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打孩子?(打骂孩子的父母必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21-1-7 04: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母为什么打孩子?打孩子的父母会说,因为孩子调皮捣蛋,不打的话孩子会变坏。不打孩子的父母会说,因为一些父母脾气暴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都不是父母打孩子的根本原因。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来从新认识一下婴儿这一特殊的生命体。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0-1岁的孩子不会学习、不会自理,是无能的。这样的观点大错特错。“大自然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一扇窗”。大自然剥夺了孩子运动、语言、生存等基本技能,但却赋予了孩子“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目的就是让孩子尽快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精神世界的建立。
  根据蒙台梭利的研究,6岁以前的孩子具有“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他们的心智叫做“吸收性心智”,0-2岁的孩子为“无意识的吸收(无选择的吸收)”,意思是不管好的坏的,只要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都照单全收。3-5岁的孩子为“有意识的吸收(选择性吸收)”,意思是他们只吸收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吸收”的能力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具有选择性。成年人也具有“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但成年人的这一能力具有高度选择性。例如,一个钢琴家听过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就终生不忘,但她有可能是个不折不扣的路痴;而一个优秀的司机能记住自己曾经走过的所有路,但别人念过的一首诗他却怎么都记不住;古代许多文人墨士具有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本领,但一些人活了一辈子却不懂得如何自理。0-2岁,特别是0-1岁的孩子,他们对环境信息的吸收无选择性,他们就像一台摄像机,只要醒着就不停的记录着环境信息,他们所能感觉到的任何信息,包括图像、色彩、形状、声音、气味、味道、冷热、高低、大小、长短、疼痛、快乐、悲伤、恐惧等等,都会毫无失真的进入孩子大脑,成为孩子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有人形容,孩子3岁前能学会的东西,普通成年人60年也学不会,这一点也不为过。一个孩子,如果2岁前没有听过人说话,那么他2岁后不仅不会说话,并且会丧失语言能力。而一个出生在多国语言环境下的孩子,能轻松学会多国语言。3岁孩子能轻松学会本国、本地区语言,并且能将口音上的细微区别毫无失真的保存下来。一个人成年后移民国外,即便英文很好,但不管生活多久,都学不会当地的口音,而孩子就能轻易做到。这一切,都说明孩子对外界信息接受效率的高效性,它们对信息的吸收毫无失真,能100%的吸收。
  “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是右脑的功能。右脑是“原始脑”、“动物脑”、“无意识大脑”,主管感觉记忆(特别是图像记忆),它有高速自动处理的能力,有无限的储存空间。左脑是“现代脑”、“人类脑”、“有意识大脑”,主管语言、文字、符号等抽象能力,能计算、分析和理解。将大脑比作电脑,右脑相当于硬盘,而左脑则相当于CPU。大脑的发育顺序是先发展右脑,再发展左脑。0-1岁孩子的右脑处于高速发育阶段,而左脑的发育处于低级的阶段,所以,0-1岁的孩子完全由右脑所支配,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但行为却是“无意识”的。
  孩子“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到底有多强大?我们来做个大概的估计:把孩子比作一台摄像机。市面上最新款的摄像机用最高质量模式拍摄一小时产生的文件大小约为8GB,孩子两岁前清醒时间大约为10800个小时(按0-3月睡20小时/天,4-12月睡16小时/天,13-24个月睡13小时/天计算),也就是说,孩子两岁前能收集86400GB的数据量。这大约相当于4万部电影,或者两千万首MP3,或者数亿本电子书的量。虽然这是一个不太科学、严谨的估算方式,但实际情况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多,因为孩子收集到的信息除了视觉和听觉,还有味觉、嗅觉和触觉;摄像机收集信息所能达到的清晰度和质量也远无法与人类的五官相比。事实上,大量对右脑研究表明,右脑的存储量近乎无限。成年人无法记住自己童年的经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忘记许多东西,但这些曾经被大脑所记录的信息并不会丢失,而是存储在右脑的某些区域内。这些经历之所不能被回忆,原因是没有左脑(有意识的大脑)的参与。这就好比电脑硬盘里存储了海量的信息,但由于没有关键字,CPU无法将信息搜索出来。
  0-2岁孩子具有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这一能力非常惊人,孩子利用这一能力记录了大量的信息,但这些经历又无法回忆,那它对孩子的意义何在呢?这就是所谓的“潜意识”,它是大自然设计的,控制人类精神世界延续的机制。
  如果把人脑比作电脑,这个机制就很容易理解。一台新电脑,使用者往硬盘里存入恐怖片,那么这台电脑将来就只能播放出恐怖片,输入的全是爱情片,播放出来的就只能是爱情片。孩子2岁前具有超强的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孩子利用这一能力不断记录着生活中能体会、感受到的各种信息。在孩子2岁前,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母爱,那么这个孩子所能感受到的就是满满的爱,在他的大脑里,爱是一种常态。而人的一切行为都由大脑所控制,大脑里面有什么,人就会有相应的行为。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就懂得爱别人。虽然电视报纸上天天报道负面的新闻,许多中国人道德败坏,但是好人始终是好人,没有被不道德的环境所影响。一个懂得“爱”的人,即便将来生活在罪恶的环境下,他也不会变坏,因为潜意识认定的东西不会轻易改变。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就没有感觉自己被爱,那么在这个孩子的潜意识里,不爱、被打、被骂、被漠视、被放弃、被欺骗就变成了一种常态,这样的孩子的成年后,即便读到了博士,当上了大官,满口仁义道德,他也不会变成一个好人,他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目的是弥补自己童年时所缺失的东西,或者维护其大脑内已根深蒂固的秩序。
  说到这里,解释父母为什么打孩子就简单多了。一个人,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成年后如果没有得到善待、纠正,那么当这个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即便他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也会在生气时无法自控的使用打骂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在没有文明的干扰下,一个人自发的育儿方式就是自己童年的成长方式,这是哺乳动物传递生存繁衍方式的一种机制。自己童年成长方式无法回忆,但这些经历并没有消失,当你有了自己的孩子,潜意识就控制着你的行为,让你按照大脑内已有的模式行事。因此,父母打骂孩子的真正原因是父母童年被别人打骂,是一种育儿方式的传递,如果这种错误育儿方式没有得到纠正,那么父母注定会打孩子,孩子将来也注定会打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错误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于是造就了今天中国社会不和谐的家庭关系。
  许多父母当心,如果不打孩子,不对孩子严加管教,孩子将来就会变坏。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因为,孩子早期大部分“调皮捣蛋”的行为是“无意识”的,由好奇心所驱动,而好奇心则是推动孩子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孩子越聪明,好奇心就会越强,孩子就会显得越“调皮”。但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孩子的左脑(有意识大脑)发育完全,大概在6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显现出来。这时,孩子的性格、行为特点就会跟父母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通常被称为“父母遗传”,但实际上是童年时用“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记录下来的内容。因此,只要父母不是坏人,父母没什么坏毛病,那么孩子一般也不会有。如果孩子真养成了一些坏毛病,这往往是父母的坏毛病传递了给孩子,或者孩子正常的成长表现被当成不正常的表现去打压,导致成长的初级阶段不能顺利完成。因此,该“严加管教”的是父母,父母首先得以身作则,而不是通过以暴制暴、打骂的方式去强迫孩子就范。
  孩子是一种感情动物,孩子除了吃饭、睡觉,最重要的需求就是感情上的需求。当感情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大脑才能高效的工作。成年人有感情纠葛时,无法正常思考和工作。孩子也一样,孩子感觉自己不被爱时,就不能专心的探索世界、发展智力。0-2岁期间,也就是孩子具有超强“摄像机一样记忆力”的这段时间是发展智力的黄金阶段,一旦错过,就无法挽回。中国大部分家庭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法爱孩子,孩子在童年感受不到充分的爱,于是把时间都浪费在感情追求中,耽误了自己的智力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培养不出天才的原因之一。
  那么怎样才叫正确的爱?怎样才能避免宠孩子呢?“爱”是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让孩子内心感到快乐、愉悦,在精神上有安全感。而“宠”则是给予孩子身体上的舒适,让孩子不需要自己动手动脑,不需要靠自身的能力就能得到需要的一切。“爱”是一种感觉,因此必须通过感官的方式传达。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成年人表达爱的时候,希望时刻看到对方,对方跟自己微笑,听到对方温柔的说话声,希望跟对方有皮肤上的亲密接触等等。向孩子传递爱,也需要通过孩子的感官进行传递。例如拥抱孩子,跟孩子有皮肤接触,时刻陪伴孩子,对孩子微笑,跟孩子说话等等。而“宠”的方式往往是“事事包办”、“百般呵护”、“严加管教”,这样的抚养方式不利于亲子间建立良好的感情,并且严重妨碍了孩子去感受真实世界,于是就错过了发展智力的黄金阶段。这是一种用“孩子的智力”为代价,换取孩子安全、听话、好带的抚养方式。爱的表达不依赖金钱和物质,所有动物都懂得如何表达爱,因此,不要以为你放弃陪伴孩子的时间,加班加点赚回来房子和玩具是在爱孩子,对于孩子来说,不如你的一个拥抱和微笑。
  如果你现在的状态乐观、快乐、满足、积极、幸福感强,那么,你可以不必学习什么育儿法,你自发的育儿方法大部分都正确,只要你亲自抚养孩子,那么孩子将来会跟你一样乐观、快乐、满足、积极、幸福感强。但如果你经常处于感情纠葛当中,内心抑郁,悲观,感觉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怀,觉得幸福离自己很远,那么你在孩子出生前,应该花时间学习正确的育儿法,否则,你将不知不觉的将自己不快乐的童年复制到孩子身上,不快乐的人生将在你的孩子身上重演。
  孩子具有摄像机一样的记忆力,孩子童年快乐、幸福,那么孩子一辈子都快乐、幸福。我无法想象,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还有什么东西比快乐、幸福还要宝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4: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意搜索楼主的文章出来看,学习了,我宝宝两岁四个月,最近经常对着他大轰大叫,打过好多次,明知打孩子是不对的,总是控制不住,可能我童年挨打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4: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遗忘的呱呱呱 2014-07-25 03:29:00
  特意搜索楼主的文章出来看,学习了,我宝宝两岁四个月,最近经常对着他大轰大叫,打过好多次,明知打孩子是不对的,总是控制不住,可能我童年挨打太多了!
  —————————————
  那以后不要再打了,孩子越打越不听话,那是互相折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4: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脾气不好。打孩子。看来小时候打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1-7 04: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把握期望的“度”。要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有研究表明,母亲对孩子适度期望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这种适度期望不仅是一种激励,更使子女感到被信任,愿意发挥主观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