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核心是什么(上)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2 12: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只能从他们购进的图书中上架销售。显然,这家书店的内部业务衔接出现了问题。
书店业务部门虽然不直接参加书刊销售,但对售缺书的添货不能缺乏责任感。销售第一线的营业员对读者需求信息最敏感,虽无权添货,但必须及时通知业务部门售缺状况,相互沟通。 例如,有一套全科的高中辅导书,据营业员说,这套书每年销售极好,英语、数学、化学、物理这几种书来多少卖多少,但每年业务部门进货时却是每种书的数量都一样。其他书不够销售,而语文书因销得少却堆在一边,既占着书架又占用库房。
业务部门为什么不能听听一线销售人员的反映呢?进什么书?进哪种书?进多少?什么书市场饱和了?营业员天天接触读者,感受很深。由此可见,书店若要满足读者需要,业务员必须和营业员密切配合,防止进销脱节。有些书脱销后,若不能迅速补货,失掉的可能不仅仅是销售商机,还有多年培养起来的老读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高中用教学辅导书)内容好,定价便宜,深受读者欢迎。可是,这家书店到货少,仅两天就卖光了。营业员通过网络把售缺信息告知业务部门,结果石沉大海,不知等到何时才能到货。可是读者不会等呀!为什么我们不能提前做好充分的进货准备呢?这本书的销路好,为什么不能合理备货呢?当时,有很多读者是特地来找这套书的,有的是书店周围学校的学生,放学后集体来买的,可是书店无书供应,使学生们大失所望。尽管这家书店的卖场如此豪华、舒适,买不到书的读者会满意吗?
社店脱节造成读者买书难
在书店实习期间,有好多读者来找《明师导学*高二年级的生物》,但这本书已经脱销很长时间了。我问为什么不添货呢?营业员说,这本书出版社印数少,分配给每个书店的数量是固定的,因为出版社怕退货,不敢多印。书店售缺,只好 望书兴叹 !
出版社出书很少调研市场需求,读者买书怎么会不难呢?这也不能单怪出版社,现在书刊销售实行的是经销包退货制度,有些书店狮子大开口地要货,过不了多久又大批退货,造成图书严重损耗,导致书店失去信誉,再向出版社添货时,出版社自然就不敢多给了。
听一位老营业员说:有一种书,业务部门进了一千本,配发给各个书店。有的书店根本没卖;有的书店卖的较好,又让业务人员添货,出版社又发了一千本。过后,书店又给出版社退回了一千一百本。
社店脱节,书店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书店与出版社之间业务协调不好,就无法很好地满足读者需要,也无法提高读者的满意度,使书店营业额得以提升。内部环节脱钩造成人为脱销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书店一个营业组内部,如果添货信息没有协调好,也会给读者选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十年高考的分类与分析》这套书的 数学卷 卖的很好, 地理卷 也卖的很好,但 历史卷 卖的不好,再添书时由于没有查清库房 历史卷 尚有存书,又进了八十本,而 数学卷 和 地理卷 却只各进了四十本,差错责任显而易见。
还有一套四中的高考模拟考试卷子 英语卷 ,因售缺急需添货,但来的货却是 政治卷 。据观察,这种 张冠李戴 的差错不是偶然的,书店时常发生。
再有,组员之间缺乏沟通,今天要了这种书,货没有到,明天另一组员不明情况,又去申请添货,结果重复到货,造成积压。营业组内部的混乱和不协调,造成读者急需的书进不到,不需要的书却进了不少。
售缺书登记流于形式
书店的备书品种无论如何丰富,也难免有售缺书情况存在。把读者需要的售缺书登记下来,及时添货,及时通知读者来购书,或告知读者办理的结果,是书店优秀的传统服务项目,多年来深受读者欢迎。但是,办理单本的售缺书添单,既琐碎又麻烦,在经营上得不偿失。
在调研中发现,许多书店已经取消了这个服务项目。有些大型书店也只是在自己的备书品种范围内,做售缺书登记。较为草率的是,读者即使做了售缺书登记,书店十有八九也只是表面应付,流于形式,即不实施满足读者需求方案,也不告知顾客办理结果。读者登记的售缺书,往往如 水中捞月 一场空。这样,怎么能让读者满意呢?(待续02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