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悲”的含义?“慈”和“悲”各自的含义?如何做到“慈悲”?谢谢赐教。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0-12-12 15: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慈悲一词出自佛家,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若别释‘慈悲’二字,则有拔苦义及与乐义,以及生缘(众生缘、有情缘)、法缘、无缘三慈之释。兹略释如次∶拔苦与乐(1)拔苦与乐∶此有二说∶一谓以拔苦为慈,与乐为悲;二谓与乐为慈,拔苦为悲。关于前者,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云(大正12·696a)∶‘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昙鸾《往生论注》卷下云(大正40·842b)∶‘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关于后者,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正25·256b)∶‘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十地论》卷二云(大正26·134a)∶‘慈者,同与喜乐因果故;悲者,同拔忧苦因果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12 15: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的至理名言——慈、悲、喜、舍师父曾经给大家讲过菩萨的“慈悲喜舍”。你们知道为什么把“慈”放在第一?为什么叫“慈悲”,没有叫“悲慈”的。悲悯众生,是从心底发出来的。但是“慈”是人最先应该做到的。“喜”就是欢喜心。“舍”就是能够舍弃。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应该“慈悲喜舍”,这四个字对我们非常的重要。有了慈心(慈心就是心肠很软不瞋不怒的),经常能够看见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12 15: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的理解:兹心为慈非心为悲具体说:兹,此也。当知道别人做了有功德之事,此时,这颗心是我的(兹心),心在我处,而为别人随喜。当知道了别人做了有损功德之事,或在承受苦难,叫苦连天,此时,这颗心不是我的(非心),心在他处,不在我处,而用别人的心来切身共苦。简单说,就是,看见好事,好事是你的,我的心在我这里为你高兴---慈看到苦难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12 15: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做到“慈悲”?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智慧,明白人和宇宙,人和人关系,生命的本质,坚信了佛祖揭示的道理,就自然会心存慈悲,不忍杀生,看所有的人和众生心自然就不一样了。其实,在生活中不断提示自己是菩萨,用菩萨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从身边人做起,先孝敬父母、爱护家人,改掉自己的脾气,对待一切有缘人,温言软语,不要按性子来,让你周围的一切人感觉舒服顺心,别说人家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12 15: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无源大慈,同体大悲。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