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打针注意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08-11-10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色素瘤打针注意什么

发病时间:不清楚
黑色素瘤打针注意什么

补充说明:黑色素瘤打针注意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8-11-10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东飞
其他

提问
外科手术切除病变总之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因本病扩展范围广,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切除。一般认为肿瘤应广泛切除,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的类型及部位而定。四肢和背部病变,一般包括瘤组织外5cm以上正常组织一并切除;面部等处难以广泛切除者,至少应切除瘤组织外2cm正常组织,切除深度要包括皮下、肌膜及肌肉组织,以免瘤细胞扩散或转移。大面积切除后需要植皮,切除后所造成的组织缺损,一般先暂时用简单方法修复,观察一段时间无复发者,再考虑成形修复术。在切除原发性肿瘤的同时,应同时作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凡原发性肿瘤靠近淋巴结、肿瘤大而隆起或发生破溃者,原发肿瘤侵袭到真皮者均应作局部淋巴结清除术。   本病的手术效果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变侵袭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有直接关系,临床所治疗的患者由于多数发现较晚,故一般认为术后5年生存率在20%~30%之间,如治疗时尚属早期,手术中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70%~80%。也有文献报道术后辅助以其他综合治疗10年生存率可达62%,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10%~20%,10年生存率为0,有血行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有5%。  四、化学治疗  (一)单一用药  有效的药物有DTIC、BCNU、CCNU、ACD、DDP、HU、DBD、VDS、VLB和VCR等。  亚硝脲类药物对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DTIC是治疗黑色素瘤的较好药物。  (二)联合化疗  两种药或三种药的联合化疗较单一药疗效好。常以DTIC、亚硝脲药物、DDP和长春碱类药物等合并使用。  1.BDV方案  BCNU 65mg/m2,静脉注射,第1~3天/6周;  DTIC 2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VCR 1~1.5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6次。  2.DVP方案  DTIC 25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  VDS 3mg/m2,静脉注射,第1天;  DDP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3.CBP方案  CCNU 80mg/m2,口服,第1天;  BLM 15U/次,静脉滴注,第3~7天;  DDP 40mg/m2,静脉滴注,第8天。  6周重复。  4.BDPT方案  DTIC 22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3周;  DDP 25mg/m2,静脉滴注,第1天/6周;  BCNU 150mg/m2,静脉注射,第1天/6周;  Tamoxifen 10mg/次,口服,每日2次。  6周为一疗程。  5.PBDV方案  DDP 30mg/m2,静脉滴注,第5~7天(或50mg/m2静脉滴注第5、6天);  BCNU 125mg/m2,静脉滴注,第1~4天;  VCR 2mg/m2,静脉注射,第1、8天。  3周重复,共3~4周期。  6.BDVRT方案  BCNU 60mg/m2,静脉滴注,每6周的第1、8天;  DTIC 20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VDS 3mg/m2,静脉滴注,第1、8天;  DDP 30mg/m2,第4~6天;  TAM 10mg/次,口服,每日2次。  3周重复,共3周期。  五、生物治疗  实验已经证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大多数具有特异性抗原,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出自身肿瘤抗体存在,并且文献中有少部分恶性黑色素瘤有自发消退现象,提示本病与免疫有关,故临床上倡导应用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期望达到控制肿瘤生长、杀灭体内残存的瘤细胞和防止肿瘤复发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免疫疗法有:   1.用自身肿瘤制成的疫苗,进行皮内注射,每周1~2次。  2.卡介苗   在尽可能将原发病灶切除的基础上,将卡介苗注入病灶周围新出现的卫星结节内,若原发病灶已无法彻底切除,亦可注入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内。  3.干扰素   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对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有较好的抗癌性。据不完全统计,应用不同类型的干扰素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约400余例,缓解率在20%,少数病人可获得完全缓解。据认为是目前较有效的药物。  4.左旋咪唑 每日150mg,连用3天,间隔11天为一疗程,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5.转移因子和提高免疫的中草药等亦可使用。  六、物理治疗  液氮冷冻疗法,适用于病变范围小、位于表皮病变的早期患者,临术实践证明,皮肤色素细胞对冷冻敏感,冷冻后数分钟即可致死,且尚具有防止瘤细胞扩散的作用。此外还可用激光、电化学疗法。  七、放射治疗  适用于已有转移的晚期患者,尤其是对内脏转移灶所引起的压迫症状具有缓解作用,可作为临床综合治疗一的一部分。至于以上这些疗法与中医药的配合,可参见有关章节。
2008-11-17 11:33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