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2-6-19 04: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血小板药物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简称,它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减少凝血酶形成和释放,进而减少血栓形成。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引起的心、脑及外周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缓释型双嘧达莫和西洛他唑等,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可导致胃溃疡和出血。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2~4倍。由于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COX),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在减少致炎因子和血栓的形成,同时也削弱了前列腺素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作用,使其更易受到胃酸、消化酶和胆盐等危险因素的损伤,进而导致消化性溃疡。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素A2(TXA2),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出血。氯吡格雷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也抑制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减少血管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诱发出血和减慢消化道溃疡愈合。
  哪些情况不能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1.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时。
  2.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
  3.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
  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该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
  5.痛风(该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6.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7.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8.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应注意什么
  1.服药期间应观察有无异常出血现象:呕血、便血、黑便、牙龈出血、皮下淤血、流鼻血、咯血、月经增多等。对肾功能不全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
  2.掌握适宜剂量。一个纳入28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口服阿司匹林75mg/d,心血管事件下降比例不足15%;口服75~150mg/d,心血管事件下降32%,为最大疗效;口服150~325mg/d,心血管事件下降不到25%。
  3.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前应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4.有服用阿司匹林禁忌证的患者,可选用氯吡格雷替代,但应严格监测出血事件的发生。
  5.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这可能导致患者即使服用了这两种药物,仍然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这可能是临床上部分患者出现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病因之一。目前我们已经可以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查快速而准确地评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