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排技术路线的问题与变革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19 0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人认为楚出任接应,决不是陈欲以人员不变为前提在队内寻求新的优化组合,进一步说不是楚改接应作周的替补从而取代谁的问题!!跳出队员在12名单中的去留问题,就我看,陈在寻求建队以来一贯的“技术全面基础上的快速多变”技战术之外的打法,一个新的攻防平衡的切入点,赛场上具体的作法,尝试,道是被90909说中的——“强力型接应”。
举例说明或许更清楚(这个例子就敏感啦),去年联赛决赛一贯被定义为攻强守弱的辽宁队战胜了历届冠军以防守固若金汤著称天津队,一时间矛利还是盾坚的利弊之争在球迷社会中展开,种种说法不一而足,而后竟有被媒体归结为“辽宁队学到了天津防守的窍门,加强了防守,以夷制夷!”之势,最终点破奥妙,揭示谜底的道是老帅岳金库的那句话“我们在原有进攻的基础上,加强了防守,真正在比赛中做到了‘攻守平衡’!!”
“攻守平衡”仿佛与众口无异,就是说防守得以加强,其实不然!!这里的攻指的不是辽的攻击力远胜于津,守更不是说辽守的水平已与津不相上下甚至取而代之,而是在说辽宁队内在自身进攻能力与防守能力的对比上达到了一个平衡点,辽宁队的平衡点较天津要更偏向进攻实力一端,而较过去的辽宁队却向防守一端侧重了许多,加大了防守的比重。即便这样辽宁队的防守水平也是无法与天津相称的,但这样的防守水平已经可以应付天津队进攻了(利用发球打乱其进攻体系),再加以辽宁队的进攻优势,比赛得失就一目了然了!也就是说联赛的胜利是在具有攻守平衡的两队中,平衡点更重于攻的一方即辽对平衡点更偏于守的津的胜利!
联系到当今国际赛场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中国逢意大利,逢巴西就每每不胜,或胜的无比艰难?有人说,意巴进攻实力占优。那我们又为什么打进攻实力更强的古巴却胸有成竹,纵有来回却有惊无险?答案就在于“攻守平衡”,一个队伍攻守平衡是否健全,一个建立了攻守平衡的队伍攻击与防守平衡点究竟何在?意是一支博采纵家之长的球队,拥有先进的亚洲快变与防守技术,同时拥有强劲的强攻选手(主攻与接应位),从而建立了完备的攻防平衡。中国同样拥有自己的攻防平衡,但因为技战术定位于“快速多变”,进攻过于依赖一传(高水平的一攻战术依赖一传),被迫强调一传水平(有一传是生命线之称),导致攻防平衡点偏向于守。中与意的攻防长短在比赛中体现就是,意随然整体防守、一传水平不敌中的防、接,但凭借(本国联赛中)对亚洲队员的了解化解中国的进攻与发球已经足够了,同时意相对于中在强攻方面的优势在被彼破一传与防反进攻时显露无遗,反观中国被破一传无战术攻、进攻点暴露时强攻孤掌难鸣,实力不济,鲜有作为,而防范意此情形下强攻却由于其优势所在而力不从心...中国队怎么办,加大接发球、防守训练力度继续发掘队员这方面潜力,继续加强“攻防平衡”中防的比重,把眼前接不起的球接起来,守不住的球守住?摆在面前的情况是,现在队主力大部分年龄偏高,多有伤在身,训练中加大防就虚弱了攻,攻是原本就弱,再被虚弱?依现行路线,只能加强进攻中配合,个人的技术含量,运用更多的跑动,更复杂的、更快的打法,寻求技术突破,就更依靠一传、起球质量...然而,中国打球靠一攻全世界都知道!全球强队都在加强发球破中国一传!看来我们只能是“好上加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加强一传...这样发展下去,只会往复的加大一传的压力,将成为一个“死循环”,到最后,等待中国的将在技术上被逼入一个的“死胡同”!?
在技术路线前途堪忧的现状前,在执行快速多变战术得不到人员保障的客观问题前,仿佛在陈指导面前只摆着一条可行之路。回想2001年建队之初,陈导曾大力推行“四二配备”,陈指导看重四二将带给国家队战术变化空前的提升,并将希望寄托于当时能传能打的冯昆与国少国青均打二传后转接应的白云,可以说此二人是“四二”能否建队设想成型的关键,看似天作之和,却偏事与愿违,白云的二传技术已过于生疏,不在适合国家队水平的二传,加上白云在接应外其他位置没有足够的实力挤下原位置队员,年轻气盛的白云位置尴尬。陈指导应对时势,果断放弃原设想,回归传统快速多变路线(接应重用周、李),白云离队。这当中足见陈指导的务实态度,与针对人员缺失搭配上的应变能力。人员搭配,技战术的适时对路为中国队带来了“两连冠”。时至今日,随着老队员年龄、伤病的积累,一贯的技术路线上的潜力开发待尽,场上二、三号位技战术核心的接应位置仅一人堪用(场上能发挥应有作用)如意外不能上场,则快变效果全无,在与国际上同为战术多变却进攻更强的意、巴对抗中胜迹渐少的窘境下,已到了陈导再次顺应时局,果断变革的时候了。这一变化决不应该是,在原攻防配备上,死守着一时一地不放,为防守而防守,继续加强保障环节,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练出又一支“日本队”,恰恰相反,当务之急是加强各位置上攻击实力,提高低一传、防守水平下仍有发挥余地的强攻实力,将攻防平衡的平衡点向攻的方向推进。加强强攻实力首当其冲位置就是接应——强力型接应。接应的国际称谓是“两翼”,是场上与主攻呼应的主要得分手,场上作用多为二号位强攻、战术攻,后排一、六号位后排强攻。中国队当前可行的,就是“两点换三点”在前排换上强力接应,无论是与副攻作跑动配合,还是一传不到位的明打强攻,都能改变主攻单打独斗的现状,再辅以一主攻后排攻,两点攻的弱轮立变为强劲的立体进攻,真正实现两点换三点的战术意图,以更坚定的对攻姿态扭转因对一传的依赖而受制于人的局面。强力接应并不是完全屏弃与副攻的战术配合,除去单脚背飞等技术接应打法外,梯次进攻,交叉进攻等都是国内强接必备的战术打法。如赵蕊蕊成功回归,前排副攻实力再次提升,可以想象到时中国这台以技术多变班底充实以多点强攻火力的战车,所到之处,将是多么的披靡,无坚而不摧!我眼中的陈忠和陈指导,正是在比赛中考察、演练的强力接应打法的雏形。
改进并不代表全盘推翻,实力接应是针对目前的技术路线不容回避问题的补充与应变,客观的讲,试行的强力接应打法还不能与在国家队周苏红为代表的主流技术打法相抗衡,只要周不退役,未来很长时间内,技术接应仍将是国家队场上的首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