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亟需重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7 07: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经济头脑的青壮年大量外出,部分村出现了村干部选人难,甚至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凸显。究其原因:一是重视不够,弱化后备力量培养。一方面,部分镇和村级党组织对村级后备力量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优化村级干部队伍、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待需要调整时无合适人选。另一方面,有些村干部有“私心”,认为培养后备力量就是在培养一个将来“取代”自己的人,在培养选拔后备力量上,标准不高,只图数量,不图质量,有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二是待遇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目前大多数村干部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消费水平相比,与企业职工、外出务工人员相比,村干部工资收入偏低,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也使许多优秀青年、致富能人等不愿干,导致人才流失。三是保障不足,工作压力较大。村干部无养老保险政策,离任后享受补贴偏低。省市无财力支持和硬性政策支持,各地根据财力状况给予的生活补贴,无法调动在任村干部的积极性。因行政村合并村干部服务群众半径变大,加之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等工作,村级事务多,村干部工作基本处于全脱产和超负荷状态,造成村干部工作压力较大。
    解决好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是事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的执政根基、人民群众福祉的大事。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影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入手,创新举措,努力要让广大村干部“有舞台、有地位、有荣誉、有待遇”。一是多渠道培养锻炼。重点从返乡创业能人、乡村医生、乡贤能人、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人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重要来源,打破村域、身份、行业界限,实施优秀村干部跨村任职,广泛吸收村级后备力量。建立村级力量人才库,实行定岗锻炼,帮助熟悉村级事务,积累工作经验,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二是多路径晋升使用。推行村干部专职(脱产)化,拿出部分事业单位编制,用于聘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干部。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每年在补充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时,应拿出一定的比例,适度放宽报考条件,面向优秀村干部招考(聘),进一步拓宽农村干部成长空间。三是多方面鼓励激励。每年宣传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并优先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优先推荐为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让优秀村干部“有地位、有荣誉”,激发工作激情,让更多优秀人才回村干事创业。推行村干部“基础工资+奖励补贴”的结构性补贴制度,建立村干部工资待遇长效增长机制,参照当地企业职工标准落实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图片评论×

未登录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发表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