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苦涩的回忆,给今人提示了什么?(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2 04: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做为一名保定人到外地,有人问到家乡的历史时,都会带点自豪的神气如数家珍般的说出不少保定的历史名人和典故。的确,地处河北中部的保定地区,在早是黄帝大战蚩尤的古战场、尧帝的故乡,战国时,这块沃土曾被秦始皇称作“督亢”宝地。宋代,是宋辽交战的主战场,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定都北京,保定则提升为顺天节度使,成为护卫京师的重镇。自此,保定“拱卫京畿七百载,掌控省府二百年”,号称“都南屏翰,冀北干城”。保定自古是京城通往南方诸省的九衢咽喉,地理位置重要,是河北省(直隶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我们的先人在保定这块区域内积淀下了丰厚的历史内涵。特别是散布于保定老城区内的各类府衙、寺庙、商肆、会馆,加之独特的街区、小巷及大量的传统民居,人文历史遗迹、民俗、民风等构成了古城保定独特的历史风貌。基于此,国务院于1986年公布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申报五座城市只有保定市榜上有名,而且在被批准的38座城市中保定排序第七。无疑,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的名望是很大的。如今,我们在世的老保定,如果记忆好的话不妨一起回忆一下建国初期的保定城区的面貌。
那时,保定的古城墙基本保持原样,四门四瓮,四城楼四角楼。东门曰“望瀛”,南门曰“迎薰”,西门曰“瞻岳”,北门曰“拱极”。全长12华里有余,高3丈5尺,全部用城砖砌成,共有81处敌台,雉堞齐全。城墙除西北角在解放保定时打破一个缺口外,墙体基本保存完好。当走在保定郊外放眼观看这座古城,高高地城墙被清澈地护城河水围绕,会想起保定八景之—“鸡距环清”。高耸的城门楼趁着蓝天白云,更加威严肃穆,会使人注目深思于历史长河的无限向往之中。城内高出城墙的两根大旗杆和大慈阁隐约可见。更增加对古城的神秘感。当从西门通过瓮城进入城内,繁华的商业西大街,各类商业门脸鳞次栉比。其中老字号有:万宝堂、乐仁堂、鹤年堂等老药铺;有稻香村、四美斋、真素斋等糕点铺;有义春楼、宴乐园等饭庄、六味斋熟肉店,槐茂酱园、有德昌、恒泰等茶叶店,有永裕恒绸缎店,中兴帽庄、士宝斋鞋店、金银首饰楼,有中华书局,协生印书局,群玉山房,晓钟书局等,有红旗和人民照像馆等,大型商场有马号(济善商场);天下第一楼(商场),天华市场等,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民物蕃庶,肩摩毂击,商贾日夜不绝于途”,好不热闹。当然,在游逛大街的同时还要看到几处文物遗址:如清代直隶布政使衙署、参将署、贤良祠、藩库厅、保定府清军同知署等,给这条街道彰显着不少的历史古韵。从西大街行至天华市场往北,即是城隍庙街,街容更为繁华,其特点是日用杂品商店,工艺品商店等,也是春节买年画的场地,其北侧尽头是城隍庙,正殿宏伟,庙神早已不存,只是在四周形成了一个拥有唱戏、说书、演马戏、杂耍和摊贩云集的娱乐市场。城隍庙街中段往东,是紫河套,是旧货市场,古玩字画,每天不少从外地来的陶宝人活动其间。从西大街往东行至市中心(税务角)往南至裕华路,即是矗立在街中心的鼓楼(丛胜楼),鼓楼上面南侧高悬一乾隆皇帝书写的红色醒目的大“福”字,往东50米是钟楼(鸣霜楼),再往东50米是穿行楼,从穿行楼往北是大慈阁等。从鼓楼往南既是南大街,是仅次于西大街的第二繁华街道。1921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将街道拓宽,临街店铺多以中西合璧式单层建筑为主,门面建筑多姿多彩,造型各异。大型店铺有庆兴裕、全顺和糕点铺;有庆丰义布庄、涌隆油漆店、万宝堂药店,清心池澡堂,王三能菜刀,恩玉轩的罩饼等等就不一一赘述。
再说保定城区面积不大,确五衙同城(省衙、道衙、府衙、州衙办事处、县衙),这在全国仅有。那时保留完好的有:直隶总督署、直隶布政使司署、直隶按察使司署、清河道台署、保定府署,清苑县署等,这些衙门建筑有其独特的建筑样式,无论从历史、文化、科学等都有其丰富的价值。除此,城区内还散放坐落有建筑不同特色的会馆,即:浙绍会馆、湖广会馆、山东会馆、两江(安徽)会馆、四川会馆、云贵会馆、三晋会馆和中州会馆等;园林方面有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属于祠堂类有:淮军昭忠祠、王阳明祠堂、杨继盛祠堂、英烈祠、冷公祠、贤良祠、樊氏祠堂、宋氏祠堂等等;名人故居有:曹锟光园、吴佩孚旧居、冯玉祥旧居、池凤城旧居、王占元旧居等。城区内还保留有不少寺庙,除大慈阁外还有城南的关岳庙,城内西侧的关帝庙,穿行楼东侧的火神庙,城外东南侧的刘守庙等等。还有散布在城区内的舞台剧场等等。民国初年,保定号称学生城,有不少人仁志士从保定走向社会,如育德中学、志存中学、红二师范学校等,另有保定军校,培育出了在我国近代史上叱吒风云的人物。
总之,保定这座千百年来积淀丰富起来的古城,无论是从有形的古建遗址,还是从无形的文化遗产,在河北省(直隶省)当是首屈一指,无愧是座地道的文化古城。
然而,这座古城有形的历史标记,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即逐渐不断的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地消失着,请看下面的一段不全的记录:
1949年1月,拆除古城垣四城门的瓮城,及小北门东段城墙。
1950年3月,为开拓裕华路,自南马路向东拆通原提法司街、红关帝庙、炮台街、太平街;修建裕华中路时,拆除丛胜楼(鼓楼)。
1951年某月,决定开始全部拆除古城墙,同年古莲池的藏经楼、煨芋室、戏楼等古建拆除。
1952年某月,拆除南门以东城墙346米。
1953年某月,拆除东城墙。
1954年某月,拆除北城墙,市建设局决定南城墙的西南角一段城墙不拆除,留作公园北侧围墙。同时拆除大西门。
1955年某月,在开通裕华路东段时,同时拆除原文庙部分建筑和穿行楼。建永华北路时拆除了灶君庙。同年,继续拆除小北门以东城墙,并拆除大西门至环城北路段的西城墙。
1970年9月,拆除马号,筹建保定商场。
1971某月,文革开始,拆除总督署门前的两根大旗杆,后以扫四旧为名,拆毁了更多的文物旧址。
1985年某月,拆除火神庙及戏楼、牌楼等。
1900年以后,保定的老城区开始了所谓“旧城改造”,开发商介入其间,自此以后,不少的四合院和胡同消失殆尽,古城的街道肌理面貌全非,再加之不少的百年老店因多种原因而关张歇业,商业门脸多易主更新,几经时日,古城风貌成了现今这个样子。
但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一次次的积淀所形成的结局,不能责怪哪一任的领导者。相信,当时的领导们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作出的决定:拆城墙是为了修公路,便于交通;拆寺庙、会馆是为了腾出空地发展公益事业如学校、剧场等,你能说是不对吗?问题出在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领导关心的主要是国计民生,发展经济,而对于市内散放的古建文物重视的程度还没有现在这么高,这是全国出现的普遍现象,不只保定一地。如今,在这盛世修史的时代,各级领导对所辖区的文物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把保护文物提到了议事日程。领导者执政理念的改变,是保护好文物的关键,但愿今后随意拆毁文物遗址的事不再发生。
以上,这段苦涩的回忆,给今人提示了什么?首先让我们温习一下我国著名建筑专家对于名城建筑的论说: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曾说:"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大、最复杂、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能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方面,也更重要",国家名城委主任周干峙院士说:城市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的印记就像是人的生命的足迹,是生长的资源,是财富,是宝藏,是特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郑孝燮指出,历史文化名城是民族传统最集中的载体,保护好名城,托物寄史,意义重大。
够了,保定的古城风貌如今虽失去了很多,我们只能带着遗憾将剩下几处屈指可数的文物保护好,再不能毁坏了。目前对西大街的复原看到了市府的决心,也看到了希望。但就目前保定市内的古遗址还有淮军公所、清河道署、光园、杨继盛祠堂、贤良祠、忠义祠以及散落在市内的多处四合院等多处古建筑,它们仍天天经受着风吹日晒大自然的侵蚀,还经常有不法分子盗窃建筑物上的精美雕件,其建筑原貌逐渐地消失着,希有关部门应该纳入议事日程,急速将其修复和复原。再有上个世纪50年代,省会驻保定时遗留下的省府及其厅、局的办公处所,应该算是文物遗址了,建议把这些主体建筑保存下来,可以印证建国初期河北省府在保定的一段历史。切不要看到这些临街的老房破旧不堪,与四周环境不协调,划入五拆之列,一旦拆掉,再不能复原,后悔晚矣!那时,只有遗憾,再遗憾呀!
点击进入 初级博客教程 博客装饰技术 博客问题解答
红狼 狼行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