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之徒爱因斯坦?(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4 1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罗爱莎荣升“爱因斯坦太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马蜜娃这个复仇女神美狄亚的复仇来得很快:罗爱莎刚一转正,马上失去了自己,变成“无法解雇的雇员”,单为教爱因斯坦每天用牙刷、梳子和肥皂,罗爱莎就奋斗了整整一生,结果为彻底失败。在柏林时有次爱因斯坦给罗爱莎写了个纸条:“如果我让你如此倒胃口的话,那就去找个合你胃口的男朋友吧!”落款是:“你的邋遢鬼阿尔伯特”。
问题是马蜜娃的复仇无法称之为复仇,因为罗爱莎对“爱因斯坦太太”这个职位非常满意,她并不觉得有什么“自己”被“失去”了。纵观爱因斯坦的所有女人,“爱因斯坦太太”这个职位确实非罗爱莎莫属。卓别麟对罗爱莎的描述非常传神:“她是个身宽体胖的女人,生气勃勃,非常乐于做身边这个伟人的太太,并对此毫不隐藏。”俄罗斯政治家卢那察尔斯基称罗爱莎“徐娘半老,浓发灰白,但魅力四射,精神很美,甚至胜过肉体美。她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伟大的丈夫,竭尽所能保护他免遭生活拖累,并为他建立极其安静的环境,让他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能在此中成熟。她充分意识到丈夫作为思想家的伟大,她对丈夫就像疼爱一个与众不同、招人疼爱的大孩子,充满伴侣、妻子和母亲的最温柔情感。”
Do you get it? 天才难得,称职天才太太更难得。如果你丈夫是天才,那你必得身兼伴侣、妻子和母亲,否则,你会觉得自己的婚姻是场灾难。马蜜娃就这么认为。说到底,你,决定你的婚姻是否幸福。不是任何其他人。罗爱莎能够成功驾驭爱因斯坦这个伟大的天才,并非因为她从理论上特别明白这个道理,而是因为她恰好天生集伴侣、妻子和母亲于一身。运气来登了,关门都挡不住啊。
天下皆知爱因斯坦“红颜都是知己”,但其实各国妇联错怪了爱因斯坦。因为,在爱因斯坦的情感世界中,除了马蜜娃,发动攻击的通常都是红颜。罗爱莎高于马蜜莲之处在于:她从头到尾给了爱因斯坦无限的“婚姻自由”。这个“婚姻”和“自由”是要分开来读的,即“婚姻中爱因斯坦的恋爱自由”。这自由开始于婚前。当时罗爱莎长女伊尔莎22岁。据爱因斯坦世交、物理学家乔治·尼古拉后来透露,爱因斯坦与罗爱莎结婚前一年,伊尔莎偷偷告诉他,爱因斯坦提出要娶她!伊尔莎马上通知她妈,罗爱莎的态度匪夷所思:她让爱因斯坦在自己和女儿之间挑选。一年后伊尔莎告诉爱因斯坦,她觉得爱因斯坦更像爸爸而非丈夫。一周后爱因斯坦娶了她妈罗爱莎,伊尔莎成为他的秘书。
此事放在今天,爱因斯坦就被上网搞臭了。而且像他这种脚踏母女两只船的男人被搞臭也没什么冤枉。但仔细看,全程主动权都在伊尔莎与罗爱莎手中,爱因斯坦其实只是个听喝儿的。
男人认为他们掌控世界,因此他们掌控女人。这是普天下男人最愚蠢的狂想。
伊尔莎与妹妹玛戈特很喜欢爱因斯坦,妈妈再婚她俩毫无心理障碍,因为妈妈离婚后她们就跟罗爱莎一起改姓娘家姓,而娘家姓就是“爱因斯坦”!所以罗爱莎再嫁爱因斯坦,这3个女人连姓都不用改。后来两个女儿当着亲戚就直呼爱因斯坦的名“阿尔伯特”,当着外人就称“阿尔伯特爸爸”。
罗爱莎给予爱因斯坦的“恋爱自由”并未随着婚礼结束。婚后爱因斯坦爱上朋友的侄女、已婚少妇倪贝弟,他的新任秘书。罗爱莎发现后居然特批爱因斯坦每周去见她两次,“省得他总是偷偷摸摸的”。这段罗曼史的结局与绝大多数婚外恋一样:一旦情人获得自由,她就失去了吸引力。1924年倪贝弟离婚,爱因斯坦赶紧给她写了一封信,语气跟所有处境相同的老男人一样:“找个比我年轻10岁、并像我一样爱你的人吧。”此后,他们的联系嘎然而止。此事的后话是:15年后,犹太人倪贝弟写信向已在美国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请求帮助移民。爱因斯坦倒是不忘旧情,帮助她逃离纳粹魔爪去了美国。
还是在美国,爱因斯坦建议罗斯福发展原子弹后,另一名绝色美女玛加丽塔找上门来。她是苏联著名雕塑家科涅库夫的妻子,在美国住了20多年,其间被苏联招募为间谍,专事收集高科技情报。1935年她39岁,爱因斯坦56岁。当时普林斯顿高研院邀请她丈夫为爱因斯坦制作雕像,上司命令她接近爱因斯坦,结果她显然很快就成为爱因斯坦的“地下雇员”,苏联也确实从爱因斯坦口中得到了原子弹的情报。后来玛加丽塔返回苏联,在沉默中安静地老去,临死前让家人销毁了自己绝大部分信件,但保留了爱因斯坦9封动人情书以及手表等礼物。美女间谍,一直珍藏着爱因斯坦那份短暂的爱情。
除了她们,爱因斯坦还有不少情人:花店主埃斯·戴拉;犹太寡妇多妮·门德尔,M夫人(近年曝光的米哈诺夫斯基,即社交名媛埃特尔)和L夫人,甚至包括玛丽莲·梦露,总数据说超过10名。我们多么希望爱因斯坦是一个忠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那将是何等完美的爱因斯坦!问题是上帝几乎从不创造完美。爱因斯坦得到了远超常人的天才,但他的情商显然停留在儿童时代。儿童抢苹果,都是多多益善。爱因斯坦能证明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广义相对论,却无法在家庭生活上得出正确的方程式。没听说过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看官须知,基督教中最大的魔鬼撒但,原来就是上帝座前的的天使长。“撒但”一词希伯来原文为“ ”(对抗),基督教中意为“敌对者”和“剧毒光辉使者”。
作为现代人,我们当然更不赞成罗爱莎的人生态度。问题是在爱因斯坦这里,罗爱莎的战术显然正确。爱因斯坦这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天才,居然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她。当然,没离开并不等于言听计从。罗爱莎热爱健康生活方式就很令爱因斯坦烦燥。他曾在信中大发脾气:“你竟敢来信对我进行医学说教?还像个一贯正确的医生那样神气十足地命令我雨天游泳,晴天跑步?……我已下定决心,假设大限一到,就是倒毙也要尽量少用医疗手段。在此之前我将服从我罪恶之心的愿望乱说乱动。我的日常生活是:吸烟像烟囱,工作像骡马,饮食无所顾忌不加选择,至于散步,只有真有令人愉快的同伴才愿意进行,这样一来就很少散步了。不幸的是睡眠也无规律,如此等等。”如果你的丈夫天天这样,你是不是要跟他离婚?离婚正确不正确?可罗爱莎从没想过离婚。她留在爱因斯坦身边,而且显然过得不错。惟一的遗憾是:生活方式十分健康、而且比爱因斯坦仅年长3岁的罗爱莎,最后却比病秧子爱因斯坦早死了整整21年。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最后崩溃,是因为罗爱莎。
1919年6月2日,爱因斯坦与罗爱莎登记结婚,这年爱因斯坦40岁,罗爱莎43。在罗爱莎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爱因斯坦终于获得了温暖舒适的家庭生活,地毯柔软,家具亮堂,窗明几净,连每天抽多少烟,罗爱莎都安排好了。但从根儿上说,从小独立叛逆的爱因斯坦与“中产阶级”格格不入,朋友来访后都说:“从踏进爱因斯坦房间那一刻起,你就会发现他是这个环境中的‘外人’——中产阶级家庭里豪放无羁的客人”。他甚至根本不跟“爱因斯坦太太”住在一间屋。罗爱莎卧室隔壁是女儿的卧室,而爱因斯坦的卧室则在楼下大厅旁。他总是光着脚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光着脚穿双旧皮鞋坐在豪华餐桌旁招待客人。罗爱莎发脾气时他就笑眯眯地说:“不要紧,太座,客人都是熟朋友。不是吗?”他的长发、心不在焉的神情和太过随便的衣着,在天鹅绒厚重窗帘前,在花篮形大吊灯下,显得十分突兀。在晚年自述《我的世界观》中,爱因斯坦对此给出了答案:“我从未视安逸和享乐为生活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称之为猪栏的理想……大家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和奢侈——在我看来都是可鄙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爱因斯坦其实觉得这幢豪宅不过是个猪栏。他在猪栏光着脚穿着旧皮鞋,有什么不妥吗?
罗爱莎在这幢豪宅中给爱因斯坦准备了一间宽大明亮的优雅书房,但在这间书房中从来找不到爱因斯坦。他的书房是楼上堆放杂物的阁楼改造的,他通常光脚穿件薄毛衣坐在安乐椅里,一张圆桌上堆满书刊和草稿,四壁都是满满当当的书架,墙上挂着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画像。以前还有张牛顿画像,但搬家时弄丢了。从小窗户望出去,阁楼漂浮在柏林一片桔红色屋顶的海洋之上。这就是爱因斯坦思考时间空间和宇宙末日的精神孤岛,与世隔绝,除了助手一律谢绝来访。罗爱莎不能随便进来打扫卫生。罗爱莎布置的优雅书房后来变成小姨兼婆婆保琳娜的卧室。爱因斯坦妈妈保琳娜与他的第一任妻子马蜜娃始终无法友好相处,但显然罗爱莎这个外甥女很明白如何讨小姨欢心。爱因斯坦与罗爱莎结婚后半年,得了胃癌的保琳娜入住优雅书房。在婆媳关系的经营上,罗爱莎比马蜜娃成功得多,这位小姨兼婆婆显然对罗爱莎非常满意。保琳娜一个多月之后去世,享年62岁,葬于柏林勋伯格公墓。
罗爱莎喜欢社交,而爱因斯坦珍惜时间,厌烦社交与宴会。他对社交的著名评论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罗爱莎经常大排家宴,宾客们揣着敬爱之心谦虚谨慎地赶来,都渴望见爱因斯坦一面。然而,每当罗爱莎要求他下楼与客人进餐时,正在考虑宇宙末日的爱因斯坦立刻无名火高三丈二:“不!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去!我不能忍受这样的骚扰,使我不能安心工作;我要立刻离开这个家!”爱因斯坦惟一从不拒绝的,就是罗爱莎组织的慈善机构募捐活动。罗爱莎兴致勃勃地通知哪天有活动时,爱因斯坦如果心情好就会开玩笑地问:“这次你把我卖了多少钱?”如果换成马蜜娃,一定会因这句话跟爱因斯坦冷战一个月。可罗爱莎并不生气,下周继续安排,爱因斯坦也继续嘲笑。有次爱因斯坦出席专为他举办的正式宴会,男宾西装革履,女宾袒胸露背。罗爱莎因感冒没能参加,好容易盼到爱因斯坦回家,不等他换好衣服就急忙询问宴会怎么样。爱因斯坦一一告诉她有哪些着名科学家出席,罗爱莎打断他的话说:“不要说那些,告诉我,太太们都穿的是什么?”爱因斯坦考虑了一下说:“这我可不知道。”看着罗爱莎惊讶的目光,爱因斯坦解释道,“从桌子以上的部分来看她们什么都没穿,桌子以下的部分我没敢偷看。”
1928年3月,经罗爱莎面试,爱因斯坦雇海伦·杜卡斯为私人秘书。海伦没受过正规教育,但聪明能干,善解人意,从此成为爱因斯坦家庭成员,尽心尽力服务爱因斯坦27年,竭尽全力保护他的隐私。爱因斯坦去世时将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留给杜卡斯,并委托她为自己所有资料的法定托管人。1981年,晚年杜卡斯健康每况愈下,于是依爱因斯坦遗嘱将他的手稿、著作、文件等统统赠给爱因斯坦帮助建立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移交完成后不到一个月,杜卡斯于普林斯顿逝世,终年85岁,终生未嫁。爱因斯坦就是她的整个生命,但她始终跟爱因斯坦无染。
进入美国后罗爱莎与爱因斯坦买下普林斯顿默谢雨大街112号,可乔迁新居当天罗爱莎眼圈大浮肿,看医生后证明血液循环和肾都有问题。爱因斯坦得病就怨天尤人,罗爱莎重病却十分开心,因为她这才发现她在爱因斯坦心中的真实位置:“我从不知道我对他这么重要。这让我十分宽慰。”1936年12月20日,罗爱莎在普林斯顿家中去世,爱因斯坦从此没有再娶。
像所有天才一样,爱因斯坦并非为了充当模范丈夫和父亲来到这个世界的。1931年,51岁的爱因斯坦在自述《我的世界观》中坦承:“我热爱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但却不喜接触他人和社会,两者形成古怪的对照。我真是一个‘孤独的过客’,我从未完全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的直系亲属;我总是追求与他们保持距离,我需要保持孤独——而且,这种感受与日俱增。”美国传记作家丹尼斯·布莱恩在《爱因斯坦全传》中说:“爱因斯坦一生充满胜利和悲剧嘲讽:他的大脑透彻宇宙时空,却有个精神异常的儿子,连过马路都不会;这位连苍蝇都不愿伤害的和平主义者,却是美国制造毁灭性原子弹的推手;这位对孩子和陌生人关怀备至的人道主义者,却无法照顾自己的儿子,还对自己的私生女讳莫如深;他喜欢孤独,身边却总是围绕着女人,终日被记者追逐,被民众包围;他是一位物理学家,却被提名为总统。”
纵观爱因斯坦一生,他只对一个女人自始至终充满温情。这就是2004年新鲜出炉的“爱因斯坦的女人”——范约娜。2004年2月,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如山资料中偶然发现了范约娜的档案,包括她本人用德语写的62页日记。在她去世后23年,《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发表了这部日记。这是全世界第一次惊艳爱因斯坦的黄昏恋。这个比爱因斯坦小22岁的美女来自布拉格——全球第一个聘请爱因斯坦为讲席教授的美丽城市。这对年龄相差悬殊的老相识第一次见面在布拉格的玛塔芳塔沙龙,卡夫卡常去的地方。1939年范约娜只身移民美国,在爱因斯坦帮助下考入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管理学院,后任职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这部开始于1952年的日记给世界留下了爱因斯坦最后两年生命的绝对隐私。像所有老男少女的黄昏恋一样,爱因斯坦对范约娜十足溺爱。他不仅给范约娜写下缠绵徘恻的情书,还几乎天天给她打电话。他们一起泛舟大湖,出席音乐会,给她画漫画头像,甚至允许范约娜在太岁头上动土,剪他那乱蓬蓬的长发。爱因斯坦从未对一个女人如此温柔。爱因斯坦被烧成灰之后还在呵护范约娜:他临终前将“统一场”理论演算草稿密赠范约娜,以备不时之需。他从未送过第二个女人如此珍贵的礼物。结果爱因斯坦逝世后范约娜将这部手稿卖了8千美元。都说美女因为愚蠢而可爱,范约娜是最有力的证明:这手稿卖80万美元还差不多!爱因斯坦当年写下人类历史上最著名公式“E=MC2”的那张纸在1996年被估价4百万欧元(3千2百万人民币)。但是,范约娜这个糟糕的卖家却为我们留下了精彩的爱因斯坦,她的日记是座丰富的金矿,随处可见爱因斯坦思想的光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因斯坦对她说:“物理学家说我是数学家,而数学家又说我是物理学家。在科学界我没有同伴。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认识我,可我依然如此孤独。几乎没人真正了解我。”天才总是孤独的,越伟大的天才越孤独。他们总是被所有人误解,无论正面负面。从黑塞的“人人彼此绝消息”到歌德的“没人懂得我的语言”,在在都是明证。
当然,爱因斯坦对范约娜金碧辉煌的夕阳情无法掩蔽他对家人的薄情。私生女莉莎不知所终,爱因斯坦在名满全球、叱咤风云的30多年间从未做过任何努力去寻找她。此外爱因斯坦还有一个私生女,是爱因斯坦移民美国后与一名纽约舞女所生(当时罗爱莎健在),名叫伊夫琳。对她,爱因斯坦也是不闻不问,后来大儿子汉斯不得不暗中接管了这个同父异母妹妹,据说伊夫琳直至成人也不知爱因斯坦是她爹,因此至今仍有不少文章宣布伊夫琳是爱因斯坦的孙女。这是对伊夫琳辈份的巨大贬低。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汉斯也是个“姐弟控”,成年后宣布要娶年长9岁的科内契特,居然遭到同为“姐弟控”的父亲爱因斯坦强烈反对。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初爱因斯坦妈妈保琳娜觉得马蜜娃配不上她儿子爱因斯坦,现在轮到马蜜娃觉得弗里达配不上自己的儿子汉斯。直到汉斯弗里达婚后,马蜜娃给朋友写信还说汉斯看上去“吓人地糟糕”,而“他妻子不懂如何照顾他,她想的只是她自己”。千年的媳妇熬成婆啊。熬成之后都是同样的婆啊。弗里达其实温和聪明,后来为汉斯生了3个孩子。汉斯后来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的教授。
爱因斯坦的小儿子爱德华最后殁于苏黎士一家精神病院。
爱因斯坦在这个问题上还算有些自知之明。1955年老朋友贝索去世,爱因斯坦致信吊唁时坦承:“我最敬佩的是他不仅能和一个女人平静生活许多年,而且还能持久地和谐一致。在婚姻中,我自己很不光彩地失败过两次。”
这封信发出后不到一个月,爱因斯坦去世。
爱因斯坦的婚姻确实不值得提倡。但他仍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天才。不疯魔,不成佛。各国妇联关于伟大天才兼道德完人的寻找,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已经发表于《经济观察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