分掉了,也有人很疑惑:我们小时候不是都有兄弟姐妹吗?为什么那时候的孩子不会排斥新生命的到来?大家不是都一样接纳了新出生的孩子吗?
其实,如果仔细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会发现任何孩子接纳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需要过程,只不过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大多数父母面临的压力是生存问题,根本不会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去思考。所以,面对二宝出生之后的各种家庭教育问题,我觉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爱孩子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多的上升到精神和心理层面。但是具体到生活细节,还是需要家长动脑筋想办法的,希望付老师今天的故事能对你有启发和帮助。
有了二宝,地位不保
前几年毕业生中有一个姑娘很聪明,老师们也都很喜欢她,高一的时候成绩很不错,后来开始下滑,而且出现了严重的叛逆。最严重的一次是上午十一点,我在外面开会,他爸爸电话打过来很着急地问我,是否能帮他去教室看看他女儿有没有来上学?我了解一下情况后有点哭笑不得,这是有多粗心的老爸?快中午了才发现女儿整晚没有回家,而且竟然不知道女儿班主任的联系方式。我跟姑娘的班主任沟通,才发现孩子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上课,昨晚的确没有回家,住在学校附近的宾馆,而且这几天都不打算回家,作为对父母的惩罚。
第二天放学的时候在公交车站我遇见了姑娘,我只问了一句:“是不是觉得父母偏心弟弟啊?”平时看起来大咧咧的姑娘眼泪唰的就掉下来了,开始跟我哭诉,那天我们在寒风中站了很久,一直等姑娘的情绪有所平复,我答应她跟她爸爸沟通,然后她答应我当天回家,我才乘车子离开。
其实孩子说的事情很平常:春节回老家的时候,爸爸当着所有亲戚的面夸弟弟长得好看还懂事;回来后姑娘发现爸爸的微信头像是弟弟一个人的照片,所以那几天就一直找各种生活细节的借口跟父母别扭,最后爆发那天是姐弟俩在家里开玩笑互相推搡,妈妈说你是姐姐,就不能让着点你弟弟啊?姑娘所有的委屈都涌出来了,跟妈妈吵架之后离开了家,还好还懂得住宾馆,而且离开家的时候还带了书包和换洗衣服。当时她哭着跟我说“他要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也夸我一句我得多开心啊?我弟弟才十岁,这个岁数的男孩子根本就不在乎别人夸他好看,可是我是女孩子,我在乎啊;还有,微信头像为什么不放我跟弟弟的合影呢?你们本来就有两个孩子,为什么要厚此薄彼?我妈妈更严重,她随时随地都认为我在欺负弟弟,其实我很喜欢我弟弟,但是妈妈越是这么说,我就越想欺负他。小时候爸爸最喜欢我,走到哪里都带着我,有了弟弟之后他就变了,借口生意上有应酬,天天不回家,凭什么大人就可以整天不回家?小孩为什么就不能这样?所以我就跟他们反着来,你们怎么不高兴我就怎么做。”
亲爱的读者,听懂孩子内心的声音了吗?第一个她是通过生活细节在观察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不同做法来判断你们是否在乎我,爸爸新的微信头像,回老家当众只夸弟弟一个人都刺激了孩子敏感的神经;第二个潜台词就是既然生了二胎让你那么有压力,你们为什么还要生?生了弟弟之后爸爸越来越忙了,即使父母不偏心,但是弟弟的到来就已经打乱家里原来的生活节奏了,我为什么不可以不高兴,还要整天面对你们的说教,说我不懂事,那么我就真的不懂事给你们看,反正你们也不在乎我。
但是此时女孩父母的关注点都在成绩上,他们会觉得这么大的孩子了还吃弟弟的醋很荒唐,家长内心的想法是:我们爱你就是对你有更高的期望,想让未来的你更好。因此家长观察孩子时候,只看到了成绩下滑,感受到了女儿的叛逆,至于这些表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却没有去探究,就没办法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与压力,那么所有的教育措施都是扬汤止沸,根本不会有效果。
也许看到这里家长们会感慨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会的,长大之后孩子们会了解父母的爱有很多种,不打不骂是爱,打骂也是一种爱;鼓励夸奖是爱,恨铁不成钢是更深刻的爱。但是到那时候应该会有很多无法重来的遗憾吧?
大宝、二宝,都需要爱
我出生在内蒙赤峰,我出生之前哥哥已经被送回东北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几年之后等我们回到老家的时候,我体会过二宝的心情:跟哥哥抢家人的关注,所以我会表现的很乖,凡是父母批评哥哥的地方都是我努力做好的地方,所以提醒宝妈宝爸,二宝出生后,如果孩子表现得太乖,也可能是心里有压力的表现;我奶奶重男轻女,她总觉得妈妈对我太好,对哥哥太严厉。(其实长大之后才了解,父母对哥哥的期望值一直就比对我高,那种严格要求是爱的另外一种表现)
我还记得自己跟奶奶据理力争的种种画面,但是面对妈妈的时候,会难过的说:要是你把我生成男孩就好了,奶奶就不会说丫头没有用了。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当年是这样回答我的:女孩一样有用,你看妈妈不是跟爸爸一样大学毕业,一样工作吗?而且女孩子懂事爸妈更心疼。这句话让我这辈子无论面对什么样恶劣的环境都不会放弃我自己,从外表到内心都不允许自己懈怠。我曾经跟很多年轻教师开玩笑,我说哪怕我整晚失眠,但是大清早我也会定神坐在梳妆台前一刻钟,一定会让自己打扮齐整,山清水秀地出门,这就是得到父母肯定之后孩子养成终身自律的一个表现吧?妹妹出生后我又体会过大宝的心情,家人的关注都在妹妹身上,会要求大孩子无师自通的懂得血浓于水,爱护妹妹,体谅父母。我记得差不多是七八岁大的时候,小孩会有生长痛,如果哪天晚上父母没有怎么注意到我,就会一个人抹眼泪,然后说腿疼。估计的确是腿疼,但是应该不至于哭出来,显然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
有二宝的家庭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创造一个让两个孩子和谐共处、共同成长的环境呢?
让大宝参与到照顾二宝的过程中,然后父母一定要表达幸亏有你帮助我们,不然我们会更辛苦,让大宝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这种被需要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同时也会促进两个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在照顾二宝的过程中,大宝无心的过失,千万不要责罚,一定要跟孩子说即使是大人照顾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减轻大宝的内疚和压力,才能更愿意承担照顾二宝的职责。我记得小时候背着妹妹从床上摔到地面上,但是没舍得撒手,怕妹妹受伤,我自己的膝盖摔得流血了,一面哭一面还用小手护着妹妹不掉下来。这件事一直被父母拿来跟妹妹从小讲到大,父亲经常叮嘱妹妹长大了一定要对姐姐好,因为从小都是姐姐照顾你的。所以现在即使这么大年纪了,妹妹只要看到好东西,第一反应还是赶紧买给姐姐。
家长一定要看到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千万不能只夸奖那个大家眼里比较出色的孩子而忽视另一个孩子的优点,那个孩子的压力是别人无法体会的。我妹妹尽管小时候得到父母很多宠爱,但是她一直都有点自卑,这是长大之后我才意识到的,是因为她一直生活在姐姐的光环之下,甚至读高中的时候,老师们都会错把她喊成我的名字。妹妹说小时候既有对姐姐的盲目崇拜,也有家人、

们都夸姐姐带来的压力,一直觉得自己不如姐姐,长大之后跟同学们接触,才意识到自己也很优秀,才慢慢找回自信。
就像《一帘幽梦》所描述的姐妹俩从小的境遇,其实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会有影响。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都值得被尊重、被爱,不要拿两个孩子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比如父母有时候善意的开玩笑会拿两个孩子的习惯、喜好、甚至容貌进行比较,在大人眼中就是觉得好玩,但是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这是非常糟糕的教育方式,会衍生很多新的家庭教育问题。
孩子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磨合、处理,不要轻易给出家长的结论,其实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妹妹小时候是我的跟屁虫,我大学假期出去跟同学玩,她也一定要跟着,我们聊的东西对她来说太无聊,所以她又会不耐烦大姐姐们怎么有那么多奇怪的话要说,会催着我带她回家。每次我准备出门的时候,她都迅速的穿好鞋子,站在门口等着跟我走,一般在回程的路上就开始耍赖,不肯自己走,一定要姐姐背着。我当时很奇怪爸妈怎么不干涉这件事的,一直到她自己都上高中了,去找同学玩,同学的妹妹也如此这般缠人,她有了深刻体会之后回家跟妈妈说,我以前是有多烦人啊,以后姐姐出去玩我再也不跟着了。这个过程考验的是姐姐的耐心和担当,对妹妹来说跟我在一起,她接触的都是比她大很多的孩子,成长速度会高于同龄人,包括她对文学作品的喜好,也深受我的影响。
是命运,也是缘分
我一直觉得血缘关系,是一种恩惠,一种宿命的缘分,无论是父母子女一场,还是兄弟姐妹,这背后的因缘让我敬畏。写到这里我想跟大家说为什么会用一个问句当标题,其实当二宝家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只要问自己,我为什么生二宝,能够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很多父母会跟我有共同想法,我一直觉得有一天我们这代人老了,把一个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孤单单留在世界上,面对很多压力和难题是很可怜的,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二宝的到来其实本身就是父母对大宝的一份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护,想清楚这个问题,就会更有理智面对孩子成长带来的烦恼。
再比如前面故事里的父母,如果让他们回答这个问题,潜意识中就有第一个孩子是女儿,那么再生一个儿子人生就圆满了这样的小心思,可是这份小心思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让孩子产生父母有点重男轻女的想法。所以一旦出现问题,至少需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一下背后的原因。
还有的父母是觉得自己这辈子有很多遗憾,希望孩子能够帮自己圆梦,会把自己的梦想加到孩子身上,那么面对两个孩子,就会有厚此薄彼的现象出现,会更在意那个学习成绩好、比较乖巧的孩子,这种做法会加剧另外那个孩子的逆反,这种带有明显功利性质的养育,会让孩子模糊甚至怀疑父母之爱,带来的问题会更难解决。
尊重、爱护每一个独立的个体
孩子从来不是父母的私产,不是父母用来炫耀或者彼此攀比的资本,他们是独立的、有思想的生命体,用心对待每个孩子,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是父母的天职。
我在写本专栏文章的时候,特意跟编辑们沟通,之所以选择用孩子的英文名字,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我不想出现有关孩子的任何个人信息,我其实看到有热心的网友在网络上搜我儿子、我先生的信息,但是我把他们所有的个人信息都隐藏起来了,就是不想因为我的工作原因干扰到他们正常的生活,包括我写的一些案例,我已经对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了技术处理,就是最大限度保护案例当事人的隐私,这也是体现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尊重。
写这个专栏的初衷就是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不是在晒娃,无论维克多天资出众还是资质平平,他都是这个世界上我无条件爱的那个人,之所以能这么清晰记得他小时候所有的事情,是因为有了他,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厚而神奇,陪伴他成长的每一天都值得我好好珍惜。
其实还可以问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生宝宝?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家庭教育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后记:
二胎政策开放以来,生不生?怎么养?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热议的话题。其实,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前,中国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多宝”,但是在历经了三十多年“唯我独尊”的家庭模式后,二胎的到来却给很多家庭带了困扰——大宝会有被掠夺感吗?二宝会沉迷于争宠吗?父母们总担心两个孩子会打闹、会不睦......这就与父母本想让两个孩子互相作伴、相互扶持的初衷相违背了。
为什么从前的父母就不会在生二宝前顾虑这么多?为什么从前的兄弟姐妹就可以彼此谦让、照应?难道是时代在退步?答案恰恰相反。现代父母对孩子心理方面的考虑正说明了时代与人都在发展进步,我们不再只考虑物质,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问题。
付老师在本文中提及了一个很重要却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现象,二宝出生后,如果表现得太乖,也可能是心里有压力的表现。现在父母多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让大宝接受二宝上,但其实,二宝为了“后来者居上”也在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他始终要追赶、甚至是试图超越年龄长于自己、心智成熟度都胜过自己的大宝,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两个孩子,很多父母还会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分配“爱”,绝对的平均分配很难,也没有必要。因为,能够让孩子感到温暖和安全的,是父母所给予的独特的爱。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父母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让孩子明白他们各自是不同的,更不必处处和对方一较高下。
所以,大宝究竟会把二宝视为“入侵者”还是“玩伴儿”,二宝究竟会“不断争宠”还是欣然接受“大宝的优秀”,这都取决于父母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