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说《暗算》好,我跟谁急

[复制链接]
查看23 | 回复23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影片40集,我看到了23集。
    前一故事,瞎子的故事,讲的那离奇也算了,中间的男盗女娼我也可以接受,因为以前看的电影电视剧也不少。
    第二个故事,一开始那个女数学家对安在天的爱那么热烈,我都为之感动,安在天那么拒绝她,我都开始想骂安在天了。
    可是,那天喝醉酒后的早晨,跟那个姓汪的在床上,我的心一顺间,真的很伤心和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特别是那个姓汪的嘴角还有一丝奸笑。
    后来,那个女数学家每天早晨头发凌乱的从那个姓汪的宿舍楼里出来,我的心突然感觉是那么恶心,非常恶心,
    特别是后来那个女的剪照片,声泪俱下的说爱,太恶心了,一个
  跟那么丑陋的男人天天在床上做佝且之事,还在那边说爱。。。。
  
    后来那个姓汪的被处份了,那个女的还在那求情,还去看他。。
  
    我终于明白了一样事,女人真贱.....真的。
    我还明白一件事,我以后要做汪林......因为女人的爱是坨屎,只有傻瓜才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看了第一部瞎子的,后面的看不下去,没觉得有什么好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26集了,那个汪林又在后山找了一个寡妇,黄依依去找他,汪林什么难听的话都骂了,......
  
  那个领导说到这里的时候,眼泛泪光。这影片拍得真有意思,五味杂全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的时候感觉故事非常出人意料,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三个故事都挺吸引人的,尽管节奏上有点儿慢吞吞的。
  娱乐性差点儿,但里面的人物看完后久久难以忘怀。
  算是好剧吧。
  《暗算2》看了片头突然感到一阵厌恶,删了,不知是否错过了什么。
  有看过2、3季的么?能说说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暗算最好看的是《捕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跟我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LZ,我无条件支持你,暗算垃圾的一比,那瞎子吹的,象恐怖片一样,实在看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算》很好看啊,最好看的是《捕风》,你还没有看到吧?
  《看风》是争议最大的一部,有人狂挺黄依依,认为她是敢爱敢恨的代表;有人狂砸黄依依,认为她浮浅放荡自私根本配不上安在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算》,你使我今夜无眠
作者:微蓝微澜
  
  
  无法形容这部片子所带给我的魅惑,它使我放弃了在机上睡觉的打算,从开始播放至飞机降落,连续看了将近10个小时,之后在旅途中的每个城市的每个午夜,它似乎都是我内心期盼的一种牵挂,直至终于在回程的飞机上完成了全部。
  
   但心灵的震撼和骚动却从这一刻起从未停止过。经过了十多年打磨,早就被贴上了“Professional”的标签,在这个标签下的“展品”所展示的永远是理智、规范、标准、严谨、精确和效率,而所有属于文化和艺术的热情、灵性、想象力和浪漫的元素,早就被尘封在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我以为自己除了一身铜臭气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了,却不知也终于有这么一天,因一部电视剧,可能还会被很多人贴牌成“商业化”的电视剧,在不经意间撩拨起敏感而柔弱的心弦,那一份悸动,似静水微澜,一叠叠、一圈圈地荡漾开去,“风乍起,催皱一池春水……”
  
  
  
   无法不喜欢《暗算》,因为她的精致、因为她的唯美。《暗算》的画面是绝美的。虽然是一部电视剧,但是构图、色调和色彩上的精心构思,低调的影像因局部光和影的巧妙运用以及镜头表现出的纵深感,却给人一种胶片电影的感觉,再加上怀旧感的处理,在我们面前一副唯美的画轴被徐徐地展开。长着青苔的石板路,雨点在积水中滴落绽开的涟漪,重重的深邃庭院,挺直的萧瑟树林,裙裾飞扬间那一点亮红…….就这样鲜活地舞动在我们眼前。
  
  《暗算》对声音的处理是匠心独运的。主题乐曲或激昂、或婉约、或悲怆,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而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在配乐上的精细策划。片头音乐中的打击乐伴军乐式的风格昂扬中些许神秘,一下就抓住了你的心;听风中的笛子和二胡的完美演绎,如泣如诉,也仿佛令你置身在故事的发生之地,恍惚间似有那丝丝缕缕的风在你的发梢掠过;看风中乍听到手风琴声的瞬间,在那丝惊异之后,却只能深深地叹服!手风琴,这几乎已被人们忘却的乐器,在故事发生的年代曾如此广泛地流行着,特别是伴着前苏联歌曲舒展的旋律,试想在这儿还有哪一种乐器比手风琴来得更贴切的?捕风中更多运用了管弦乐协奏的方式所表现的大气磅礴、悲怆激昂和主人公钱之江的人格、风华和情操相呼应,丝丝入扣。《暗算》在声音上的匠心还远不止这些,雨声、泉声、珠算声,都被主创人员仿佛是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但对此人、此景、此情而言,却又如此地妙到毫巅。
  
  记忆中,彷佛不曾有过哪部电视剧在道具上如此下过功夫,从服装、场景布置、道具制作选择上,无不透露者制作者力求完美的境界。特别当我捕捉到捕风中几个场景里的字画时,我彻底折服了!钱之江家里悬挂的柳宗元的七绝《江雪》,七号楼会议室里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七号楼钱之江房间中悬挂的条幅“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死”,出自明朝顾了凡大师的《了凡四训》。这些书法在捕风的场景中出现,或暗喻、或影射、或嘲讽,细节之精致和完美已至极限。只是芸芸众生,奔热闹而去的多,主创们的煞费苦心,大抵也需要些“人不知,而不愠”的气度,而于有心人而言,一如品茗,颊齿间的那抹芳香,值得你在心领神会间,去慢慢品味。
  
  《暗算》台词的功夫是另一个精致和唯美的极至,大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势。其中尤以捕风为最。每一次的剑拔弩张、唇枪舌战之后的短暂休场,在松一口气、回味过来的时候,我禁不住自问,需要什么样的学富五车、融会古今、学贯中西、才思泉涌才可能积淀、升华出这样的文字?!这些文字使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力量、智慧和绝美,它令你几乎不能呼吸。这台词,是如此地挥洒自如,所谓嘻笑怒骂皆文章;这样的台词,是如此地举重若轻,油盐柴米中暗藏机锋!有时忽发奇想,如果将捕风演绎成一部话剧,大抵都不需要作太多的改变吧?
  
  
  
   精致和唯美使我无法不喜欢它,但如果仅停留在摄影、配乐、道具和台词上的精致和绝美,却也不能使我真正爱它。因为相对于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我更看重的是一部好剧所必需具备的“神”和“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算》将故事选择在一个大众普遍感到新奇和神秘的领域,故事本身兼具诡异、神秘、紧张、激昂等特点,情节曲折,结构合理,铺展流畅,其可看性和娱乐性绝对能满足绝大部分观众的喜好。但是它真正的灵魂,却隐含在精彩故事的背后,那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这里面有对天才宿命的反思,有对人文关怀的呼唤,有对崇高主义的理想、信念的讴歌,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驱使,对人性和信仰回归的呐喊。《暗算》的这些魂,我在麦加的小说中找不到,除了诡异、灰暗和思想的混沌。充其量,麦加小说对于电视剧《暗算》的贡献,只有两个诡异的故事,和两个死法特别的怪异天才而已。(很遗憾,这样的作品居然能上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奖坛,除了让我啼笑皆非之外,不得不想也许顾彬这鬼佬说得对,1989年之后,中国真的没有文学家了。又或者评委是电视剧《暗算》的fans,爱屋及乌,就授个奖吧,权当作对《暗算》未得金鹰的一种颠覆吧。)
  
  
   《暗算》的听风和看风是两个天才的宿命。总是相信冥冥中的一种平衡,上帝在给你一种能力时,往往又会收回另一种能力。因此,人抑或万事万物,完美总是相对的,不完美却是绝对的。造物主在给天才远超过常人某种禀赋的同时,却也把天才的另外一面塑造得不堪一击,阿柄如此,黄依依也是如此。上帝在给了阿柄一对神奇的耳朵的同时,却剥夺了他的视力和智力,他天才的一面使他的人生走到了顶端,但一切危机也正在顶端酿成,他的一切缺陷对阿柄反倒没有构成威胁,反而是他的天赋,那天赋造就的“英雄”光环和他自我的英雄感觉合力把他推向深渊。所谓“善泳者溺于水”,他的那双能令一切“魑魅魍魉”无所遁形的耳朵,最终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而黄依依,她对爱和性异乎常人的狂热,正是她人生悲剧的始作俑者。爱是她最高的人生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所以才会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对安在天展开近乎疯狂的追求,所以才会在感情无法找到归宿时以一种性的满足弥补感情的失落。与原作相比,电视剧中的依依已经是一个被编导美化了的“妖”,而陈数的表演又强化了角色的浪漫、执着、善良、天真等很多元素,使得大家毫不吝啬地送出太多的同情分,甚至说依依的悲剧只是生不逢时而已。但我想这实在和时代无关,依依的悲剧是其性格缺陷的悲剧,即使是在今天,她仍然无法被真实的社会所接受,仍然会陷入悲剧的泥沼,也许结局的方式未尽相同而已。所以,即使天才的那一面使她成为了701的英雄,但是,对生命意义近乎于畸形的诠释和偏执,使她不可避免地被芸芸众生所鄙夷和排斥。因此,即使她只是做件好事,都免不了有妒妇猜疑,而且这种猜疑最终演化成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轻易扼杀了她脆弱的生命。这就是天才和天才的宿命!当导演将这两个天才宿命的故事从小说中选出,极其精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感到了背后所力图表达的生命之重!这是两个缺陷的天才,因为这种缺陷,他们无法真正把握他们的生命,这种宿命是一种必然。但是,我们这些平凡人呢?我们就没有缺陷吗?我们是否就能把得稳人生之舵,从宿命中走出呢?这种对自我的反思也许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