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为什么哭董卓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9-7-26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邕之前受过董卓的恩惠,看董卓死了一时没有控制住情绪。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十分暴虐。后来司徒巧施连环计,与吕布等人一起除了董卓。董卓一死,人们拍手称快!可是当时的大文人蔡邕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跑到董卓身边失声恸哭。王允大怒,以其不忠于汉室为名,下令将蔡邕斩首。蔡邕说:我哭董卓绝不是心中背叛国家,偏向于董卓,只因为董卓对我有知遇之恩,一时难过才不觉为之一哭。我自知有罪,甘愿受罚。但希望您能留我一条性命,让我把《汉史》修完。的确,董卓对蔡邕有恩。当时董卓当政,要征用名流,便派人去请蔡邕。蔡邕深知董卓暴行,不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7-26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卓死后,蔡邕对此的表态使得自己丧命。当时第一国士为当时第一奸贼而哭,看上去很难理解。历史上的多数论者总是批评蔡邕有学无识。这种论调有一定合理性,即有大才之人未必政治永远正确。但是,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想呢,即,董卓其实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应该肯定,董卓是个识才爱才之人,而绝非纯粹莽夫。识才爱才惜才,这是成为枭雄的必备素质。按三国志的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7-26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董卓,《后汉书》是这样评价的:“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也就是说,虽然董卓为人残忍,他却能够忍耐本性,积极选拔人才。于是,一时之间,“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而蔡邕就在董卓的选拔之列。《后汉书·蔡邕列传》中提到“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董卓对蔡邕“甚见敬重。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董卓在重用人才的同时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7-26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问题,本身就问的不对。蔡邕并没有哭董卓,董卓死了之后,蔡邕只是叹,而非哭,感叹跟恸哭,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再说一次,蔡邕没有哭董卓,你的问题不成立。PS:正体字被百度自动转化了,但是可以参考史料。详见《後汉书·蔡邕列传下》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於色。怕有人看不懂,“叹”是正体字,简化字就是“叹”而我就知道,有人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7-26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卓固然凶残霸道,但是对蔡邕是礼遇有加,蔡邕是儒生,身上自由愚忠之气,故尔在董卓死后大哭,以报知遇之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