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先民的精神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8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上有名的(按时间顺序)第一是孔子,第二孙子,第三孟子,第四屈原,第五秦始皇,第六唐太宗李世民,第七成吉思汗,第八鲁迅,第九毛泽东,第十周恩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有古代西亚的村落、中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和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当时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人们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猪、牛、羊等动物,制造陶器、缝制衣服,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除此之外,先民们还学会了绘画、音乐、舞蹈、出现了原始审美观念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可见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很丰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干,司马迁,魏征,岳飞,文天祥,顾炎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石器时代陶器绘画的以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成就最为卓著,最具代表性。彩陶上的花纹,特别是接近写实风格的纹样,大都采自和当时先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界形象。有动物花纹,如鱼、鹿、鸟、虫、蛙、犬等;也有植物花纹,如枝叶花朵;还有可能是从劳动工具变化而来的网纹等。虽然画风稚拙,但都能扼要地捕捉住对象的形态特征,凝结着先民炽热的思想情感。一些图像或反映当时的渔猎畜养及农业生产活动,或作为图腾标志。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彩色陶器绘画,是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线刻作品“猪纹陶钵”和“稻穗纹陶钵”,距今已有7000年。陶器上的造型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反映了当地农业情况、自然环境情况。半坡文化距今约6800至6300年,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目前出土的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在色彩上一般为红底黑彩,花纹简单朴素,饰纹有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等。半坡彩陶纹饰中的动物形象已具有一定写实水平。半坡人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是鱼,鱼纹在半坡类型彩陶装饰上占有很大比重,其纹样图案丰富,构思设计巧妙,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发展演变序列。其中有侧面游动的鱼,将鳞鳍各部均如实画出;有的鱼张口露齿,环绕陶盆外壁,呈现出首尾衔接的游动状态;还有的以剪影般的表现小鱼相互结伴游嬉,活泼优美而富有意趣;有的鱼纹经过了概括、变形和图案化,形象简洁明快。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鱼纹装饰经历了一个从比较具象逐步到半具象半装饰化再到完全抽象的几何图案的演化过程。其中所展现的平面构成要素和造型规律,对探讨人类早期造型艺术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最著名的为“人面鱼纹彩陶盆”,陶盆上的器纹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和图案化。其含义目前尚不明确,有图腾符号说、祈求渔猎丰产或生殖繁衍象征说等不同看法。半坡类型彩陶中也发现有水鸟衔鱼的形象,如果鱼和鸟具有图腾的意义,则两种形象的组合可能表现了两个氏族间的关系。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反映生活的纹饰也有不少,有的反映人们的生产场面,有的反映人们的图腾信仰,有的反映人们娱乐生活的场面。出土于青海大通县的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内壁以深褐色带纹为界,中绘三组舞蹈纹,以弦纹、叶纹为间隔,每组五人,以手相连,一致左向,翩翩起舞。人物腿分开,有发辫、尾旌。特别有意思的是每组最边上的两人故意多画一臂,以示臂的摆动。脚底水纹,使人产生临水而舞的联想,弦纹、叶纹则暗示了草地和灌木的背景。制作者将有情景联系的形象有序布置,用简练的剪影平涂手法,表现了舞蹈生活的主题,体现了非常强烈的构图意识。从这件陶器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时期已经有着一种能丰富精神生活而又具有文化性质活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1-9-15 0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为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任务。俞祖华、赵慧峰等青年学者怀着浓厚兴趣,对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很强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关注和理性思考。他们曾合作出版《中华民族精神论》(泰山出版社1998年版,在200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最近又推出《中华民族精神新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这部新作既吸收了学术界、理论界最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更注意从时代性的视角发掘优秀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关注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建构和发展。作者首先对“传统民族精神”,包括刚健自强、贵和宽容、重德尚义、入世爱国、务实求真、忧患意识等内容作了简明的阐释,接着又重点论述了与当今社会所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合一统、执政为民等理念有着传承关系的传统民本思想、传统和谐思想、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古代大一统观念等的现代价值,揭示了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中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继承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著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和基本精神之一,在于注重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与人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谐,民族与民族的团结,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会通,政治局面的祥和及国与国的和平共处等。”这对我们今天倡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著者还指出: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洋溢着时代精神的治国理念和价值导向,既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创新的成果,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本思想的继承、弘扬和超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珍视生命、关爱苍生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我们党提出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历史基矗在对“近现代民族精神”的论述中,作者指出:“一方面,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传统在近现代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爱国情怀、忧患意识、自强精神、宽容精神、重德精神、大同精神等都有新的表现;另一方面,中华精神从外来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一些迥然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民族精神因素,如民主与科学精神等得以生成。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并与人类普世价值有了更多的对话和沟通。”作者还对传统精神的近代转型、对民主与科学等新民族精神的生成进行了梳理,重点对民族主义、民主观念、科学精神、忧患意识、赶超意识、创新精神等近代民族精神进行了论析。西方观念被中华民族摄取吸纳,传统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苍劲古树在时代大潮的滋润下,焕发了蓬勃的生机,绽开了旺盛的新芽。对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建构,论者除着力发掘、张扬传统精神与近代精神的现代价值外,还讨论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问题。书中提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包括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民族精神两方面,前者主要指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近代革命传统,后者主要指通过文化创新,通过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实现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丰富与发展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论著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且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契约观念、效率观念、法律意识、公正意识、人权意识等都将成为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重要资源。读完这部新论,一幅完整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当代的发展画面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