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1-9-6 07: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6 07: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哪几个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6 07: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提出问题,也就是创设情境。如果一个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创设的情境没有艺术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迫切想自己动手知道答案的欲望,那么后面的几个环也就是失败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6 07: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课程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事件,开展教学评价五个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6 07: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我学习了李亦菲博士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的专题讲座懂得了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有关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一、从学科能力的角度解读课程目标虽然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但仍然可以根据这一结构,将学科能力分为表达学科知识的能力、探究学科现象的能力、运用学科技能的能力、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二、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三、根据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可以在将核心任务按照广义知识分解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具体对应关系如下:陈述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部分,以具体事物为对象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技能部分,以头脑内部的符号和心理加工为对象的、支持高水平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元认知知识对应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根据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在一个具体的学科主题中,围绕由核心任务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从而实现基于学科能力的课程目标与基于三维目标的课程目标之间的衔接。四、围绕教学事件整合三维目标教学事件是一个关键概念。如果没有教学事件,学习活动(“事业”)不会得以引发,而“目的”也就没有依附的载体。因此,要想将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由构想变为现实,必须依赖于教学事件。从实质上看,教学事件就是经过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顺序展开的核心任务。这样,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就转变为围绕教学事件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了。五、评价三维目标实现程度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在学校中,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首先,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这是因为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阶段,有安置性评价;在教学实施阶段,有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有总结性评价。其次,教学评价是“形式多样的”,这是因为教师和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如课堂评价、作业展示、作品集评价、学期考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第三,教学评价是“影响深刻的”,这是因为评价对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激励自己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在这五个环节中我最难理解的是“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正如李亦菲博士所说,在以往的教学内容分析中,通常都是以学科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这种方式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将教学内容局限于知识与技能,只涉及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操作型的程序性知识,忽略了元认知知识以及支持高级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第二,简单罗列教学内容的做法不能反映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而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我对于“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但通过‘“多样的生物”主题中的教学内容分析表’的学习,我对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