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的呈现,皇帝的新衣?!(附:《团长》是给女生看的、专家给《团长》评分

[复制链接]
查看95 | 回复95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团长的呈现,皇帝的新衣?!
  (备用题目:救救9爷!救救康导! 救救孩子!)
  
  9爷说我们是一盘散沙。果然,康导领衔的《团长》就在一片喧腾狂舞的散沙中开场了:四个电视台视先前协约如儿戏,各显神通纷纷抢播! 当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我们其实至今仍连萌发于资产阶级大革命、并以为现代西方工业文明象征之一的契约精神都没有学会。注意,我说的是精神,是在心里学会!!!老师也教导我们,要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相互协助呢!可惜,没能入心的也就终究脆弱了。
  
  我是来夸9爷的么?非也!我只崇尚道理而不崇尚任何人(请语文不佳的TX注意崇尚和佩服、尊敬的区别),至于道理恰巧“伤”到或“赞”到谁了那就是谁!我的眼里只有“理”,我的眼里没有“你”!
  。。。。。。
  败相的袭来
  
  我曾经很为《团长》的最终呈现担忧,我也很希望我的担忧完全是捕风捉影以及仅仅看了片花后的杞人忧天,宁愿以认识到自己天真、否定自我直觉、推倒自身预感力及分析力为代价,来换取《团长》的成功(没眼力界儿而确很烦的烦了旁白:你丫以为你谁啊?!)----不为别的,因为远征军这个题材太珍贵了!也多少因为康导和9爷还是偶尊敬和佩服的人。但现在,我不用担忧了,因为一切已成现实,就在眼前:这是个失败的呈现,这失败非指收视率、商业收益,而是作品本身。受不了“失败”刺激的,就理解为“很令人失望”吧。
  
  只看了2.50集,我就知道,我还有繁重的课业,生命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拜拜勒您叻!遂拂袖而去…..不必苦守TV,网上连轴看了!!暗夜中没有火炬,只有电脑闪烁,让我雷住、让我木呆、让我苦笑、让我癫笑、让我心伤的种种败相一一袭来,而这败相根源也在一排排难抵浊浪的漫开后渐渐浮出屏来……(蒙太奇:贞子来索命啦呀,我闪!----并非戏言,与后文某关键言语绝对呼应,自诩智商高的能看懂《团长》的朋友可否找出?十分简单哦,而不能通读本文及断章取义者自难看出)
  ……………………………
  
  败相5之1----德云社般的语言
  《团长》里的人一个比一个能说,各个油腔滑调,不贫都会死的样子!死都不怕,就怕不贫!!恍惚间,以为进了德云社抗战版-----各位爷,您可以搞笑,但怎么都搞笑到抗战题材了!我们的英烈们啊!我哭!!
  
  战场上,插科打诨似的搞笑言语、自我嘲讽等都是存在的。按照西方心理学,那是对紧张无聊情绪的一种宣泄;按照素质教育中老师告诉我的,那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这终归有个度,战争终究是残酷的,恐惧、紧张、亢奋才是战场的主调,而从头到尾的“臭贫”与此主调是格格不如的,也是不符合现实的。我不知道9康 (指249和康导,以下同)是出于卖弄还是忘记了电视语言重在画面和故事,而非炫耀大段的嘻哈对白,抑或是恰恰就为了掩盖某种苍白!?要为了沉迷于字字珠玑,我们听广播文学听郭德刚相声去好了。
  
  德云社抗战版首席贫嘴孟烦了的京腔京韵更让我怀疑是一种卖弄和对某种苍白的掩饰,正像9康讥讽的“故事不够,女人来凑”那样,这恰是“内涵不够,贫嘴来凑”。孟的贫嘴整个一个现代北京胡同串子、北京某大学话痨愤青的穿越版,完全是用现代人的思维、腔调说过去的事,完全与当时语境脱离! (不怪演员,他已完成任务) 9康啊,民国时代的北京文化青年能那样说话么?您们是否是早已过气儿的王朔大爷的书看多了呀?难道没读过应当永远不过气儿的老舍的书么?!那您们就应当晓得那时候的京味与现代京片子是不同的; 如果还想把握其时弃笔从戎滇缅抗战军人的言语感觉,那正好能从黄上尉的《缅北之役》找到答案啊!再与老舍的书一结合,多对应啊!!(真还不如让我来配音呢)。表跟我说没读过啊!啥?不知道黄上尉是WHO?OMG!!! 那您9叔可别跟大家伙儿说为了做功课看了两架子书啊!!一个与时代完全割裂的超现实后现代“京油子京片子”作整场演出的串词儿兼主演之一,够了,仅此即已几乎注定了作品的失败走向!!----9康 ,还有火星文呢----“你过时了”(仿吴导《赤壁》关公对曹操语)!
  
  败相5之2----荒诞不经的情节
  
  此剧在情节上的荒诞不经可谓俯首皆拾。
  龙文章公然审讯厅堂上撒泼打滚、表演单口相声(师从马三立?),上官在无戏言的军中居然将堂堂团长追成上树猴,这样的事情显然都是不靠谱的,当然9康可能本来就没打算让它靠谱,就是要以超现实舞台剧风格来表达一种境界、一种深刻的思想。但您不觉得这太刻意、太矫情了?!就为了您的表达,所谓的境界和深刻,您就可以全然不顾当时的背景、情节的真实性?!(关于此后面另行详述)
  
  再比如,康丫受重伤、搞不好会死的情况下,其恳切请求战友不要再称呼他康丫以免活不过25岁,可不辣竟然极其轻佻地非要逗趣叫一声康丫,孟烦了竟也表情毫无伤感、如三岁孩童般近距离拿着望远镜看康丫痛苦挣扎的面部!!在残酷的战场,亲如兄弟的战友会如此消遣即将可能死去的弟兄、会把这种消遣当作安慰、会以此种方式展现乐观精神?!要把你和亲朋一起推向这随时永别的情景中,你会真的笑得起来、玩得起来?!你瘪犊子玩意儿你!类似地,当豆饼就要死去、兽医还在为他做最后送行时,昨夜还悲戚戚的战友们竟然就在“停尸房”外迫不及待地打起了篮球!要这样那昨天装什么犊子啊?!当豆饼终于大难不死、伤愈归队时,战友们竟然长时间没人反应,只见镜头扫过,又是本剧中无数次滥用的各个眼神迷离、呆若木鸡的雕塑般的群像!无人惊喜无人喝彩无人问候,最后只是蛇屁股不冷不热一句吃了没有(MS这句)打发了事!这就是一起生死与共的战友!?失控了,完全失控了,9康似乎只记起了卖弄黑色幽默、雕塑感画面,全然不顾战场实际!本来好不容易涌现的一点点残酷悲怆感觉,就这样被荒诞的情节与细节设计像冲马桶般地冲得一干二净!!讲述生命的珍贵似乎也是本剧的一个不错诉求,可惜为了前卫风格,这一诉求有时也牺牲成了一粒粒怪味胡豆。
  
  有人说这样的情节很有点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以及钱钟书的《围城》的感觉,OMG&额地娘! 额地个亲娘呀!!请搞搞清楚,那些作品中,其人其事都与当时背景是何等的贴切,谁人能说不靠谱,也正因有如此基础,那些看似夸张的演绎却让人觉得可信、自然,或幽默或尖刻或调侃的语言也便有了深刻的内涵,值得百般回味,正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是艺术;而这样的感觉在《团长》中是全然没有的,剩下的只是表演痕迹极重的矫情、刻意、做作、伪深沉,为表达而表达,直接抛弃现实,凌驾现实,是卖弄----请个别TX不要再侮辱鲁迅、钱钟书啦!!
  
  败相5之3----几乎都立不住的人物
  
  《团长》的主要角色都是脸谱化的,东北人必然豪迈,上海人必然女气,河北人必然憨直,四川人必然忠勇,湖南人必然悍战,北京人必然油滑…….这样的处理与以往英雄必然高大全其实本质没啥两样----9康怎么也落入了俗套(9爷还明显融入乡土情结、美化了湖南人)?更要命的,相比《士兵突击》中性格突出、血肉丰满的群像,《团长》的主要角色要么显得夸张生硬造作(如龙孟虞),要么苍白无力(除迷龙小赤色甚至老麦尚可外,其余角色都十分单薄乃至毫无个性)。是不是又要有人跳出来叫嚣,《士兵突击》与《团长》不是同类、不可比,那我要问:数学与语文更不是同类,但如果百分制下都得99分,我就不能说数学和语文学得一样好么?!有些TX看问题过不过脑子啊!
  
  需要重点说说的是堪称《团长》最大主角的龙妖孽。一个区区跳大绳出身的管鞋垫袜子的后勤小官,竟然拥有超人的胆识、超人的智慧、超高的情操、超深的思想、超人的技能以及冲天的情义,一个几乎不能存在的完美的人还同时各样杂耍无样儿不精、三教九流无所不能,这确乎是妖孽了。想起了老师说的:画鬼容易画人难!看来9康是投机取巧了,他们可能无法塑造出一个令人信服又有性格有血肉的真实的人,所以干脆给大家画鬼了!既然团长升华为鬼魅妖孽,自然无所不能,自然也更容易任由9康委托其随时随地蹦出惊人的至理名言,而不管是在正血肉横飞的战场,还是面对一大帮天南海北、大字不识一个的瞠目结舌的士兵。好不雷人、好不做作!
  
  另据说,9叔在写剧本时就盘算着怎样的角色可对应《士兵》中的哪个演员,亦即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根据故事需要定角色的规律,成了根据演员生造一个角色,再让角色去凑故事!也就难怪这么多角色看着做作、故事看着苍白了。
  
  于是,《团长》中的角色都变成9康急于用来表达思想的符号象征,却失去了令人信服的一个个“自己”,最多不过是貌似唬人的虚假躯壳而已。
  
  败相5之4----被严重稀释的人性
  
  《团长》看来是要通过描述战争中小人物由颓废、挣扎到希望、成仁的心路历程,来诠释人性,来揭示我们如此溃败艰难的原因乃至国民性的不足。有人说,这部剧反映了英雄也是人,也来自小人物,也怕死,生命都是可贵的,战争是魔鬼,这样的人性刻画超越了以往的战争题材电视剧。是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团长》有进步,但这只能说明原来的电视剧是何等垃圾,却并不能说明《团长》多成功,由此最多只能说不垃圾而已,因为这样的人性刻画大多仍是浅表层次的,个别较深的又没有挖掘出来----无论深浅都大大打了折扣,正如上述,不靠谱的语言、荒诞的情节、立不住的人物使得种种人性刻画的努力都被严重稀释了。
  
  人性其实还有更多的层面。《黑皮书》中,作为以“身”奉献的地下抵抗成员的女主角与其他所有跟纳粹有瓜葛的人都被当成“荷奸”,被那些备受纳粹迫害的荷兰民众强行剥光衣服、当众凌辱,在群情激愤中,似乎谁都是可以理解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突然间没了界限!!!类似地,《叶问》中那个其实并为泯灭良心的华人日语翻译官在无奈的举动下其实也在利用自己职权之便,对同胞进行尽可能的维护,并在最关键时刻冒生命危险救了抗日武侠叶问,就是这样的人却最终在一片打倒汉奸的高昂呐喊中,死在了昨天还在鬼子面前逆来顺受甚至一副奴相的自己同胞之手!!叶问那无奈悲凉孤独无助的眼神让我泪下,让我对爱国误国、美丑善恶、民族根性、英雄气短又有了新的解读(网上下载海外非河蟹版才看得到此片段哦,哎)!什么是人性刻画?!这就是!它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让观者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两部作品在或技巧高超或老老实实的讲故事中来诠释人性,没有丝毫无厘头和荒诞。但在《团长》中,我没有看到这样有力量的人性刻画,我未曾留下一滴眼泪,我没有一丝的感动,我无法启动一分的思考!!估计又要有人一根筋地猴儿急跳出来说电影和电视不一类不能比啦!如是,所有电影演员包括你所崇拜的电影学院毕业的《士兵》中偶像演员今后都别演电视剧了,因为那不是一类啊!----以己之矛刺己之盾,何如?!!
  
  败相5之5---几成噱头的道理和思想
  
  《团长》似乎还要努力讲述一些道理和思想,从而揭示我们的败因和国民性。但其并未真正围绕这些道理和思想而展开,大多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以至于“中国鬼死于漫不经心”、“国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我们一盘散沙”、“上层腐败”之类的道理差不多也就成了噱头,突兀,生硬,矫情。单论这些道理,也值得商榷:我们漫不经心么?我们把洋人赠送的洋枪洋钟当玩意儿的同时,在雕刻景泰蓝鼻烟壶上可谓精细之至,我们人与人的勾心斗角也可是从来不曾怠慢!安逸本身有错么?请问地球哪个国家不喜欢过舒服日子?!关键是为何西方人小日本想舒服就舒服了,还能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撒尿,而我们就只能想安逸都安逸不了?!我们一盘散沙,可为何我们又总能散而不亡,我们的文化怎有如此强的黏着力以致数千年沿承?!上层也是人也来自民间,也是人构建的,上层的腐败仅仅跟上层本身有关?!..... 再如“安逸”若理解为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就有更深含义了,但《团长》似乎并无本意更未展开……总之以上种种仍然属于表像,而非根本原因,因为同样是人,为何别的民族在这些方面几乎都做对了或做的比我们好呢?! 小民不才,以为近代以来之衰败根源是我们的文化(拜托,可不是语文英语数理化啊)存在问题,没能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使得我们的思想意识没有跟上人类社会进步的节拍,从而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一处被动处处被动(本文引子中的情形可为一例),只有经历思想的觉醒、漫长而痛苦的努力,才能真正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主题过于宏大,论证过程免去(偶想收费地),在此本TX仅做最后总结性陈词:忘记传统等于背叛,因循传统等于死亡!!!!!
  
  当然一部电视剧不太可能承载这样厚重的思想,能把上述若干点充分展开就很不错了,可惜9康未能完成。其实此剧也有点《细细的红线》的调子,那也是一部非常有思想、很文艺的战争题材作品,也是描述小人物的心态和战争中的人性,有着散文诗般的风格,但其很结实,很靠谱,形散而神不散,看似悠悠道来,而当事件呈现时绝不含糊,能让你马上犹如置身其中。而《团长》却是形散神也散了,太多不靠谱的方面、散乱的结构与节奏让你无法融入,终致思想和观者均游离于画外。
  …………………………….
  
  败相的根源
  
  种种的败相让我观影的躯体竟也变得败相起来:从最初的翘首以盼、正襟危坐,滑为斜依,平躺,最终两脚丫儿直穿椅背翘到天上,左手可比克,右手鲜橙多。这自不是对远征军的一丝不敬,大抵只是败相对败相吧。及至看虞团对一帮文盲说出“袍泽弟兄”这样的文辞儿,看龙妖对一帮溃兵叫出“我们相扶相携”这般酸掉牙的哈姆雷特话剧腔,“哈哈…哈…咳….咳咳……咳…..”终于还是没能笑出来,掌心中却分明有了血迹,确乎是为那已不能开口却仍未瞑目的远征军的被扭曲。(仿鲁迅文风)
  
  综上所述,《团长》其实要打造一部电视版超现实后现代舞台剧,很具有前卫、先锋、小剧场试验话剧的范儿,重在写意不在写实,正像9爷所说“重在精神”。这种尝试是勇敢的,但是否恰当呢?事实证明是很不恰当,失败了:在上述5 大败相的呈现下,许多观众都抛弃了《团长》,即便一些高层次观众也避而远之,甚至还有许多人尤其青少年年轻观众(我身边就有)产生了反面的可怕可悲误读,比如由以为国军不抗战跳到认为国军都英勇从不消极抗战的另一极端、国军都是邋遢的小丑但小丑也疯狂、英雄都是被逼的没有真正慷慨赴大义的、抗战其实挺好玩如同丛林真人CS /实弹匹特博(罪过、罪过)…..好一幅众生之败相!难道它就是要为小众打造的自娱自乐产品?!NO!我国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远征军,远征军题材多么宝贵,作为有良知和具有也应当担负社会责任的影视人,9康肯定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这个作品,并通过作品了解远征军,但结果与此希望相差甚远,这难道不算是失败!这个失败其实都不需要事实的证明,因为按照当前大众审美能力,写意方式尤其是较“先锋前卫试验”的注定不为多数人接受,更不用说该剧写意本身就很不到位了!结果自然是大量的高中低各层次都不买账。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9康错误地采用侧重写意方式且此方式本身也没到位呢?就因为放弃了心灵的积淀! 是的,写意本身无错,但需要先有把握写实的能力,才能有出色的写意。就好比只有扎实的楷书功底,才能有真正拿得出手的草书。而9爷面对如此厚重的远征军题材,竟要用不到1年的时间就完成剧本创作,这样短的时间是没有什么积淀的,还不足以具备对此题材进行高水平写实的能力(除非你丫拥有老子孔子朱熹王守仁鲁迅苏格拉底黑格尔马克思卢梭莎士比亚的大脑合集----仿烦了烦一下哈),于是与康导联手,往好了说是剑走偏锋,往坏了说是铤而走险,直接跨越写实,奔向写意了,不玩楷书了,咱行书都不玩,上来就草书,而且是狂草!神乎乎玄乎乎,看不懂?!那就对了,揍是要这效果。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粗通书法、楷书根底欠缺的人要给急着求字的人写字,傻子都知道自然是写草书而非楷书,因为楷书写得不好那连幼儿园小班的都能看出来,而草书写得不好就不是普通人敢说的了。嘿嘿……
  
  为啥说远征军题材一定要那样长时间的积淀呢。草民以为,远征军题材是个十分好的历史切片,是可以做出高度深度乃至广度的,但必须把这一切片置于民族的整个历史发展大进程中,编导不仅要深入了解远征军历史、抗战历史、世界二战历史,还要了解与其有复杂因果关系的近代历史以及国民性、民族文化(以中国为主兼顾其他相关体尤其是与我们如此接近又如此不同的日本),还要将这些元素放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至于其中必然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各领域的知识自然也不能偏废,至少要知悉。这绝对是对编导修为涵养、分析力、洞察力、表述力的极大挑战,而要做经典,这是必需的。好比你要看清地球就得站在太阳系,要看清太阳系就得站在银河系,要看清银河系就得外太空了……显然,这绝非两三年积淀可以实现的,而9康也就是刚脱离了地面但仍未突破大气层,连自己都没有看清地球,又怎能奢望他们告诉地球人地球的模样?!啥玩意儿?您问我哪儿?我织女星座呀,有织女mm相伴,自不愁穿,更不寂寞,银河当酒,繁星做菜,弹丸地球,一点破事儿,早看底儿掉,哈爽!(偶也臭贫一把)....从另一较通俗的层面来讲,《士兵突击》是9康较熟悉的领域,都用了那样长时间的积淀,终于厚积薄发,成就经典,而远征军题材不是他们熟悉的,且更加厚重复杂,却反而好像一夜之间速成了!
  
  速成的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基本背离史实、为讲道理而道理、为说人性强说人性、充斥刻意矫情煽情做作生硬、疑似为商业妥协而严重注水以至拖沓不堪、其实十分自恋的闹剧以及上述的众生之败相。说的稍重点,这无异于对远征军的侮辱,尽管我相信9康在主观上尽心尽力、敬重远征军,9爷也说“对得起远征军”,但对于创作者,是否“对得起”最终还是要作品呈现来说话!!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9康为什么就不能在经过心灵的积淀后再将远征军题材搬上荧屏呢?《士兵》的大获成功带来了鲜花掌声闪光灯获奖采访走秀…..如此前所未有的礼遇面前,9康也终于变得浮躁了,他们以为以自己的实力,在较短时间内也是可以把握远征军题材的,或许还要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和逼迫,终于不积而薄发了!而事实上,他们至少在客观上已经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誉,总会晕眩,几乎无人可以幸免,这是否也是人性的悲哀啊?!......世间的事情有时就是很蹊跷,吴导《赤壁》遭遇火灾、结果成就垃圾大片,《团长》两遇事故、结果看来也要失败了,这难道都属偶然?!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当我们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连上苍也要以自己的方式来予以警告,明戏的应当收手或调整,不明戏的自然只能迎来失败!!偶其实很早就对《团长》感到不妙,正是源自偶长居织女星座而生之上通神灵之超强第7感,只是出于对9康和《团长》的渴望和期待,才不愿也未敢泄露----表以为就龙妖能行鬼神之事!!哈!
  再次总结性陈词:战争非魔鬼因真实;浮躁是魔鬼因虚伪!
  
  我想,9康还是自知的,可以想象他们背负着巨大的紧张和压力,据说9爷前些天住院,难道仅仅是生理的病患?低调的康叔越来越高调曝光甚至在开播前就预定庆功宴,这是否是一种高度紧张下的失控和宣泄?(我真的真心祝福两位老师,尽快康复、尽快平常心)
  
  败相外的安慰
  
  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是有的:演员其实都很出色(除了不辣蛇屁股等方言学得完全不像显得不敬业),但这也更增添了可悲,因为在编导错误的角色与情节设定下,在错误的整体走向下,演得再出色也没有多少意义了,实在可惜啊;战争场面比国产其他国产电视剧要强不少,尤其31/32沙盘推演挺好,总体情节气氛感觉上也是剧中少有的较靠谱段落(好像翻译说太平洋战役中的那塔瓦血战,应为塔瓦拉血战吧,我听错了或是人家特意虚构吧),毕竟那么大投入么,但离想象仍有差距,尤其对于看惯了网上下载高清美剧的,不过可能还是因为资金不够丰厚吧。这部作品也是有意义的:让一部分人知道了远征军的概念、知道了国军也抗战、知道了英雄也是人也会死的,满足了一些文艺文学青年的独特口味以及爱屋及乌团粉那躁动慌乱的渴望----仅此而已,还不包括前述的那些反面误读,要算进来那就将这些积极意义也抵消了。但这样的意义对于如此大制作、如此高调宣传的《团长》显得太低浅了(要就为了让人知道,拍个喜羊羊滇缅从军记或易中天大话远征军说不定传播效果更广、性价比更高呢----臭贫我小太爷我天生就会),尤其对于要求较高的9康而言,这就更只能算一次哪怕失败了(再次重申,非指收视率、商业收益,因为垃圾大片在这方面也可以相当高)。有人说它是垃圾片有点冤枉了,它仍比许多国产电视剧强,但不算精品,更非经典,只是一次失败的勇敢尝试。据说有人看这个片子也哭得死去活来,我想要么是以前在一片垃圾主旋律片中活得太过麻木和空洞,要么就是正好对上了林mm型文艺女生的口味。
  
  团粉可能很不忿儿这样的论断,那我再只试问:如果《团长》完全是另外一拨人拍摄成这样的,你还会对它总体抱支持的态度么?或者能保证你的支持不会缩水么?!!请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地回答,这实际是对一个人的真诚与良心的拷问!在真诚并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前提下,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我只能说你还在迷途之中或者你就是那种口味独特的文艺文学青年尤其女生了;如果回答是否定或犹疑的,那说明你支持的实际并非《团长》,而是其中或者更准确说是《士兵》中的偶像明星以及编导们,这其实已经跟《团长》水平的高低无关。我预计,这样的良心拷问下,至少一半的团粉会是后者!!
  。。。。。。
  
  忽地,又生联想,《团长》的呈现就像皇帝的新衣,所谓光鲜、层次都是虚夸,其实并无一物,看不懂就被斥为没智商没品位……当人们围观这一新衣,当一些人或因为自欺欺人、或因为由粉丝情结而生魔障、或因为懵懵懂懂随大流而高声唱合时,人群中突地爆出一声稚嫩却坚定的脆响:“老爸,他没有穿衣服!”----偶就要做这样的小P孩!
  
  9爷说过听到赞扬就头疼,康师傅说过要保持谦卑之心,所以我想他们是能接受小P孩的,9爷说不定还会兴奋得蹦高,但这个社会真的都能接受么?!我也支持“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永远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真正读懂《士兵》的人我想不应当狭隘到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 草根掌掴阎老头的不是他那张老脸,而是压制说话权利的强权! 让所有草根小屁孩都有一片快乐成长的蓝天吧!
  
  翻开宣称道理人性的篇章,满纸却都只有两个字:唬人。救救9爷!救救康导!救救孩子!(见狂人日记西郭篇第250卷第3721册第8384页 )
  
  另两篇:《团长》是给女生看的;专家给《团长》评分
  (稍后登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1、15年前——这部片子要是香港拍的就经典了!!
  
  2、10年前——这部片子要是日本拍的就经典了!!
  
  3、5年前——这部片子要是韩国拍的就经典了!!
  
  4、现在——这部片子要是台湾拍的就经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团长》是给女生看的
  
  
   《团长》在9爷康导的设定下,战争陡然有了无边的诗意和哲学的趣味,甚至对战争中的残酷紧张、战友生死离别进行频繁过度的诗样化理解和展现,战争好美好可爱,却已全然不是现实了!!畏惧战争、求生是人的本能,淡定从容虽然也存在,但往往都是“最后时刻”,而团长呈现了太多的“最后时刻”,却少了“恐惧紧张求生奋争”的“先前时刻”,显得极做作刻意;麻木冷漠也是存在的,但《团长》在该动感情的地方仍然刻意麻木、冷漠,处处卖弄麻木冷漠。这些刻意实际就是为了表达所谓意境,讲所谓道理,为表达而表达,为讲道理而讲道理,全不顾战场实际!!9爷恰恰是“9爷识得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不愁”。战争是非常态,但刻意将简单事情复杂化玄虚化,违背挑战人之常情,好像不如此就显示不出其高深似的,那就很无聊了。
  
  
在表达诗意、哲学趣味与尊重现实之间,9爷选择了偏向前者,就算他主观上不想这样,但实际呈现也就是这样,这样的诗意和哲理其实已与远征军题材无关,如果拍成“十一黑侠深山剿匪记”也照样能实现这种表达。将诗意、哲理与战争现实割裂开来,显然较符合文艺青年的口味,口味没什么对错,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么,但这种口味的人毕竟是很少数,注定了其只能在少数文艺青年的小众中口碑相颂,其他残留下来的大众型热心观众往往是刚惊叹“国军也抗战、英雄也会死”这样的极初级观众,但同时他们也最容易由本剧而误读战争和史实(其他初级者则因不相信而拒绝了)。这不是我的猜测,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如此,因而这即便不算失败也是很令人失望了。难道康师傅和9爷能问心无愧地说:“我们就是给小众人群拍摄的,不指望大众能够接受和欣赏”么?!如果他们真的这样说,那就是对远征军的事实性侮辱和远征军题材的糟蹋了!!就别顶着《团长》、第一部远征军巨片的大帽子唬人了,就按《十一黑侠深山剿匪记》路子走一样不影响所谓的人性刻画、道理诠释啊?!!难道就因为商业利益所迫,不得不这样?!那请不要再去松山了!!我哭!李弥将军您在哪里!!这21世纪之怪现状您都看到了么?!
  
  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据我初步感觉,喜欢并看懂《团长》的人多数都是女生尤其是文艺文学女生!!!(绝无贬低女生之意)。我相信“战争让女人走开”,世界上战争也大多由男性主导,尽管该剧不能简单定性为战争片,但毕竟是完全以战争为背景、并特别高调宣传为远征军题材的作品,演绎得好应当男女通吃,结果却竟然几乎只有女性喜欢并读懂,这不啻是一种讽刺啊!其实这也正是将诗意、哲理与严肃战争题材的现实割裂后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结果!偶说话可能有点刺激,估计看鲁迅看多了可能,但就是鲁迅来了也一定会这样说啊。假的就是假的!(绝非绝非讽刺女性啊!!我好怕)表说什么小P孩男生之类不懂,也许韩日情感戏没有太多发言权,但这类片子还是绝对说得的!
  
  记得看凤凰电视台远征军时,当戴安澜师长儿子对记者指着街头拐角说:“就在那儿,我父亲快步登上车,就望了我一下,车子走了,没想到这…这是最….最后一次的回望,那年我..我14岁”。已满头白发的老人至此早已哽咽,颤抖的手抚上泪眼,此刻我的眼也是泪泻如瀑!不需要任何荒诞、意识流、故作高深的旁白,历史和现实本身就已经十分感人,这比许多编导的编排都来得更直接、真诚、有力!而不能将这样的历史和现实很好地呈现,编导就只能怪自己水平或用心的欠缺了。
  
  忽又有了个略恶毒的联想,终究凝为一句:战争让女人走开,《团长》让男人走开! 娃嘎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给《团长》评分”我已经拟定,但还要再咨询几位老专家、老教授、新锐媒体人、国学才俊以及包括海外学者的意见,最后汇总,再行隆重推出。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所有批评团长的文章里水平最高的,也是最切中要害的
  
  从绝对高标准的意义上说,这文章说的对。
  
  但楼主毕竟还是要现实一些,在现在的文化环境下,这个片子已经足够感动人了
  如果能压缩到三十集以下,就更值得赞扬了
  
  只是应该提醒一下康洪雷,以后不能再过度被剧本牵着鼻子走了,哪怕编剧是兰小龙
  
  其实士兵突击之所以能更受欢迎,估计也是导演在裁剪取舍上下了功夫,全照剧本小说拍的话,也会拖沓冗长。
  
  一部好的电影就能传递深刻内涵,包容广阔的内容,甚至概括人的一生
  
  没有任何真正深刻内涵和有营养的故事,是需要用四十多集的篇幅才能容纳和交代的,二十集已经可以囊括一切。如果非要拖到四十集的长度,编剧就要反思自己的表达能力是否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得瑟了
  整的跟啥啥似的
  
  还要再咨询几位老专家、老教授、新锐媒体人、国学才俊以及包括海外学者的意见````
  
  您就借着这所为权威的楼梯往上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我乃公用小马甲 回复日期:2009-03-22 23:33:42 
    这是所有批评团长的文章里水平最高的,也是最切中要害的
    
    从绝对高标准的意义上说,这文章说的对。
  

  
`````
  
  
  我觉得楼上同志是中肯的,是值得赞同的
  
  但是楼主用意不是那么诚恳,让人觉得不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啊!深有同感!顶一下!静候后续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的发言没有了?奇怪!再简单说一下,支持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11 09: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对我说不是转载的啊,我怎么貌似在贴吧看见过。起码第一部分看见过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