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时辰的别称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5 | 2019-9-23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子时(夜半);23点到1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3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十二时辰1、子时:夜半,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1时)。2、丑时: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时至3时)。3、寅时:平旦,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3时至5时)。4、卯时:日出,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时至7时)。5、辰时:食时,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7时至9时)。6、巳时: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9 时至11时)。7、午时:日中,(11时至13时)。8、未时:日昳,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9、申时:哺时,(15食至17时)。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3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1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3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时辰别称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3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1 古代的时辰更次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9-23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时辰的别称: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出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迭申时:晡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