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和清明日期的定义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0-12-24 2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个节日都是我国二十四节气其中一个,据我知道,明天是冬至后106天,冬至是每年12月22或21日,这个22或21日所指的是阳历,2500多年前中国就使用了阳历了吗?中国不是使用农历的吗?
我想知道那个阳历12月21-23,这日子是什么时候规定的,中国古代不用阳历的吧?又是什么时候传来中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24 2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24 2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节气嘛所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清明和东至之间隔七个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每个节气十五天,你算算刚好是一百零五天吧!再虚加一天,就是106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24 2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而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0-12-24 2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而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