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话题02:人与人之间有多少种分离的方式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6 06: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与人之间有多少种分离的方式呢?
分话题1
参与讨论的微友 刘治平说:人与人之间的分离方式无非是生与死,其它的都算不上真正意义分离,因为活着本身就只有一种可能。
是的,生命中所有的相遇,只有生离与死离两种方式。
不仅仅是人与人是这样,人与物,人与事,都是如此。
例如手中窝着最喜欢的杯子喝茶,要么是不小心摔碎了,当自己活着的时候与它的死亡告别,要么就是自己死去与它告别,或者送做他人两者都“活着”的时候告别。总之最终的结果是分离的。或者最喜爱的一份工作,要么自己率先不喜欢而放弃了,要么被迫从这件事之中退出,要么因为这件事因缘不具足做不成了,要么自己死去而分离。
又如,我们的父母、妻子与丈夫、我们的子女,我们的朋友……也只有生离和死离两种情况。
所有的相遇,都是有分离作为结局。
请注意,我并不是要讨论一个悲观的话题。反而,我要讨论的是一个积极的话题。
分话题2
参与讨论的微友 renegade说:过山时舍不得扭扭捏捏抓着不放,过水时又舍不得一路相伴,不过两个人沿着不同方向走,迟早都会变得那都不相逢吧,即使在同个城市里,也已经与她两年不见了吧。
缘分尽了,想见很难再见。
缘分未尽,不见也难成立。
当因缘不聚合时,无论如何也是碰不到的。执着带来的,不过是自我烦恼。小时候,喜欢一个男生,他只有假期才到我们的院子里来玩,每年都在等待那个假期。他来时,自己总是找出各种理由出门。然而,很快,我就搬离了那个院子。
相思……现在看来只是平添的苦恼,因为缘分就是不出十次的相遇而已,想再多也是没有。当时无人告诉自己这种执着是苦恼,好几年中因此忧伤。若明白这个道理,也会坦然接受。并且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
因缘未了,想不见也是难以做到。
就像有的人们已经离婚,却因为共同的工作等因素,无可奈何的相遇。据某个朋友说,就好像吃东西吃到老鼠屎一样恶心。看来这种“不想相见”也是一种执着。坦然接受分离,坦然接受还有因缘偶遇,或者也是一种解脱。
总之,一定要相见或者一定要不见,都是一种执着。这种执着让自己很痛苦、不自在。
分话题3
参与讨论的微友 侠骨柔情说:一种是主动分离,一种是被动分离;或者说一种是预见到的分离,一种是预料外的分离。
可预见的分离,是自己由于提前有了准备,痛苦很少甚至没有痛苦。
不可预见的分离,被迫接受一个事实,则需要面对这种自我执着带来极大痛苦。
例如两个即将分开的男女,主动提出来分手的一方,所感受的痛苦少很多。而被动接受的一方,则由于从来没想过,一时间要接受一个无常,则会带来很大痛苦。
“无常”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自己执着某事“常有、恒常不变”,这种念头收到打击后,感受到的“无常”。
实际上,人和人、人和物、人和事都是终了的结局。并没有“恒常”这一不符合真理的事实。不论是生离、死离,都是要分离,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所转移的。
被动的接受分离,极其痛苦。然而这种痛苦是由于自我的执着带来的。当自己可预见到这种分离,立刻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此时是你认识了万法的真相,痛苦自然就离开了。
如果你还在某种执着“常有”的概念之中,或许应该让自己释放,接受一种缘聚缘散的自然状态。身心都会更加舒畅。不仅如此,人生的风雨洗礼之中,显得成熟,妙慧与稳重。
分话题4
参与讨论的微友 大乖乖说:心分离了;身分离了。参与讨论的微友Arena说:精神,肉体?
我们与自己的肉身,也是“和合”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也会与肉体(心的所依身,可以比喻为房子)分离。
虽然两位参与讨论者未必说的是这层意思,但事实上,寿命终了,心与身也要分离。这是自然规律。
所以佛家常言:每日移动这个肉体(尸体)的是谁?禅宗参话头时经常会自我询问: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是谁。实际上就是在探索心识的真相。
“一切和合之事皆无常”
和合之事:就是说需要因缘聚合才能够产生和成立的事物,可分解的事物。如车子上的轮子和盖子等零件都可以分解,所以车子不是永恒存在。。人也观待个个器官而存在的可分解。成就一个创业项目就更是如此了,一场聚会就要观待很多因缘才能成功。。以此类推,你可以观察一下是否有恒常不变的事物,可以不遭遇无常。
参与讨论的微友 南通-季明说:梁老师说得好!生离死别好透彻的概括了人与人的分离,人生苦啊!没有生就没有死别!没有相聚就没有生离!而我们往往期盼着生和相聚,觉得这是人生值得庆贺之事!我们的好多观念都是错的!学习在生活中不断淡化自己对周遭人事物的执着,是我们人生功课!我在学习中……谢谢您引发的这么深度的话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的心。在刹那变化,也不是恒定哦。看到一个广告马上起了贪心,看到一个讨厌的人,马上起了嗔恨心。我们的思想,学习一个课程,看到一个讲座,马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我们觉得自己认为的一定是对的,我们认为自己就是自己,有一个实际存在的自己,有形状的。然而真是这样吗?这次的灵感话题就暂时到这里吧,或许通过这篇文章,你的思想如果也像这位微友一样有所改变,我也很感恩,这个讨论有它的价值了。你会在生活中、判断万事时,更加成熟,随着岁月,也会愈加妙慧与稳重。
感谢所有的讨论者:)
梁景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