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7 10: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2009年,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已经走过了10年时间。相对国外,我国智慧城市推进力度和投入水平都远高于国外,但实效总体上弱于国际先进水平。迄今为止,该领域的进展处于缓慢而稳定的状态,并未实现十多年前首次引入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时所梦想的智慧城市乌托邦状态。粗放的技术复制,市场的碎片化,建设主体的单一,缺乏统筹规划,融资的挑战,可持续的互惠商业模式等都是智慧城市面临的障碍。
  从智慧城市项目运营角度分析,可分为非运营类项目、准运营类项目和运营类项目三类,主要区别和特征分析如下:
  1.非运营类项目:这类项目不具备运营条件,属于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和运营,或者采取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2.准运营类项目:这类项目使用者付费短期内往往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可采用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收益收回投资,并通过长期运营,最终实现项目盈利。项目前期投资和运营投入较大,收益偏小,在项目运营初期政府对准运营项目进行补贴,保证项目顺畅推进。
  3.可运营类项目:企业可直接投资、建设、运营。
  所以,针对不同性质的项目,应该采取不同的建设运营模式,比如智慧照明项目建设,就属于准运营类,可以通过能源合作模式投资建设,前期投入资金大,政府可以给予一定补贴,几年之后可以通过节省出来的电费作为运营支出。
  目前,智慧城市发展已经到了深水区,要尽快打破政府财政单一投钱、企业尽想赚短平快钱的格局。有些工程听起来很美,看起来也很美,运营起来也不错,但是却无法持续,这是因为找不到有效、自愿的买单者是很难持续的,因此需要形成一个持续运营、多方收益、不断改善的商业模式,要做一些好的项目必须要形成一个持续运营、多方收益、不断改善的模式,不是单凭技术的好坏。在智慧城市领域,企业如果仅靠卖概念、卖技术,没有商业模式是很难成功的。要尽快摆脱卖设备、卖技术的思维,要找到它的真正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