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智联和英才”——你为什么陷入困境 ?(上)(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1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子
  
  3月21日下午,有幸与网络招聘的风云人物——智联招聘总裁刘浩先生坐而论道。
  
  短短一个小时的火花碰撞,却让我隐约感到“智联”有可能已经陷入了很大的困境,而另一个风云企业——中华英才的日子,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
  
  第一章奇怪的中国网络招聘
  
  3月23日晚22点30分,GOOGLE一下“网络招聘”和“在线招聘”,共有5230万个页面搜索结果……
  
  这个数字,数十倍于“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等热门网络名词的GOOGLE搜索结果,足以证明网络招聘的热度!但是,在这种热度背后,我们却发现一个惊人的悖论!
  
  一方面,中国网络招聘被誉为最具成长价值的新兴行业,市场容量以年均30-40%的速度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行业领军企业的投入产出却严重不成比例,亏损严重、流血前行……这不能不说是一道中国式的奇观。
  
  按照一般的逻辑,一个处于爆发期的新兴行业,往往应该是利润率最高的阶段,除非受到研发等的大规模前期投入的暂时拖累,例如:3G、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新型药物、网络搜索等等。
  
  我们可以看到,欧美、日本、东南亚、澳洲……任何一个网聘成气候的市场,都是留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有幸分一杯羹者,无不钵满盆溢,日子过的非常滋润。但在中国,这个未来最具明星气质的亚洲市场,却让网络招聘商的心灵和荷包备受煎熬之地。
  
  回想几年前的中国网络招聘,好似一个备受青睐的英俊王子,似乎前途远大、不可限量,有精明如吕不韦者纷纷下了重注,以图将来厚报。但眼下,王子却不知身染何疾,虽然身量渐长,却长的很慢,而且还流血不止,必须依靠大量输血才能维持生命。
  
  据甄荣辉分析英才股东MONSTER的财报,英才2006年失血约1亿人民币(收入1亿,成本2亿,净亏1亿)营收与亏损金额的比例为1:1;另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加拿大籍资深人士分析,通过智联某海外股东财报可保守估计,智联仅06年最后一季度失血就达人民币2000余万,按这个基数推算,智联的营收与亏损金额的比例也大致为1:1。英才和智联的确可称的上一对难兄难弟!
  
  其实,对于财大气粗的投资者而言,这点美金只能算九牛一毛,的确不值一提。但糟糕的是,由于没有人能拿出治愈失血病的特效药,更匡论治愈的准确时间,这样一来,便不免让投资人有点沉不住气了。投入并不可怕,就算是孤注一掷的投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像无底洞般的投入,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般的投入!
  
  这就是奇怪的中国网络招聘。一方面,它像一支热门的夺冠球队;另一方面,却也像一支彷徨迷茫、濒临降级的球队,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智联和英才”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困境呢?目前它们困难的焦点是什么呢?它们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局面,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它们对网络招聘同行,以及其它互联网企业有什么启示?到底有没有特效药,可以让他们尽快脱离困境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炒了9道小菜,请各位客官品评。这只是开胃小菜,主菜还在后边!
  
  
  --------------------------------------------------------------------------------
  
  第二章“智联和英才”,你陷入了怎样的困境?
  
  《孙子兵法》曰: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我理解的大意是,胜利之师要具备三个特征:公司员工不能不断的大量流失和反复填充;董事会不能反复多次的给企业输血,供你生存;股东可以给你前期投资,但是更多的粮草应该从市场拿回来,做到盈亏平衡,自我生存。
  
  胜利之师的三个特征,“智联和英才”无一具备。
  
  但是,说“智联和英才”已经陷入了困境,还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一方面,他们各有一个团的销售兵力,这个论调对他们开展业务可能有些负面影响,大家肯定都想用唾沫星子淹死我;另外一方面,看过他们潮水般广告的人也会质疑,他们不是好象很红火吗?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状况,我分别问上述两方人士一些问题。
  
  针对“智联和英才”SALES的问题:2006年你们公司SALES的平均年收入是多少?过去一年,你认为自己够努力吗?你对自己去年的收入满意吗?你知道自己2007年的目标收入是多少吗?为了让你们达到收入目标,你知道公司为你们做了哪些支持,而你自己又该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吗?2007的目标收入你会满意吗?……
  
  注:公司有没有问题,员工的收入永远是最硬的指标。尤其是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和满意度,以及员工是否清楚公司为自己提供了哪些支持,而自己又应该做什么,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上述的6个问题中,有2个让你很难回答或无法回答,那么你公司应该有问题了。
  
  针对关注过“智联和英才”广告人们的问题:你身边的人,因为看了广告而注册简历的有多少?你平均每两次应聘的间隔是多长?在你不想找工作的时期,还会上招聘网站吗?
  
  注:广告不是电视连续剧,收视率和大众口碑没办法帮助企业赢利。大卫.奥格威说:广告就是为了销售。也不全对。很多时候,广告并不能直接带来销售,只是促使客户有良性的转变。有多少人因为广告而改变了自己原来的习惯(认知、评价、决策、选择、使用、重复使用……),这很重要。广告不是电视剧,电视剧只消欢娱观众半刻就好了;但广告,则需要让人有所改变。
  
  
  --------------------------------------------------------------------------------
  
  第三章虚浮数据,潜藏危机!
  
  2006年以来,仿佛是受了陈胜、吴广“将相王侯,宁有种乎”的鼓舞,多家招聘网站纷纷摩拳擦掌,前后以公开、半公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急切渴望成为“武林盟主”的坚定决心和美好愿望。这其中以智联帮和英才帮的声势最大,他们在对外广告宣传数据和ALEXA数据等方面均煞费苦心,好像两个不断膨胀的气球,虽然先后被ALEXA清空过数据,但迅速又爬了上来。按照这个趋势,明年的315,他们极有可能获得免费上榜央视的机会。好一对难兄难弟啊,但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只能证明你们对未来严重底气不足,基本没什么新招了!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通过简单的数据调研和统计校正,就可以看透你羸弱的躯体;而对于吸引真正的客户,这个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会有百分之几的HR经理和求职者,真正了解和重视ALEXA呢?至于你是“省优、部优,还是全国第一,数十万企业青睐你”,这种宣传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营销手法了!
  
  人往高处走,本无可厚非,但制造虚假信息是非常不明智的。孙子兵法将战争胜败的第一要素归结为“道”。虚假包装不但得不到好处,而且在“道”上先输一筹,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正气、士气和创新的锐气,最大的受害者只能是自己。
  
  不过还好,至今影响还不算太坏。《广告法》虽然对于这方面也有相关约定,但工商局广告处的兄弟们还没具体关照这事儿呢。一来,朝廷目前尚没有明确律例,对此等行为加以惩戒;二来,江湖真正的盟主还是比较大度的,除了偶尔皱下眉头、呵斥几声,并没对两位小兄弟动真格的。
  
  
  --------------------------------------------------------------------------------
  
  第四章为什么武林盟主这么大度?
  
  盟主的大度是有充分理由的。无优帮在2006年的营收是7亿左右,是英才帮的7倍,智联帮呢,呵……我们就姑且算他和英才帮一样多,也是1个亿吧!
  
  如果我们做白日梦,就算无优帮从此停止不前,而智联也和英才一样,以坊间传说的,张建国先生所描述的年均100%的速度增长,那么也要3年时间才能赶超。
  
  如果我们面对现实,只要无优不犯下无可挽回的重大战略性错误,按照非常保守和稳健的2位数增长,那么以他的营收基数,智联和英才将永远不可能追上。
  
  今年2、3月间,甄荣辉先后几次通过BLOG和媒体向两位小兄弟发出警告:别吹的太过份了,差不多就得了,见好就收吧……很多人都因此说甄老板肚量太小,如果他根本不理两个小兄弟,反而更显得英雄气概。我倒不这么认为。
  
  甄老板其实还真是个光明磊落、敦厚慈祥的兄长,他的几番话完全是本着治病救人的一片苦心。如果他真是小肚鸡肠之辈,那就应该玩点阴狠的。例如:闷不吭声,针对两个小兄弟宣传的各种数据,悄悄的展开持续的监控、研究,并组织专业队伍和权威机构取证澄清,几个月准备充分后,果断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公关战役。可以从打击虚假广告、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还市场真相、净化互联网环境,维护行业正常经营秩序等众多角度出发,配合自己25份地方主流招聘报纸,再额外花些银子让全国主流媒体重点关注和深度追踪一下,对竞争对手的诚信度和商业道德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保证让两个小兄弟元气大伤。功力倒退是小,非死即残也并非没有可能,估计一年半载都缓不过劲来。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甄老板根本就不劳自己来费神,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台前幕后的跑腿就够了。在公关战高潮的时候,他甚至还可以站出来,以行业老大哥的身份帮小兄弟们说说情,落得个大众陪审团的感情高分,真是名利双收呵!
  
  可是,人家甄老板到底是江湖一哥,气度不凡,我想他是不会轻易这么搞的。钱要大家赚,一个人怎么赚的完呢?只要有些人别蹦达的太过份就好了,毕竟现在是和谐社会嘛!
  
  
  --------------------------------------------------------------------------------
  
  第五章真正的王者之师,从来不会埋怨裁判问题!
  
  说无优帮是武林盟主,江湖老大,而且距离后面的小兄弟非常遥远,的确会让有些人十分不爽。智联帮和英才帮的伙计们可能会大声质疑:“黑哨、黑哨,不公平……质疑一,我们比的是网络招聘,而无优帮还有那么多报纸什么的呢;质疑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网络招聘把他们的报纸招聘客户抢过来的!”
  
  针对这两个质疑,我有必要解释一下。
  
  首先,针对第一个质疑。我们可以打个比方:网络招聘是扬州炒饭,而报纸招聘是鱼翅捞饭,两样东西都可以填饱肚子。智联帮和英才帮的主要收入是扬州炒饭,而无优帮除了扬州炒饭之外,还有鱼翅捞饭。既然都是餐馆,当然要比较整体营业额比较符合逻辑,难道还用自己馆子的全部营收和别人一道菜的营收相比才公平吗?
  
  客户无论买我们的网络招聘还是报纸招聘,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解决招聘问题。扬州炒饭营养丰富、香津怡口,而且才5块钱一份;鱼翅捞饭实则不见得比炒饭好吃,却100块钱一份。不过,现阶段由于客人传统的心理习惯难以改变,所以鱼翅捞饭比扬州炒饭好卖些。
  
  其次,针对第二个质疑。智联帮和英才帮希望通过营销组合,把无优帮吃鱼翅捞饭的客人抢过来,转而吃自己的扬州炒饭,这岂不是很天真?我们可以想一下,这批客人本来是在无优帮里吃鱼翅饭的常客,而无优也有扬州炒饭,甚至也许比智联帮和英才帮还好吃些,就算这批客人要转换口味,那也应该是优先转换无优的扬州炒饭,这才比较符合逻辑。除非,无优的客户关系管理出现了重大问题,客户主动弃绝,否则抢客户恐怕比抢别人热恋的女朋友还要难!
  
  
  --------------------------------------------------------------------------------
  
  第六章 刘浩先生自己的话,也折射出了智联的困境!
  
  我和刘浩先生见面,问他的第一个问题,记录如下:
  
  问:明明是高速成长的新兴行业,却流血经营,投入产出严重失调,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未来有什么办法改变这种局面?
  
  答:彼此的价格竞争太激烈,导致利润太低,目前行业不赚钱是因为服务的价格太低,仅是美国的1%。。改变这种局面,可能需要未来行业形成了几个寡头之后,利用对市场的控制力,提高价格,由此大大提高利润率,然后就盈利了。
  
  这个回答,我基本可以明确两件事情:第一,智联高管对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本质和原理缺乏系统客观的分析,所以把亏损原因归结为“价格竞争太激烈,导致利润太低”;第二,对未来寡头间合作提高利润率的憧憬,只能是美丽的幻想。这在中国是不可行的,况且最后的寡头也不见得有智联。智联高管的这种想法,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对现状缺乏对策,另一方面则显示出,他们对未来并未形成清晰、自信的战略。
  
  尽管近两年来,“智联和英才”在市场、品牌、公关、用户体验、产品、技术上有很多出彩之作。但战术巨人站在战略矮子的肩膀上,还是一个矮子。
  
  
  --------------------------------------------------------------------------------
  
  第七章 小道消息也从侧面印证着智联和英才的慌乱无措!
  
  最近接连听到两条小道消息。一个关于智联的,一个是关于英才的。
  
  一说智联,正酝酿要收购一些地方招聘网站,以时间换空间,把营收和资产规模作大,以便活的更长久一些;二说英才,为了在巨兽MONSTER正式全面入主的时候,卖个最好的价钱,希望在一年内,把营收做到2—3个亿,代价则是准备投入占营收一半的市场和销售支持费用。
  
  关于这两条小道消息,我由衷的希望都是传言,而不会成为现实。因为,这都和“抱薪救火”没什么区别。
  
  先说智联。收购,你吃的消吗?
  
  收购就象人参一样,本来是个好东西,但并非人人适用,你买不买的起,那倒是其次,关键是对你是否适用。俗话说:虚不进补。身体孱弱的人吃野山参,不但不能受益,反而是要折寿的。
  
  在下认为,一般说来,收购只适合于文化、战略、凝聚力强大的一方。如果说共产党一个精锐干部连,要收编国民党一个师,那是有可能的;反之,国民党的一个问题师,准备收编、消化共产党的一个旅,那是够呛的。
  
  你一手带起来的嫡系部队尚且攻城不利,发展受挫,再收编一只跟你完全没干系的部队,你的军营不乱套才怪,促进提前散伙倒是大有可能。否则就不会发生八一南昌起义了。
  
  现在谈收购的确不是时候,就好象你有一口大锅,本来装了10升水,好不容易烧到60度了,可是火快熄了。这时候你打算怎么办呢?为了最终把水烧开,而不是中途GAME OVER,你是应该努力琢磨新能源、新烧法,还是再找8升温吞吞的水,哗啦一声倒进自己的锅里呢?
  
  我们可以纵观历史上成功的收购案例。成功的收购首先是战略的成功,成功的战略可以有效整合和消化被合并方,打造战斗力一体化的部队。而失败的收购,则首先是战略上的失败。智联现在不适合收购合并,这和现金多少没有关系。关键是以智联模糊的战略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根本没办法真正的改编和整编另外一只军队。
  
  除非智联能迅速的拿出全新的战略,否则收购只会加重眼前的困难。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他有了全新的战略,可能就根本不需要收购别人了!
  
  再说英才.你凭什么可以做到2-3个亿的营收,靠1.5亿的市场投入可以做到吗?
  
  当然有可能。每个客户购买1万块的服务,我就送他价值5000块的现金、礼品或直接合同折扣。但这种办法显然不能应用,除非你根本就不在乎2008年以后的英才是什么样子。
  
  也许是急于脱手卖个好价钱,英才一直都非常急于成长,但准备的却并不充分。过去两年的急行军,已经严重的透支了体力,还能坚持多久呢,英才的员工应该很清楚,尤其是领导层和老员工。的确,英才在销售管理上做出了很多改进,在业内是领先的。目标管理、业绩考核、销售管理和激励等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很好的……希望把员工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在市场方面,对客户的宣传和承诺方面,也采取了同样的压迫型打法。但是,员工的极限弹性和坚持时间是有限度的,客户对名不副实产品的承受也是有限度的,市场容量和竞争压力对你的成长速度也是有限度的。
  
  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战略,英才只能一味的强调人员扩充,区域扩张,希望以人员数量的增长拉动销售同比增长。很多人以为增加销售人员,就是增加了点底薪,只要业绩比底薪高,公司就赚了。其实,真实的成本远远不是这样,每增加一个销售人员,在他成长到临界点业绩之前(例如:10000元/月),公司付出的配套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这正是英才去年亏损最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说盲目增加销售人员是企业亏损的核心原因之一,具体的计算和论证方法,我将在日后以专题的方式推出。)
  
  历史不断的演绎同样的故事——“一将功成万古枯”。
  
  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不会在乎员工和客户的真正感受和利益。但是,一个企业的良性成长,必须是建立在员工、客户、股东三方和谐共赢的基础上。如果,无法用实在的利益,把对各方的承诺落到实处,仅仅靠画饼、靠激励,这种成长能坚持多久是值得怀疑的!
  
  世上没有空穴来风,小道消息往往是主流新闻的前奏。但我还是希望,这次会例外,两个小道消息都不要发生
  
  本着对员工、客户、股东、社会负责的态度,“智联和英才”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什么大决战和大冲锋,而应该休养片刻,思虑片刻。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候是欲速不达的。车越想开的快些,反而越有可能翻车,让你彻底慢下来。
  
  希望江湖风平浪静,希望各位大侠扭转乾坤,用智慧而不是蛮干。毕竟都是成名的人物了,若因一时急火攻心,栽在这种小问题上就亏大了。
  
  
  --------------------------------------------------------------------------------
  
  第八章对跟随者来说,若没有超常规战略,无论策略多优秀都形同虚设!
  
  过去的两年,相信“智联和英才”对自己的成长速度和质量都是不满意的。至于原因,可能更多的被归结到市场的客观因素上,而没有充分从自己身上挖掘解决之道。
  
  其实,市场竞争就象一场马拉松,也许当你站在起跑线的时候,很多对手已经先出发了,而且领先你很多。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你大可以不参加比赛。但如果你参加了比赛,而且还想赢,就不该再找任何客观原因,你只有找到超越常规之道,才有机会获胜。
  
  在一场马拉松中,对手是个训练有素、体力强劲的一流选手,而且由于先出发,领先了10公里,再加上热身结束了,就算不是很卖力,也越跑越快,越跑越轻松;你则是个少年运动员,虽然有潜质,但经验、体力均和领先者有差距,虽然你可以买最好的运动鞋,补充最好的运动饮料,有最强大的啦啦队,最吸引人的激励政策等着你,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最权威的教练全程相伴,最好智能的计算机系统随时修正你的跑步频率,甚至你可以打兴奋剂,可以玩命的透支体力,还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连续追赶……不过,非但你永远追得上,而且还会空费金钱,身心健康也遭受巨大的伤害。
  
  过去的两年间,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智联和英才在品牌、市场、产品、技术、用户体验、销售管理等众多策略层面进行了大动作,虽然谈不上完美,至少在业内是领先的。而反观前程无优在很多方面都不如智联和英才。但是,经过两年的玩命追赶,智联和英才与领先者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自身付出惨重的代价。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未来这种情况会好转。
  
  因此,想要超越,别无他途,必须要打破常规,在战略上实现质变。否则,一切策略层面的支持无论多强大,多完美,多完善,你都没有机会获胜,反而越努力可能受伤越大。
  
  
  --------------------------------------------------------------------------------
  
  第九章“隆中对”的启示
  
  1800年前,《三国演义》里曾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隆中对”,堪称起死回生的典范。
  
  公元207年,时值27岁的诸葛帅哥,正式受聘成为刘备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每次想到这里总是让人心理失衡。要知道在那之前,他不仅没有任何同等职位工作经验,而且还是个穷乡僻壤里的农民,这样的人居然也能被猎头相中。
  
  但正是这个农民,却帮助刘备集团奇迹般的起死回生,并迅速成就了三国鼎立的霸业。在邀请孔明之时,尽管曹操大兵压境,刘备已经是个命悬一线、走投无路的家伙了,但这却并没影响刘备做出清醒的决策。他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捆在诸葛亮的裤腰带上,是因为经过一次著名的谈话——《隆中对》。
  
  1800年前,身居草庐的诸葛亮所掌握的市场情报是相当匮乏的。但是,根据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战争、政治规律的精确把握,诸葛亮还是精辟地解析了局势,提出了先夺荆州为根据地,对内改革,外联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北伐,统一全国的战略规划。
  
  用如今MBA的说法就是,诸葛亮作了一次完美的SWOT分析和跨越未来几十年的沙盘推演,为迷茫的刘备指出了清晰的前进路线。而且美好的未来,几乎是清晰可预见的。虽然这段精彩的历史已经过去1800年了,但《隆中对》依然可以称为是战略决策的典范。
  
  “智联和英才”的真正焦点问题,并不在于亏损,也不在于股东、员工、客户、竞争者各方的压力。再困难,再危急,能比当年的刘备更甚吗?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正确清晰的前进路线,而且未来几乎是难以可预见的。
  
  这个问题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争论。毕竟被批评没有战略,是让任何领导人都难以接受的,就算是心胸再宽广的人一下子也无法接受。
  
  但如果“智联和英才”认为自己是有战略的,能回答的出下面的问题吗?
  
  1、客观来说,在未来市场中你应该排在第几是合理的,而你又希望自己排在第几呢?
  
  2、假如还是说自己第一,那是经过客观的推演得出的吗?
  
  3、公司未来8个季度的发展轨迹,你清晰吗?团队规模、营收规模、利润规模、产品线……
  
  4、你可以大致预见以后的每两个季度吗?团队规模、营收规模、利润规模、产品线……
  
  5、你可以计算,需要多长时间,公司达到盈亏平衡吗?
  
  6、你可以计算,再需要多长时间,公司真正达到第一吗?
  
  7、你能描述一下,那时候的市场和自己的公司吗?市场容量、团队规模、营收规模、利润规模、产品线……
  
  一支战略清晰的无敌雄师,无论在多困难的情况下,都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
  
  “黑暗的大海并不可怕,惊涛骇浪也不可怕,因为我心中有光明的航线,我已经看见了新大陆!”——哥伦布
  
  
  --------------------------------------------------------------------------------
  
  连载:“智联和英才”——你为什么陷入困境(上),至此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