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扶贫资金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1 1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扶贫资金不扶贫的事件屡见报端,资金之巨大,现象之普遍,已经为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扶贫资金可以说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剂”,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群众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扶贫开发主要通过项目扶贫的方式进行,不少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跟一般普惠的农业项目并无二致,并没有瞄准贫困人口作出针对性安排,这些项目对提升农民平均收入等效果不错,但减贫效果往往一般。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减贫的基础,需要实施一系列建设项目,采取更多惠农政策,这些普惠政策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产业扶贫,需要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等带动示范,自然也需要加大对他们的鼓励、引导,给他们一些支持,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发展基础差、能力弱,一般的普惠项目他们往往最后受益、受益最小。正是由于这种“挤出效应”的存在,贫困人口要加快减贫进程,在享受普惠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吃特惠政策的“偏饭”。这就要求有限的扶贫资金,要更好地瞄准贫困人口,多实施些特惠帮扶。
  去年,媒体还披露过一个极其恶劣的案例:扶贫款拨付前就要求对方必须给自己30%的回扣作为办公经费,否则事情将很难办——安徽阜南县扶贫局就为这种先给自己“扶贫”的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该局原局长王春平及另外两名副局长王本端、王修宏分别落马。可见,对于扶贫资金的去向,我们不能过于乐观,因为,那些心怀贪念的人下手的机会实在太多了。
  “劫持”、“提留”、吃“回扣”,各种伎俩都在打扶贫资金的主意,专项专用的扶贫款,在不少人眼里是一块肥肥的“唐僧肉”,不少官员先后栽倒在扶贫资金上,多少前车之鉴,暴露出“缺乏刚性制度制约”的扶贫资金的安全性问题。
  随着我国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甚至是增量和增幅都达到历史最高,扶贫资金的安全性问题,同样应得到历史性最高度的重视和关切。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程序,最公开、最透明,是扶贫资金免于被“劫持”、“提留”的惟一法宝;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敢对扶贫资金下“黑手”的官员,在量刑上要从重从严,惩前毖后,形成威慑,使扶贫资金真正能一分不少地用在刀刃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