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五亿”哭瞎谁的眼?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2 04: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山大地震》:“五亿”哭瞎谁的眼?

《唐山大地震》电影,唐山人看还是不看?
明天,2010.07.12,《唐山大地震》电影首映的日子。
环渤海新闻:
《唐山大地震》电影首映式式在唐山体育馆举行。届时,我市将组织万人观影活动。
据了解,当晚的活动将从晚7时30分持续到12时,导演冯小刚将率领主创人员到场参加活动。为保证影片的声音、图像效果,将在场内放置IMAX巨幕进行播放。此外,首映式前将举行首映晚会,由张国立担任主持,周迅、张涵予、羽泉、罗海琼等众多明星将登台表演。中央电视台6套、凤凰卫视将对当晚的活动进行转播。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谈不上高兴,甚至有些怅然,总觉得喉咙里有些东西塞着,直到看到环渤海朋友金域蓝湾、老陶成局等的文字,才发现,原来这些文字,就是我塞着说不出来的东西:
《唐山大地震》电影,唐山人看还是不看??
金域蓝湾:从很多报道看,《唐山大地震》电影被形容成是个超强悍催泪弹。但是为什么要催泪,似乎不全是因为同情唐山人,而是为了借此煽呼起观众的观看欲望,以保证能够稳赚五亿票房。
如果是这样,那到时候唐山人是去看还是不去看?我们那段撕心裂肺的经历成了人家赚钱的手段。
曾经,冯小刚在发布会上曾有孤独求败之言,我并不怀疑冯导的能力,但如老陶成局所呼吁的那样,电影制作人为了多少表现一下自己纯洁高尚的仁爱之心,也为了尊重唐山人的感情,不要总是把票房摆在这部电影的首位。虽然大家都知道利欲熏心,但对这类题材还是保留一点情感的好。
《唐山》泪力惊人观众哭到扶墙走五亿票房有戏(来源: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陈爽):
因为导演冯小刚以及备受关注的地震题材,7月影市无疑将是《唐山大地震》的天下,日前陆续展开业内及媒体看片,据闻观众无不泪洒影院。信息时报记者日前也在北京观看了此片,这枚传说中的催泪弹果然厉害,散场后有女观众哭到眼肿如桃,走路几乎都要扶着墙。记者上前询问,她只摆手不答,影片之“撕心裂肺”可见一斑。
……至于票房前景,几位电影业内人士均认为2亿将十分轻松,而冯小刚之前放言的5亿也成算很大,“泪流成河会形成浪潮,那时候什么都阻挡不了了”。
老陶成局:冯小刚们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虚构、杜撰的母亲选择儿女生死,并与女儿结下仇恨的故事情节在唐山不可能发生。伟大的母亲郭云亭的故事在唐山家喻户晓,郭云亭,原唐山市第一幼儿园副主任。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坚守岗位,安全救出并转移了30个寄宿在幼儿园的孩子,而自己的两儿一女,却因抢救不及时而失去生命。她以无私的母爱写下了抗震救灾中最感人的一页。胡编乱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是对唐山人民感情的极大伤害。
阿莫西林:《唐山大地震》不过是冯小刚的一部商业大片而已,仅此而已。表面上看来,是反映唐山题材的东西,可实际呢?故事与唐山无关,人物与唐山无关,场景也不过人造假景,要说唐山与这部电影的关系,只有唐山是主要投资方,这回稳赚不赔,……我关心的是5亿票房唐山分成多少,分到的成有能用到民生上多少?
(转)燕赵都市网黑键变奏网友帖子:
综合有关信息,《唐山大地震》总投资额1.2亿,唐山(以唐山广播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的名义)投资6000万,其中5000万号称赞助,实际上是征得华谊方同意把电影片名由《余震》改成《唐山大地震》,目的大概是为宣传唐山、提高唐山的知名度吧。华谊兄弟投资3600万。中影600万固定投资,需要返还其660万。杭州1200万固定投资,需要返还1400万。英皇600万固定投资,需要返还700万。除去按合同返还相关投资方的红利,余下赢利分成比例唐山和华谊是1:1。
据此测算,如果票房达到4亿,贴片+植入性广告达到8000万(此项已经成立),那么留给唐山和华谊的红利将达到1.67亿,唐山回报8350万-5000万=3350万,华谊可赢利8350万。另外,DVD以及海外版权等利润回报,唐山与华谊还要平分。
退一步讲,基本只要票房3亿以上,唐山就不亏,当免费打广告了。
所以,冯小刚在拍摄过程中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唐山市政府为影片投入了6000万的拍摄成本,与华谊加在一起目前的投资预算已经高达1.2亿,“再加上宣发费用,最终可能会达到1.5亿。”冯小刚表示,按照这个投资比例需要取得3.3亿票房才能保本,“我希望最终能卖到5个亿。”
看完这笔帐,你就会明白唐山官方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在唐山造势、搞什么万人首映式推介《唐山大地震》——那是投了血本的,血本怎能无归呢?不过想想也挺悲哀的,纳税人的钱被投资去拍电影,到头来还要自己掏钱买票看电影,再触景生情哭个一塌糊涂(很有可能)——这是哪出跟哪出呀!
作为投资人,当然希望自己的项目有个好的回报,这无可厚非。但鼓动饱受地震余痛困扰的唐山自家人掏钱看电影,总会有些于心不忍吧。唉,不说了。
是不是等于说,当时的青年现在的老年,地震中爹娘没了,孩子砸残废了,现在自己老了,可老两口要带着残疾的儿子买上票,再去看比当年情景更惨烈的惨烈艺术,一家三口哭得站立不住,冯导在旁边偷着乐:“我希望最终能卖到5个亿。”
燕赵网友“黑色变奏”的论述:
为什么《唐山大地震》还未公映,便在唐山引起广泛的议论乃至抵制的声音呢?问题就在于这是个亲历了电影描绘的那场灾难的城市。如果只是从电影欣赏者的角度,唐山人和其他地区的观众没什么两样,花钱买张票欣赏一部大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不要忘了,在与电影内容的关系这个层面上,唐山观众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谁也无法抹去34年前那场浩劫给唐山人民带来的躯体上和心灵上的伤害。对于很多过来的唐山人来讲,大地震是他们不愿触摸的疤痕,重新面对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或许是在他们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当然,也有坚强的唐山人愿意去回顾那场灾难,从电影中寻找心灵的震撼和慰籍(应该是草字头,打不出来)。更有不曾经历过大地震的新一代年轻人想通过电影去了解那惨烈的一幕,去探究人生的意义,沐浴人性的光华。作为普通群众,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心态。所以这部电影,看还是不看,对很多唐山人来说,恐怕在感情上都是一种挣扎,一种煎熬。而那些对影片连篇累牍的过度炒作,乃至催人进影院的政府行为,都是对唐山人感情的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所以我奉劝那些高喊“票房上五亿没有问题”的投资人,那些豪言“眼泪成河什么也阻挡不了”的名导,那些标榜“亿元大片打造超强悍催泪弹”的记者们,还有作势要搞集体观影的官员们,可以休矣。至少在唐山,人们不想看到这座城市曾经的苦难,成了商家赚钱的工具。给唐山人一个平和自然的空间,让他们自主自愿地去面对影片中或真实、或虚构的那段历史吧。
以下是论坛里,我们唐山的朋友的发言:
组织十万人观看也是可能的。这个不难。问题是组织万人观看要表明什么?
1、不忘地震苦,牢记地震仇。地震三十三年了,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哭一场?
2、发扬抗震精神,继续重建唐山,进行一次教育?
3、热烈庆祝《地震》电影大获成功,票房五亿稳拿。注意,媒体已经用了“庆典”字样?简直混蛋!
4、感谢这个电影和所有投资制作的人,作为投资方的唐山市政府,貌似只有因为这部电影,唐山才名声大振?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我喜欢,很多台词堪称经典,但对这部编造的泪弹,看还是要看,但不要让我的反感情绪蔓延。
你拍电影是你的自由,好看不好看,那也不是我们的事。唐山人从来不是那么小气。引起唐山人反感的只是拿唐山大地震灾难,拿唐山人的痛苦,眼泪,在哪里吆喝,在哪里忽悠,为自己搂钱!张口五个亿,闭口五个亿,面对失去了24万亲人的唐山人,难道就不能不提钱?
热爱唐山!了解唐山!宣传唐山!别用这么多钱啊,五亿啊,这么大投入?
对了,忘了前些日子是什么领导们来说过,希望这部电影公映后,在唐山永久免费放映,我说,别,千万别!
唐山是我家,我爱我的家,为了把家装扮好,需要我的实干!撑起钢铁的脊梁,开起奔驰的动车,展开大海的风帆!——我们可以苦,我们可以感恩,但我们不哭!
感谢环渤海朋友:金域蓝湾、老陶成局、阿莫西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